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拉曼散射对Bi2Sr1.8La0.2Cu1-xMxOy(M=Ni,Zn)体系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掺Zn体系的结构畸变明显大于掺Ni体系的结构畸变。由此看来,非磁性杂质Zn之所以比磁性杂质Ni对Tc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应该归因于Zn掺杂造成材料严重的结构畸变。  相似文献   

2.
应用可见吸收光谱首次研究了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在一定缓冲溶液中与无机氯化钴的直接相互作用。讨论了加入不同比例量的氯化钴、不同的pH值、不同酸盐及作用的平衡时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CoCl2中的Co(Ⅱ)与Cu2Zn2SOD中的Zn(Ⅱ)有交换作用,形成部分的Cu2中的Co2SOD,且上述四种因素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开创了金属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与外加无机金属化合物的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交互校验可变内标法进行了介绍,并应用于XRF测定Zn、Cd、Ni、Cu中选择内标元素,提出了以PAN膜富集XRF薄膜法测定工业废水及人发中微量Zn、Cd、Ni、Cu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μg/cm2)分别为Zn0.078,Cd0.15,Ni0.059,Cu0.076。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4.
应用可见吸收光谱首次研究了铜锌超氧化酶(Cu2Zn2SOD)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在一定缓冲溶液中与无机氯化钴的直接相互作用,讨论了加入不同比例量的氯化钴,不同的pH值,不同酸盐及作用的平衡时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CoCl2中的Co(Ⅱ)与Cu2Zn2SOD中的Zn(Ⅱ)有交换作用,形成部分的Cu2中的Co2SOD,且上述四种因素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开创了金属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与外  相似文献   

5.
用顺磁共振谱研究外来离子含量与由这些正三价金属离子在ZnO表面诱导出一的正一价缺位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3+和Sc^3+对ZnO表面的正一价缺位都有诱导作用,其中Sc^3+的掺杂对正一价缺位的诱导更有效。TPR结果显示,随着样品中Sc^3+含量的增加,归属于Cu^2+→Cu^+和Cu^+→Cu^0 TPR谱最高峰温分别向低温和高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6.
报道γ-射线辐照从Ni^2+-CuT^2+混合水溶液环境中制备复相纳米级超细粉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其相应的产物,分析了影响产物组成和粒径晶粒度的各种因素,制得Cu-Cu2O、Cu-Ni-Cu2O和Cu-Ni等多种复相纳米级超细粉体。  相似文献   

7.
我们首次发现的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氨基酸等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现象,是一种前人未研究过的重要的生化新现象。在此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用ICP,VIS,NMR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又从不同角度拓展研究了Cu2Zn2SOD酶与两类不同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VIS和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SOD)与组氨酸钴(Ⅱ)〖Co(His)〗的直接相互作用及外加组氨酸钴(Ⅱ)、磷酸盐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Cu(Ⅱ)和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组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Co(His)。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各组分,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  相似文献   

9.
气固界面氧化学吸附物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编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动态谱批处理程序,在20-650℃对Be,Mg,Ca,La,Ce,Sm,Ti,Zr,V,Nb,cR,Mo,W,MN,Fe,Ni,Cu,Zn和Sn等一系列金属氧化物上的氧化学吸附物种进行了原位动态三维谱学研究,就所观测到的超氧(O^-2)和过氧(O^2-2)物种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VIS和 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组氨酸钴(Ⅱ)[Co(His)n] 的直接相互作用及外加组氨酸钴(Ⅱ)、磷酸盐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的Cu(Ⅱ)和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组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Co(His)n 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各组分,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组氨酸钴(Ⅱ)及磷酸盐对此类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1  
用HNO3-HClO4(4:1)混酸作消化液对(维C)强力银翘片、黄连上清片、三黄片、感冒清、穿心莲、鼻炎康、板蓝根冲剂、牛黄解毒片、重感片、双黄连口服液及9清热解毒口服液进行消化,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药物消化后溶液中的Cu、Zn、Fe、Mn、Co、Ni、Ca、Mg、Cd、Pb十种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表明,清热解毒类药物中Ca、Mg、Fe、Zn、Mn含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运用键级守恒莫尔势函数法对CH3OH在过渡金属Ag,Cu,Pd,Ni,Pt面上的解离和临氧条件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H3OH在清洁过渡金属表面可能发生C-O键或C-H键的断裂,生成物种。在临氧条件下,CH3OH直接氧化生成HCOH。  相似文献   

13.
铁酸盐的程序升温还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98 ̄1073K使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TPR)结合XRD.Mossbauer谱,研究了尖晶石结构铁酸盐MFe2O4(M=Fe,Mn,Co,Ni)的还原性能,考察了铁酸盐的组成及第二金属组分(Mn、Co、Ni)对铁本盐还原性能的影响。第二金属组分的加入稳定了亚铁物相,按Fe、Co、Mn、Ni顺序,MO与FeO的相互作用能力、MO-FeO固溶体的稳定性及铁酸盐MFe2O4还原为MO-FeO的能力增  相似文献   

14.
采用VIS,ICP 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组氨酸钴(Ⅱ) (Co(His)n ) 直接相互作用时溶液pH值、作用时间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溶液的pH值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此类相互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拉曼散射对Bi2Sr1.8La0.2CU1-xMxOy(M=Ni,Zn)体系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掺Zn体系的结构畸变明显大于掺Ni体系的结构畸变.由此看来,非磁性杂质Zn之所以比磁性杂质Ni对Tc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应该归因于Zn掺杂造成材料中严重的结构畸变.  相似文献   

16.
ZrO2对提高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XRD,BET比表面积,Cu活性表面积和CO氧化活性测定,研究了ZrO2对提高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uO/γ-Al2O3催化剂加剂一定量的助剂ZrO3在950℃高温焙烧下,除了能提高CO转化率外,还能延缓载体γ-Al2O3的α相变,保持较高的比表面积,同时能抑制活性组分的聚结,保持较大的Cu活性表面积,从而提高了CuO/γ-Al2O3催化剂,热稳定性ZrO  相似文献   

17.
采用VIS,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Zn2SOD)与组氨酸钴(Ⅱ)(Co(HiS)。直接相互作用时溶液pH值、作用时间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溶液的pH值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超有利于类此相互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我们首次发现的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氨基酸等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现象,是一种前人未研究过的重要的生化新现象[1]。在此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用ICP,VIS,NMR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又从不同角度拓展研究了Cu2Zn2SOD酶与两类不同化合物,即无机氯化钴(CoCl2)、有机组氨酸钴(Co(Ⅱ)(His)n)的直接相互作用,发现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同样与外加的这两类不同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相应地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还发现Co(Ⅱ)(His)n比CoCl2与酶相互作用更强、更快,Co(Ⅱ)(His)n中的Co(Ⅱ)更易进入酶中,更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洛阳北魏大市遗址出土玻璃珠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洛阳北魏大市遗址出土的玻璃珠成分和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实验结果显示了玻璃珠主要成分Na2O、K2O、CaO、MgO、Fe2O3、CuO、PbO、MnO、Al2O3、ZnO、NiO、SiO2和给出了其XRD图,并以这些实验数据为依据讨论了玻璃珠的来源及形态。  相似文献   

20.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色氨酸钴(Ⅱ)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VIS、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色氨酸钴(Ⅱ)(Co(Trp)^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色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色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Co(Trp)^n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