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估计人口总数估计量方差是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重要内容.但由于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综合采用分层、二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方法,且原则上从每个被抽中初级单元中仅抽取一个次级单元,传统抽样调查方差估计方法不再适用.本文提出适用于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不等概率重权数Bootstrap方差估计法.该方法将不等概率抽样引入重抽样过程,并针对从绝大多数被抽中初级单元中仅抽取一个次级单元情形,设计入样概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表明,新方法能减少方差估计量偏差,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2.
人口年龄构成是总人口自然素质的重要表现因素,它不仅关系到人口自身的发展问题,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1990-2006期间的人口分性别年龄普查和抽样调查资料,对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男性人口年龄构成变动的描述性分析,女性人口年龄构成变动的描述性分析,男性人口年龄构成与女性人口年龄构成的对比和检验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Solow模型框架中引入随时间变动人口增长函数,并假定人口增长率最终趋于零,证明该模型的解是渐近稳定的,收敛于零人口增长率的经典Solow模型的解。通过引入变动人口增长率,讨论人口过渡时期和人口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给出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2):298-308
针对当前中国非普查年人口总数估计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利用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事后质量评估调查数据,构造基于捕获再捕获模型的非普查年人口总数双系统估计量。首先,介绍双系统估计量的构造及其估计方法。其次,研究如何利用刀切法构建双系统估计量的方差估计。最后,通过一组模拟数据演示非普查年人口总数双系统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的构造过程。本文的研究能显著提高中国非普查年人口总数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未来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案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一个省的人口状态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对这个复杂总体的特征,人们通常是利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通过对人口规模、人口的社会构成、自然构成、再生产过程及人口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来描述,陕西省106个县虽在以上方面各有不同,但各县间同时也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这就需要我们将人口状态相似的县找出来且视为同一类。这种统计分析的实质就是多因素的数值分类法.这样做对于深入进行全省的人口分析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可按类构造人口分析模型;二是为制定抽样调查方案提供信息。传统的分层等距抽样是以市区、平原县、山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规划人口规模的灰色预测方法,并通过对某市人口的预测,验证了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是较为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要了解一个十亿人口大国的人口现状和问题,一般只须对少则几千多则不过十来万人进行适应的抽样调查,就能了如指掌。这典型地说明抽样调查有很大的价值。有鉴于此,现代化国家无不广泛运用抽样调查的技术,对不同范围的种种问题如人口特性、市场供求、就业情况等进行估计、预测与计划管理。世界上各技术先进国家为了搞好调查工作,每年都在轮番培训成千上万的抽样调查技术人员,并设法把抽样调查的知识传播到家喻户晓,以期得到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应有的协作。抽样调查是数理统计的一个重要应用。为了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特将美国著名统计学家R.费尔伯等写的在美国广为流传的通俗小册子“什么是抽样调查”( What Is ASurey?)译出,以响读者。 费尔伯教授是美国调查统计学权威之一,三十余年如一日,主要从事市场调查研究,有丰富的阅历和著作。(包括编著书16本,专题报告57种,论文105编,书评8编,先后发表在各种专业刊物上),现任美国伊利进州大学调查研究实验室主任。为美国统计学会调查一研究方法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8.
于景元  高凌 《数学杂志》1994,14(1):1-16
本文首次研究了以生育模式作为控制量时人口系统的可控性问题,得出了当总和生育率在合适的范围内时,用妇女生育模式可以连续地控制人口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黄冈市人口增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978年以来黄冈市人口发展的现状,选择黄冈市1978~2004年的总人口统计数据来建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和L og istic人口模型,运用2005~2006年的总人口数据来验证模型,并对黄冈市未来8年的总人口数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规划人口的动态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精美 《工科数学》1997,13(4):20-23
本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规划人口规模的灰色预测方法,并通过对某市人口的预测,验证了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是较为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人口模型动力学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马尔萨斯等经典人口模型的动力机制,建立了基于人口迁徙的城乡人口系统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计算机迭代仿真;综合其他人口预测模型结果,认为我国人口增长日趋乏力,2025年将达到14.2亿左右的峰值、30年代中期会达到老龄人口高峰,潜在的人口城镇化率在71%左右,但接近期趋势预测,2030年前后即达到极限,且不会超过65%.  相似文献   

12.
电视收视率是测定电视节目播出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上海电视台从1986年7月1日开始进行节目收视率的抽样调查,抽样的具体实施委托上海市城乡抽样调查队进行。二年来收集了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收视率,看出一些规律性,推动了节目安排的合理化,也促进了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发展了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13.
校准估计是抽样调查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利用辅助信息提高估计量精度的方法。回归组合估计量作为轮换样本连续性调查中使用的一种有效的估计量,是可以通过校准程序得到的。基于回归组合估计量和校准程序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了轮换样本连续性抽样调查条件下的不同校准组合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校准组合估计量的主要思想是在校准估计程序中将拼配样本和非拼配样本的辅助信息进行不同的组合利用。本文利用美国现时人口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数值模拟,来比较不同校准组合估计量的估计效率,模拟结果表明两步校准组合估计量和两步校准双组合估计量的表现相似,且估计精度都高于H-T估计量及回归组合估计量;而两步校准组合估计量由于其简便性更适合应用于实践中。最后以我国农村住户连续性抽样调查为例,设计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轮换样本连续性调查方案,并将提出的校准组合估计量运用于估计阶段,为中国政府统计调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口系统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范数最优控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人口系统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范数最优控制问题。本文将妇女总和生充臃当作控制变量,在一定条件下证得最优控制的存在和唯一性,并给出其相应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点,考虑到已经开放的单独二胎政策以及全面放开的二胎政策等因素,对北京市2020—2030年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动情况分城乡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北京学龄人口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城市学龄人口远远高于农村学龄人口;城市各个阶段学龄人口均出现了先升后降趋势;农村幼儿园学龄人口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均呈现了先升后降趋势,农村高中学龄人口呈现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反复波动.学龄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未来教育需求的变动,在未来10-15年,北京市还需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对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进行研究,设计人口承载力发展路径和基于增长模型的隶属函数,从概率角度构建人口承载力动态综合测度模型,同时,以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以经济作为人口承载力主导影响因素,辅之以自然、环境、资源与科技因素,构建人口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角度、多因素分析区域人口承载力,寻找人口承载短板,为人口承载力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实证研究结论显示,研究区域人口承载力当前处于承载力强阶段,并开始向适度阶段过渡,其内部指标和子系统发展不平衡,人口系统自身发展稳定,经济和环境人口承载力强,资源和科技承载力较弱,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进入适度人口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人口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是人口发展过程分析预测和定量控制的基础。关于人口发展过程的确定性连续模型,对线性人口发展系统已有不少结果。实践证明:在人类发展的某一历史阶段中,人口发展过程可以用线性方程较准确地刻画。但是线性人口发展方程忽略了社会人口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从长期的观点来看,研究非线性人口发展模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口发展过程的场论形式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定义生命线概念引出以场论方法描述人口动态发展过程。提出回溯期望寿命概念和计算方法;某年度死亡人口平均死亡年龄和期望寿命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以及生育模式和多年前出生人口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消除人口周期性生育高峰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上海市中考第24题是一题几何与代数的综合题,在我对本区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其第(1)小题的解法有很多,我抽取了其中的一种解2法00.7年上海  相似文献   

20.
本试将可达矩阵理论运用于人口系统结构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章通过对影响人口系统各因素的因果关系分析,列出可达矩阵并划分等级,最后构造出人口系统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