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比较不同荷载-温度路径下钢框架的性能反应,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对4种不同路径下单层单跨钢框架的变形规律及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计算时充分考虑了高温引起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其中材料力学和物理性能参数随温度的折减系数按照欧洲规范(EUR () CODE3)取用.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各种路径下框架梁跨中位移随外荷载或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路径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定量给出了不同路径下温度产生的框架梁跨中位移在整个位移值中所占的比例.提出单层单跨钢框架在不同荷载-温度路径下的性能反应完全不同,框架最终变形及其受温度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别,进行计算时应视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Q235钢热浸渗铝层的组织,并对其抗高温氧化和耐高温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渗层硬度可达1000 HV,并具有较大的脆性.经扩散退火后,渗层组织和显微硬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温氧化和热腐蚀试验结果表明,渗铝Q235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相当,而耐热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确定Q235-B级钢在三轴应力下的断裂应变,进行五组共计10个具有不同凹陷半径试件的拉伸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对试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详细的弹塑性大变形分析,给出试件中三轴应力的变化,并导出与三轴应力相关的真实塑性应变.得到Q235-B级钢的两个与真实断裂应变相关的塑性失效准则.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Q235钢在大港土中腐蚀行为和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极化曲线、线性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Q235钢在20~70℃、含水20%的大港土中的腐蚀行为.实验表明:Q235钢的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线性极化电阻Rp及电荷转移电阻Rt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阳极极化100~200 mV区间,Q235钢的电极过程受到了一定阻滞,E~lgI曲线在该极化区间内的斜率随温度升高而呈指数衰减;利用腐蚀电流密度和线性极化电阻所计算的Stern公式中的B值要大于活性区均匀腐蚀所对应的B值,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其数值基本维持在44.2 mV左右;线性极化电阻Rp是整个电极反应过程的综合体现,在含水20%的大港土中,由于受扩散过程控制,Rp的数值要比电荷转移电阻Rt大得多.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2—(烯丙硫基)苯并咪唑(ABMI)和2—(丁硫基)苯并咪唑(BBMI),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考察了它们在1 M 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25℃,1 M HCl溶液中,二者浓度均为100 mg/L时,其缓蚀率分别达到95.20%和87.32%;ABMI为混合型缓蚀剂,而BBMI为抑...  相似文献   

6.
冷轧Q235钢/45钢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冷轧Q235钢/45钢在干摩擦实验条件下的表面摩擦磨损行为,在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进行了等速变载荷、等载荷变速和等速变载荷间歇接触冲击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利用摩擦力矩-摩擦系数法对Q235钢的摩擦磨损机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冷轧Q235钢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减缓)、随转速的提高而减小.在间歇接触冲击时,其摩擦系数比其他两种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大1.4~3.3倍,磨损量比其他两种条件下的磨损量大1.24~1.51倍.  相似文献   

7.
在Q2 35钢表面进行了Ni-P合金的化学镀 ,以提高Q2 35钢的耐蚀性 .结果表明 ,化学镀Ni-P合金可以显著提高Q2 35钢在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将表述有机玻璃中低变率下应力-应变行为的非线性本构理论,扩展扩用到应力松弛状态,给出了应力松弛状态的本构方程。对-20 ̄+60℃五个不同温度和应变量为3% ̄20%范围内的实验结果进行理论验证,吻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应力路径下粘土的本构关系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小浪底土坝心墙粘土等应力比和变应力比的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粘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强度指标则影响很小;在一定的等应力比范围内,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较好的归一性。对邓肯-张模型、修正剑桥模型和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进行了验证,这些模型对应力路径的适应性各不相同。根据几种基本试验,利用插值方法推求了等应力比路径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气体渗氮工艺氮原子扩散速度慢的问题,采用密封罐法,以尿素为渗氮剂、稀土做催渗剂,对Q235钢进行570 ℃×4 h渗氮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分别加入1、3和5 mL稀土时,渗氮层的组织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催渗能增加渗氮层中白亮层厚度,并明显改善氮化层的耐蚀性能.但稀土加入较多达5 mL时,组织开始疏松,加3 mL稀土时白亮层组织致密,耐蚀性能较佳.Q235钢渗氮层主要由ε-Fe3N相和γ '-Fe4N相组成,与常规氮化相比,加稀土催渗后,氮化层中ε相数量增加.密封罐法可以实现Q235钢的快速渗氮,在尿素渗剂中加入稀土后能明显增加渗氮层厚度,并改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超细晶粒Q235钢板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添加合金元素Nb和Ti及配以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得到了强韧性配合良好的超细晶粒Q235钢板。在对钢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超细晶粒钢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细晶粒Q235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但其性能较传统Q235钢翻了一番;强度改善是控轧控冷工艺和加入微合金化元素Nb和Ti综合作用的结果。超细晶粒Q235钢板的强韧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其次为沉淀强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能喷丸处理,在Q235低碳钢的表面得到了一层约20μm厚的纳米晶组织,然后使用金属蒸汽弧离子注入机(MEVVA)对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了钛离子注入。研究结果表明,Ti注入Q235钢后,浓度基本上服从Guass分布;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的样品,注入元素浓度与未经处理的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离子注入的深度则变化不大。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的试样表面层含有更多的缺陷,注入原子与这些缺陷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其固溶度的超额增加。  相似文献   

13.
Q235钢快速碳氮共渗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碳氮共渗剂存在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气体碳氮共渗技术对Q235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讨在850℃时不同的保温时间实现快速碳氮共渗处理的可行性。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磨损实验机等检测分析手段对渗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渗层厚度以及渗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长,显微组织越来越致密;渗层厚度增加,850℃下保温7 h时渗层的厚度达到最大,约为1400μm,显微组织也最致密。碳氮共渗层的相组成主要由碳化物(Fe3C)、氮化物(Fe3N)组成。渗层的显微硬度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保温7 h时HV0.2最大达到7.97 GPa,是Q235钢的7.5倍。该工艺下渗层的耐磨性能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Gleeble 2000上的热模拟压缩实验,分析了Q235低碳钢在不同热加工参数下的动态组织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温度对Q235钢的奥氏体形变特征影响强烈.在相同变形温度下,应变速率的提高可以明显推迟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应变速率较低时,降低温度同样可以延迟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利用定量金相技术及线性、非线性拟合算法,建立了Q235钢热变形过程的唯像本构关系及组织演化动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Autoforge 3.1有限元软件平台.压缩过程有限元模拟分析表明,分别采用Arrhenius双曲正弦方程描述Q235钢的唯像本构关系及Yada模型表征Q235钢变形过程的平均晶粒尺寸,可以满足预测精度,与实际变形过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有机磷缓蚀剂1,1-双(二苯膦基)甲烷(DPPM),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DP-PM在1.0 mol·L-1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并考察了DPPM浓度、HCl浓度、试验温度和缓蚀液放置时间对DPPM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PPM为混合型缓蚀剂,在30℃时,DPPM浓度为80 mg·L-1的1 mol·L-1HCl溶液中,缓蚀剂DPPM对Q235钢的缓蚀率达到了97.43%。DPPM的缓蚀率随腐蚀体系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样随体系酸度增大而降低,但随时间的延长,其缓蚀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对6 mm 厚的 Q235碳钢,进行了等离子弧焊接试验,分析了 Q235碳钢等离子弧焊接特点,并且对焊缝进行了 X 射线检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  相似文献   

17.
粗大奥氏体晶粒中应变诱导铁素体形成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粗大奥氏体经不同应变后的淬火组织,分析应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特点.结果表 明: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应变诱导铁素作的形成方式;在形变初期粗大奥氏体(~250-μm)应变诱 导铁素体主要在晶界、退火孪晶界形核,随应变增加,可通过形变带形核:而尺寸较小的奥氏体 (~7 μm),铁素体形核主要在晶界;随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形变带上形核比例明显提高,而在 晶界形核的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极化曲线技术、电化学阻抗测试技术等方法,研究了CO2-3对Q235钢在土壤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3对Q235钢腐蚀的影响显著.Q235钢的腐蚀速率随土壤中CO2-3含量的增加,Q235钢在土壤中的腐蚀速率也增加,当CO2-3的质量百分含量增加到0.28%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然后腐蚀速率随着CO2-3含量增加而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15 μA·c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利用硅烷溶液水解的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膜,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用不同水解时间的硅烷溶液制备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膜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用水解8天的硅烷溶液在Q235钢表面制备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膜层,腐蚀过程中阳极和阴极反应受到抑制,耐蚀性能最佳;与原始Q235钢比较,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近3个数量级,极化电阻Rp提高近2个数量级,低频阻抗值提高至少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