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棒串接Nd∶YAG激光器的稳区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传输矩阵法理论分析了在含热致双折射补偿和不含热致双折射补偿两种情况下,r偏振和偏振对双棒串接激光器谐振腔稳区的影响.选用低掺杂浓度的Nd∶YAG棒,实验上用含90°石英旋光片的双棒对称平行平面短腔获得了最佳实验结果.1 064 nm激光最高输出功率达482.3 W,对应光-光转换效率为40.2%.  相似文献   

2.
用传输矩阵法理论分析了在含热致双折射补偿和不含热致双折射补偿两种情况下,r偏振和偏振对双棒串接激光器谐振腔稳区的影响.选用低掺杂浓度的Nd:YAG棒,实验上用含90°石英旋光片的双棒对称平行平面短腔获得了最佳实验结果.1 064 nm激光最高输出功率达482.3 W,对应光-光转换效率为40.2%.  相似文献   

3.
根据测量的单根 Nd3+∶ YAG棒的热焦距 ,利用 ABCD传输矩阵计算了双棒串接的几种腔型的稳定参量 ,给出了能够满足高功率、高稳定性激光输出的稳定腔型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双棒串接Nd∶YAG激光器对称型谐振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本海 《应用光学》2003,24(6):11-13
采用矩阵光学的方法对双棒串接Nd∶YAG激光器对称型谐振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谐振腔内棒的位置直接影响腔的稳定范围和模体积;每一个热焦距f对应有两个稳定区间,当f<360mm时,值较小的稳定区间范围较宽;当f>360mm时,值较大的稳定区间范围较宽,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为值较大的稳定区间对应的模体积较大,而且模体积和输出功率随棒主平面与反射镜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腔内六棒串接的脉冲Nd:YAG激光器。采用44矩阵对晶体棒失调角度对谐振腔光轴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六棒串接脉冲激光器中晶体棒失调角度的允许范围。在串接实验中,谐振腔采用对称平平腔结构,通过调整每根晶体棒的失调角度到允许范围内,实现了六棒串接脉冲Nd:YAG激光器。在输入电功率86 kW,占空比17%时,获得了平均功率3 018 W的脉冲激光输出,峰值功率17.75 kW,最高单脉冲能量为66 J,光束参数乘积为26.3 mmmrad,电光转换效率3.5%,长时间工作不稳定性小于2%。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种腔内六棒串接的脉冲Nd:YAG激光器。采用44矩阵对晶体棒失调角度对谐振腔光轴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六棒串接脉冲激光器中晶体棒失调角度的允许范围。在串接实验中,谐振腔采用对称平平腔结构,通过调整每根晶体棒的失调角度到允许范围内,实现了六棒串接脉冲Nd:YAG激光器。在输入电功率86 kW,占空比17%时,获得了平均功率3 018 W的脉冲激光输出,峰值功率17.75 kW,最高单脉冲能量为66 J,光束参数乘积为26.3 mmmrad,电光转换效率3.5%,长时间工作不稳定性小于2%。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一种符合工业应用的四棒谐振腔连续Nd:YAG激光器。实验中采用对称放置方式四棒串接谐振腔得到2 105 W的平均功率输出,光束参数积24 mm·mrad,系统总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5%。还对影响激光器工作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9.
针对现有激光器多光路加工特点,采用Nd∶YAG脉冲激光器为光源,研制出激光器双光路输出分时控制系统。提出了具体的分时分光技术方案,设计出能够实现分时分光的分光装置,以及对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控制的分时控制电路,并确定了系统的程序流程。在不降低输出功率的前提下,实现了激光在不同时间、不同输出端口的输出,完成了分时分光。为避免因分光装置抖动而造成的光纤损坏,利用黑色相纸对光斑进行采样。结果表明:在全反镜改变位置后至激光输出,延时300 ms为最佳时间。该系统能实现激光的时分复用、动态分光,满足了多光路输出需求;而且系统的扩展能力强,能够根据实际激光加工状况,为激光加工设备的改进和升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详细阐述了同心抽运、同心冷却的激光二极管紧包侧抽运Nd∶YAG激光器的实验研究工作。这种抽运结构使晶体内的增益场与谐振腔基模实现了良好的匹配,易于得到良好的光束质量和大能量输出,基模提取效率高。模拟分析了晶体内的增益场以及横截面内的温度分布,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激光二极管的温度特性对器件工作的影响。研究了晶体的热致退偏效应对器件调Q工作的影响,并且初步探讨了不同腔长、不同腔型下器件的工作情况,这些实验结果对进一步优化使用这种抽运结构有指导意义。所设计的激光器在工作频率6Hz时,得到了斜效率为44.3%的多模调Q输出。在抽运能量735mJ时,得到最大输出能量135mJ,脉宽7.6ns的调Q脉冲,光光效率为18.4%,插头效率为11.0%,光束发散角小于1.5mrad。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台单级输出灯泵浦大功率脉冲Nd∶YAG激光器。该激光器脉宽0.1-10ms可调,频率1-1000hz可调,总注入电功率12kw。试验得到激光器参数脉冲宽度和频率协调改变,可使激光器在整个脉宽范围内都能稳定500w输出;最大单脉冲能量56J;总体电光效率4.2%;光束质量为25mm.mrad;功率稳定性±2%。  相似文献   

12.
双棒串接Nd3+:YAG激光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测量的单根Nd3+:YAG棒的热焦距,利用ABCD传输矩阵计算了双棒串接的几种腔型的稳定参量,给出了能够满足高功率、高稳定性激光输出的稳定腔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邢俊红  焦明星 《光子学报》2015,44(2):142-147
为了产生频差可调谐1 064nm双频激光输出,设计了一种扭转模结构双腔双频Nd∶YAG激光器,其两个驻波谐振腔共用相同的Nd∶YAG增益介质,以扭转模结构消弱增益空间烧孔效应,使Nd∶YAG激光器的两个驻波腔均以单纵模振荡,从而获得正交线偏振1 064nm双频激光输出.理论分析了扭转模结构激光单纵模选择原理和双频激光同时振荡原理,实验研究了双频激光振荡特性和频差调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频Nd∶YAG激光器的两个谐振腔能够同时以线偏振单纵模稳定振荡输出,其频差大小可随激光腔长的改变而调谐,频差调谐范围可达1个纵模间隔,实验观察到的频差调谐范围为0.3GHz~3GHz.  相似文献   

14.
用重复频率 1Hz、脉冲宽度 12 0 μs的闪光灯侧面抽运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对比了Nd∶KGW晶体与Nd∶YAG晶体的激光性能。在自由运转时 ,分别获得 1 0 %和 0 44 %的斜率效率和 0 5 4J、0 .76J的外推阈值能量 ,获得的最大输出能量为 384mJ和 16 5mJ。调Q运转时 ,Nd∶KGW激光器与Nd∶YAG激光器的斜率效率分别是0 16 %和 0 0 7% ,阈值能量为 5 9J和 12 5J。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采用复合Nd∶YAG晶体 ,LBO腔内倍频 ,简单的平凹谐振腔结构实现大功率LDA泵浦条件下高效率蓝光激光器 利用大功率泵浦情况下晶体的热透镜效应实现最优模式匹配 ,在可吸收泵浦功率为 15 .0 9W时 ,激光器的 4 73nm蓝光功率输出达 6 0 0mW ,光 光转化效率达3.98%  相似文献   

16.
LD泵浦Nd∶YAG/LBO结构660 nm红光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国产LD泵浦Nd∶ YAG晶体,通过谐振腔镜的膜系选择获得了Nd3+离子中波长为1319 nm的受激辐射振荡,首次用I类临界位相匹配LBO进行腔内倍频,实现了660 nm红色激光的高效倍频输出.当泵浦注入功率为800 mW时,660 nm激光基横模(TEM00)输出功率为46 mW,光光转换效率高达5.75%.  相似文献   

17.
18.
几种新型LD泵浦Nd∶YAG双频激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宁  李岩 《光学技术》2002,28(5):409-411
介绍了几种LD泵浦Nd∶YAG双频激光器 ,均应用双折射原理实现。一类是利用自然双折射效应 ,在激光谐振腔内加入自然双折射元件 ;另一类则是对YAG晶片加压力 ,使YAG晶片本身成为应力双折射元件。由于双折射效应使激光在谐振腔内产生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寻常光 (o光 )和非寻常光 (e光 )两种成分。因为o光和e光在双折射元件中有着不同的折射率 ,因此一个激光谐振腔变成了具有两个物理长度的谐振腔 ,从而产生双频激光。改变自然双折射元件或对YAG晶片施加的压力 ,可调谐频差。实验中获得 10 9Hz量级的大频差 ,合成波长可到几十毫米 ,适用于绝对距离干涉测量  相似文献   

19.
高效率激光二极管泵浦100 Hz 3.5 J Nd∶YAG MOPA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结构简单、高效率激光二极管泵浦Nd∶YAGM0PA激光器.振荡级输出单脉冲能量1.13 J,重复频率为100HZ.MOPA系统输出最大单脉冲能量2.35 J,光-光转换效率为39%.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提出如何克服准三能级再吸收损耗和抑制寄生振荡实现LD泵浦的Nd∶YAG 946nm激光器.在室温下946nm连续输出大于120mW,斜率效率接近10%,同时采用KNbO3晶体实现了腔内倍频的蓝色激光输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