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电光采样技术揭示了反应离子刻蚀(RIE)ZnTe晶体表面THz辐射的光学整流产生机制, 观察到0.25 ps的THz场分布.通过比较刻蚀前后以及不同刻蚀条件下ZnTe样品在不同激发功 率下的THz辐射强度,发现由于反应离子刻蚀破坏了ZnTe样品表面的有序性,晶体的电光系 数随射频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借助于计算不同刻蚀条件下ZnTe晶体的频率响应函数,分析了 随射频功率增加ZnTe晶体响应频谱展宽的现象. 关键词: THz辐射 反应离子刻蚀 ZnTe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晶硅片在反应离子刻蚀制绒后与扩散工艺的匹配性.在相同的扩散工艺下,反应离子刻蚀制绒后硅片的方块电阻值比酸制绒工艺硅片的方块电阻值高3~11 Ω/□,而且其方块电阻不均匀度值约为普通酸制绒工艺硅片的方块电阻不均匀度值的80%.测试了反应离子刻蚀制绒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外量子效率,其外量子效率在340~1 000 nm波段范围与酸制绒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提高了约10%.对反应离子刻蚀制绒电池的电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与反应离子刻蚀制绒工艺匹配的高方阻扩散工艺.通过优化调整扩散工艺气体中的小氮和干氧流量,获得了在80 Ω/口方块电阻下,反应离子刻蚀制绒多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17.51%,相对于酸制绒多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0.5%.  相似文献   

3.
根据机载激光通信的环境和链路距离,采用光电粗精复合轴结构,提出一种双探测器、双光轴机载激光通信复合轴捕获跟踪瞄准系统方案.对整个系统的光路结构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使粗跟踪精度达120 μrad,精跟踪系统带宽大于300 Hz,执行动态范围达5 mrad,跟踪精度达3 μrad,并成功实现通信距离17.5 km、通信速率1.5 Gbps,误码率达1E-7的飞机对地面激光通信实验.  相似文献   

4.
在光栅的制作中有两种方法:其中一个是湿法,另外一个是干法。本文分别就湿法和干法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用干法刻蚀方法做出了比较好的一级光栅,证明了干法刻蚀优于湿法刻蚀。  相似文献   

5.
高扬福  孙晓民  宋亦旭  阮聪 《物理学报》2014,63(24):248201-248201
刻蚀表面仿真是研究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过程机理的重要手段.在刻蚀表面仿真方法中,刻蚀表面演化模型和离子刻蚀产额模型直接决定了刻蚀表面演化结果.但现有的刻蚀表面演化模型不够精确,且目前离子刻蚀产额模型主要来自分子动力学仿真和物理实验,而实际加工过程十分复杂,等效的离子刻蚀产额包含很多因素.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对当前的刻蚀表面演化模型进行改进,同时重新定义了离子刻蚀产额模型的优化目标,并利用实际刻蚀加工数据来优化离子刻蚀产额模型.为缩短优化模型所用时间,采用并行方法来加速优化过程.最后,将得到的离子刻蚀产额模型参数应用于采用元胞自动机法的刻蚀工艺实际仿真过程中.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建模方法确实提高了仿真的精确度,同时优化过程所用时间也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6.
高扬福  宋亦旭  孙晓民 《物理学报》2014,63(4):48201-048201
随着微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刻蚀特征尺度达到纳米级,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过程机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刻蚀表面仿真是研究离子刻蚀特性的重要方法.在离子刻蚀表面仿真中,离子刻蚀产额模型是研究刻蚀机理的重要模型,也是元胞自动机等仿真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决利用传统方法无法得到准确刻蚀产额模型参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刻蚀速率匹配的离子刻蚀产额优化建模方法,该方法以实际刻蚀速率与模拟刻蚀速率之间的均方差为优化目标,利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来优化离子的刻蚀产额模型参数,并将得到的刻蚀产额模型参数应用到采用元胞方法的刻蚀工艺的实际仿真过程中.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刻蚀产额优化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离子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光学、医学和生物等多种领域,并取得了可观的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光学领域中采用此项技术可制造大刻划面积的全息离子刻蚀光栅,对提高高精度光谱分析仪器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离子束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离子束流要求大,要有良好的均匀性,且要有好的离子束的光学品质等。本文介绍的离子束源是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及其引出系统构成。下面主要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及其引出系统,以及大面积均匀性离子束源的应用前景及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氩离子刻蚀对高温超导YBCO薄膜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高温超导薄膜表面经氩离子不同程度刻蚀后其物理性能的变化,并采用离子刻蚀的方法设计制备了一个四节超导滤波器.YBa2Cu3O7-x(YBCO)薄膜表面经氩离子适当厚度刻蚀后的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零电阻超导临界温度Tc随刻蚀时间适当的增加而提高,但过度刻蚀会带来电阻率的增大及转变宽度加宽.经SEM观测,刻蚀后薄膜表面的颗粒减少,趋于平整,通过XRD分析,离子刻蚀使薄膜晶格常数c发生了变化,同时测得超导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Jc基本保持不变.这一工作表明氩离子刻蚀对薄膜的氧含量及氧分布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并能提高薄膜的平整度,而且用此工艺制备出的超导滤波器显示出良好的微波特性,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这些研究对高温超导薄膜在微波电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CF3I分子光解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套离子速度成像系统,这套系统通过采用最新的“速度映像”技术克服了离子源空间分布对速度分辨率造成的模糊。利用这套系统得到了CF3I在277nm附近光解反应产物I^*(^2P1/2)和I(^2P3/2)的速度和角度的高分辨率分布,首次利用重构的I(^2P3/2)碎片三维空间速率分布揭示了其两个不同的解离通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离子束刻蚀技术的原理,讨论了刻蚀速率与离子束流密度、离子能量和离子束入射角度的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制备硅微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维彪  梁静秋 《发光学报》1998,19(3):272-274
主要研究了用干法刻蚀和各向同性湿法刻蚀的方法在(100)界面和(111)晶面的单晶硅衬底上制备硅微尖,结果表明于干法刻蚀和(111)晶面的硅衬底各向同性湿法腐蚀容易制备出顶端曲主半径比较小的硅微尖,通过实验,最后得到曲率半径10~20nm的硅微尖。  相似文献   

12.
衍射光学元件的反应离子束蚀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李茗  虞淑环 《光子学报》1998,27(2):147-151
本文提出了一种制作衍射光学元件的新方法——-反应离子束蚀刻法.对此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反应离子束蚀刻法具有高蚀刻速率、蚀刻过程各向异性好、蚀刻参数控制灵活等特点,对于衍射光学元件和微光学元件的精细结构制作十分有利.本文详细总结了反应离子束蚀刻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蚀刻速率的影响,并在红外材料上制作了Dammann分束光栅.  相似文献   

13.
章其麒  张冀 《发光学报》1999,20(1):94-96
自从S.Nakamura等人成功地制备了GaN/GaInN/AlGaN蓝、绿光LEDs以来,GaN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材料生长和器件工艺得到了广泛地研究.由于GaN材料不同于传统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因此其器件的加工工艺,如欧姆或肖特基接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总结了晕和皮等奇异核子结构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发现晕和皮现象的实验证据。然后集中介绍了利用奇异核反应总截面的实验测量和理论模型,从中提取奇异核物质半径,核内核子分布以及介质中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等重要信息,我们将特别强调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来研究奇异结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Judd-Ofelt光谱分析理论(J-O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J—O理论用于分析固体中的稀土离子的吸收、发射光谱,可计算它们的跃迁几率、谱线强度、能级寿命、发射截面等.  相似文献   

16.
H^+5团簇离子的形成和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报报告了1.8MeV的H+5团簇离子及其产物的测量结果。讨论了H+5的形成和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7.
光刻与等离子体刻蚀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之景  刘晨 《物理》1999,28(7):425-429
介绍了光刻与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特点与进展,阐述了等离子体刻蚀的物理机制与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同步辐射激发直接光化学刻蚀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它不需要常规光刻中的光刻胶工艺 ,用表面光化学反应直接将图形写到半导体材料的表面上。由于所用的同步辐射在真空紫外 (VUV)波段 ,理论上的分辨率可以达到电子学的量子极限 ,且没有常规工艺中的表面损伤和化学污染 ,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潜力的技术。本文的最后部份重点讨论了与上述技术密切相关的VUV和软X射线激发的表面光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状态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义芳 《物理》2001,30(6):356-360
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世界上重离子加速器的发展状态,然后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RFL)的结构,建造过程,运行情况,多年来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主要改造项目进行了描述,为适应核物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对HIRFL近期和将来的发展情况作了概括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