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压缩机频率对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改变高温级压缩机频率来调节系统中间压力,分析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冷凝温度30℃、蒸发温度-30~-40℃的工况下,固定低压级压缩机频率,当高压级压缩机频率一定时,系统COP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蒸发温度一定时,高压级压缩机频率从45 Hz升高到75 Hz,系统中间压力小幅上升,压缩机功耗增加,制冷量增加,系统COP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故存在一个最优运行频率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两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蒸发两级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建立了系统热力学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当低温蒸发器和高温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升高时,新系统性能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都增大;当冷凝温度升高时,性能系数、制冷量和相对于传统系统的性能系数提升率都减小;当蒸发和冷凝温度固定时...  相似文献   

3.
窦伟  申江 《低温与超导》2019,47(11):72-76
利用低温风洞实验室研究了过冷度、过热度、蒸发温度、迎面风速对冷库蒸发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0℃和-18℃时,过冷度从1℃增加到6℃,制冷量近乎呈线性增长,平均每过冷1℃制冷量分别增加了2.63%、2.72%;过热度从0℃增加到5℃,制冷量随过热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平均每过热1℃制冷量分别减小了0.99%、0.38%;迎面风速从3.8 m/s增加到5.8 m/s,制冷量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平均每增加0.5 m/s的风速制冷量分别增大了1.01%、0.57%。蒸发温度从-29℃增加到-25℃,制冷量近乎呈线性增长,平均每增加1℃蒸发温度制冷量增加了4.6%。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热力学稳态仿真模型,在相同理论容积输气量的条件下,分析了吸气过热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以R22、R3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表明:在相同工况下,R22的性能系数COP最大但与R32接近,R290的COP最小;若压缩机高低压比降低,COP增加明显;当仅增加吸气过热度时,R32、R22的COP变化很小,而R290的COP增加较为明显,并逐渐接近R32和R22;吸气过热度仅对排气温度有较大影响,而对质量流量、功率、制冷量、COP的影响很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热力性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款由Matlab中GUI界面开发研制的制冷软件,包括参数输入,制冷环境、界面互换,焓值检测以及结果显示五个窗口界面。该制冷软件,基于蒸发式压缩制冷循环原理,对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分析,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制冷量确定压缩机功率,得出系统COP。同时,根据环境计算所需制冷量,并应用于恒温恒湿试验箱。通过实际制冷循环对比,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小于5%,从而证明软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对小型住宅用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使用制热运行时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室内外干球温度探究热泵系统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对系统功率、制热量、制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系统室外干球温度一定,系统冷凝压力、冷凝温度、系统功率随室内设定干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系统制热量、制热系数随室内设定干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室内干球温度每升高1℃,制热量降低1.62%,制热系数降低1.27%。当系统室内干球温度一定,系统蒸发压力、蒸发温度、系统制热量、制热系数随室外干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系统功率随室外干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室外干球温度每升高1℃,制热量增加1.75%,制热系数增加2.23%。实验结果显示室外干球温度比室内干球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下工程热湿环境与地面不同,导致使用过程中组合式空调机组性能存在差异的现状,建立了直接蒸发式组合式空调机组各部件的模型及机组的整体仿真模型,运用Matlab,对某地下工程夏季和冬季工况进行运行仿真。结果表明,夏季运行风量一定时,随进风干球温度的升高,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SMER)先增大(幅度约20%)后减小,且在24℃时达到最大,随冷却水流量和进风相对湿度的变大逐渐增大但增速越来越小,随冷却水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且近似呈线性;输入功率随进风干球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大,随冷却水流量的变大逐渐减小但减速越来越小,随进风相对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且增速逐渐变大,随冷却水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且近似呈线性。冬季运行时,加热加湿效果主要取决于加热器功率和加湿器湿蒸汽质量流量。  相似文献   

8.
冷藏柜制冷剂容量较小,系统中制冷剂充灌量的变化对制冷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改变系统中制冷剂充灌量,研究了制冷性能参数随制冷剂充灌量的变化趋势,为合理确定制冷剂充灌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随着制冷剂充灌量的增加,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升高,蒸发器换热温差减小,过热度减小,冷凝器换热温差增大,过冷度增大;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压差增加,压比减小;压缩机平均功耗先减小后增加,制冷量则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9.
保持环境温度32℃和蒸发温度-7℃不变,分析吸气温度的变化对风冷压缩冷凝机组的性能影响。随着吸气温度的变化,风冷压缩冷凝机组存在特征明显的循环过程。吸气温度每升高1℃,制冷量受过热度增加的推动会显著提高4.1%,输入功率微弱下降0.2%,EER提高4.8%,但排气温度也会升高1%,质量流量会下降0.62%。机组实际运行中推荐吸气温度控制在17℃-19℃,此时制冷量平均达到20.2kW,EER达2.35,排气温度有效控制在85.1℃以下,过热度控制在18.9℃-20.3℃,实现机组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
对带膨胀机的R134a与R1234yf制冷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并与不带膨胀机的系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HFC134a的排气温度明显高于HFO1234yf,HFC134a的排气温度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降低,HFO1234yf的排气温度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HFC134a与HFO1234yf的单位制冷量都是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HFC134a的单位制冷量明显高于HFO1234yf,其平均高于HFO1234yf约34.9kW/kg;HFO1234yf压缩机输入功率明显高于HFC134a,HFC134a的系统COP高于HFO1234yf的系统COP,且二者都是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制冷系统中加入膨胀机后,对HFC134a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蒸发温度-10℃时变化最为明显,其单位制冷量增大32%,压缩机输入功率降低12.1%,系统COP降低19.8%,膨胀机的加入并没有影响HFO1234yf系统,其各项参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在HFO1234yf制冷系统中应用膨胀机的效果逊于HFC134a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高温超导和低温气体处理系统等工程应用项目的大冷量需求,单级大冷量G-M制冷机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章中描述了以G-M150为基础的制冷机综合性能测试方法及实验平台,并对其制冷温度和制冷量两个主要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为探讨20K单级大冷量G-M制冷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某大型核反应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中安全壳外部的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安全壳外部狭长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计算模型,基于Navier-Stokes(N-S)方程进行了求解,同时研究了安全壳出口高度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标准大气压下、进口空气温度308.15K时,基准型安全壳按面积加权的出口平均温度为330.33K,引射的冷却空气质量流量为275.85kg/s,冷却空气带走的热量为6160kW;随着安全壳出口高度的增加,安全壳出口质量流量、换热量不断增加,但变化曲线斜率不断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同时,衡量冷却空气有效冷却能力的温度效率线性降低,流动损失线性增大,兼顾换热量与流动损失存在一个最优解。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高温环境运行效果差、效率低、排气温度过高导致停机等问题,设计一套基于准双级压缩循环理论,以R410A为制冷剂的中压补气型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50℃极端环境温度下,采用中压补气技术,对系统的制冷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出水温度由10℃增至15℃时,制冷量增加77.28%,EER提高59.02%,系统的制冷量、功率和EER均随出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相较不补气模式,系统排气温度由111.9℃降至106.23℃,制冷量由14.14 kW增至16.05 kW,可有效降低排气温度,提升制冷量,能更好提高系统超高温制冷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1前言当飞行器作超音速飞行时,在其身部所开设的红外探测窗会受到强烈的气动加热,使窗玻璃温度迅速升高,导致玻璃的红外折射率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气动光学效应将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探测、制导精度。因此,对红外探测窗玻璃进行特殊的热防护是有关飞行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1-2]。红外探测窗玻璃通常有内、外冷两种冷却形式,其中内冷方式是在探测窗玻璃内开设一些冷却孔,内通高效冷却剂,通过冷却剂吸收热量起到冷却作用,使温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种冷却方式由于冷却剂在玻璃内部流动,因此不会对外流场产生干扰;但由于冷…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工作原理,讨论了驱动热源温度对机组各个发生器制冷量的影响。在给定的温度区间内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得到了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a和b的制冷量以及它们与总制冷量的比值分别随着烟气进口、中间和出口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论文中还给出最佳中间温度区间,为今后的实验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混流闭式冷却塔进行测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出水温度的因素进行筛选, 将关联度较大的5个因子作为输入参数, 进而建立灰色_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对混流闭式冷却塔的出水温度进行预测。操作参数包括进水温度、湿球温度、补水温度、循环水流量和风量, 输出值为出水温度。网络采用三层结构, 隐含层神经元数为4个, 迭代次数为30 000次, 使用不涉及训练阶段的实验数据来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结果表明, 灰色_BP神经网络模型比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 分别为0.998 9、0.293 4%和0.152 9, 因而可认为灰色_BP神经网络是预测混流闭式冷却塔出水温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测温模式在实验数据处理中会带来额外误差,而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测温系统就可以简便、精确地读取温度,从而修正实验的实际误差。  相似文献   

18.
液体介质快脉冲电压下击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液体介质快脉冲击穿试验装置和电压电流测量系统,研究了重复频率、电极形状及电极间距与介质击穿场强、击穿电压和击穿时延等击穿特性参数的关系,比较了变压器油、十二烷基苯、蓖麻油三种典型液体绝缘介质在直流及快脉冲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性能。结果表明:短脉冲持续时间下液体绝缘材料有异常高的击穿场强;重复脉冲串作用下的击穿场强比单个脉冲下明显减小,重复频率2 kHz时击穿场强减小了约30%;电极头半径大小对击穿也有影响,半径R=5 mm时,击穿电压最高;击穿时延随击穿场强减小而变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击穿时延随机波动;蓖麻油的快脉冲电压绝缘性能最好,变压器油次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用冷却法测金属比热容实验的不足,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DISLab温度传感器测量金属样品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以解决传统的冷却法测金属比热容实验中,用热电偶和秒表测量时产生的误差较大问题。实验表明,该实验方法与传统实验相比,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精度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推导多元可激发气体中声弛豫频率和环境温度、压强的解析关系.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声弛豫频率线性反比于主弛豫过程的弛豫时间,正比于主弛豫过程的振动耦合热容,反比于外自由度热容;温度升高导致振动耦合热容增加、内外自由度能量转移速率增大引起弛豫时间减少,进而造成声弛豫频率正比于环境温度;压强增加使得分子碰撞速率增加引起弛豫时间减少,进而使得声弛豫频率线性正比于环境压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