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苯基卟啉的微波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四苯基卟啉。分析和讨论了溶剂、催化剂、微波辐射时间及微波输出功率等因素对合成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剂为硝基苯、催化剂为氯乙酸、微波功率为195W、反应时间为6min的条件下合成四苯基卟啉,最高产率可达35.94%,优于文献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磷酸作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方式,以酚类化合物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进行缩合反应,合成香豆素衍生物.比较了原料用量、微波功率及微波加热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在原料摩尔比酚类:乙酰乙酸乙酯=1:1.2、微波功率为380W以及加热温度80~85℃的情况下,合成香豆素衍生物效果最佳,反应时间仅需2~3min,产率高达91.6%和87.7%,其结构并经^1H-NMR、IR、FAB-MS确证.  相似文献   

3.
液相氨氧化法一步合成间甲苯甲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非溶剂系统中采用液相氨氧化法,对一步合成间甲苯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n(Co):n(Mn):n(Ni)=1:1.397:0.016,催化剂用量为5g,原料摩尔比n(空):n(氨)=6:1,反应温度为190℃,反应压力为0.5MPa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反应10h,产率为16.5%,选择性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对二甲苯液相氨氧化合成对甲基苯甲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Mn-Mg-Ni-O/SiO2为催化剂,采用液相氨氧化方法,在非溶剂系统中由对二甲苯一步合成对甲基苯甲腈.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n(Co):n(Mn):n(Mg):n(Ni)=1:1.012:1.224:0.081,质量百分数3.3%,空气与氨的摩尔比n(空气):n(NH3)=6:1,反应温度190℃,反应压强0.5MPa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反应5h,产率为28.68%,选择性接近100%.  相似文献   

5.
KF/La2O3催化剂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植物油酯交换法制备的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验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出发采用KF/La2O3固体碱催化剂催化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KF的负载量、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该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浸渍并在873K煅烧4h,可以制得理想的KF添加量(KF与La2O3的质量比)为15%的KF/La2O3催化剂.采用该催化剂,当醇与油摩尔比为12: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3%时,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4.3%.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VPO/SiO2催化剂由对甲氧基甲苯(PMOT)制备大茴香腈(PMOBN)的氨氧化反应,在内径20mm的石英管固定床反应器上,分别采用正交设计法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比,氨气比,空间速度以及催化剂活性组分中的不同磷钒比(P/V)对PMOT转化率,PMOBN摩尔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是:P/V为1,温度603K,反应物摩尔比n(PMOT):n(NH3):n(Air)=1:12:30,空间速度564h^-1,在此条件下,PMOT转化率98%,PMOBN摩尔产率63%,选择性64.3%,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纯度高于99%。  相似文献   

7.
蔗糖酯的相溶法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法以蔗糖、棉籽油为原料。首先使用苛性钾与脂肪酸乙酯反应生成部分中性皂作为乳化剂,并加入一定量的蔗糖,使蔗糖和脂肪酸乙酯在较低温度下既可达到相溶状态,进而在均相下发生酯交换反应合成蔗糖酯。适宜的反应条件为:蔗糖:脂肪酸乙酯=1:0.8;皂用量15%,催化剂用量2%;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165min;压力≤666Pa。所得产品HLB值高于14。  相似文献   

8.
以冰乙酸和癸酸为原料,采用气固催化法一步制得合成鱼腥草素中间体2-十一烷酮.通过对载体和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筛选到以硅胶为载体,以MgO为主催化剂、CeO2等为助催化剂的二组分催化剂.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90℃,反应物摩尔比n(冰乙酸):n(癸酸)=6:1,空速为36h^-1.在此条件下,癸酸的转化率为100%,2-十一烷酮的最高摩尔产率为87.2%,选择性为87.2%.  相似文献   

9.
以β-萘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成环,N-烷基化,缩合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苯并吲哚三甲川花菁染料,并住部分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合成步骤中运用了微波辐射法合成技术.该类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可见光谱(UV)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反应时间缩短7.4~47倍,产率提高了5.1%~50.4%.  相似文献   

10.
以工业品高分子量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和稀土配位控制组合技术制备了低聚壳聚糖,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凝胶色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低聚壳聚糖的微波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制备的低聚壳聚糖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并无明显差别,而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均匀,降解的速率显著提高,筛选的适宜条件为微波功率130W、辐射时间15min、H2O2用量为0.15mL/2g,氨基葡萄糖残基量与铈盐的量摩尔比为8:1。在此条件下可制得Mw为48756,Mw/Mn为1.890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活化法将造纸污泥制备成活性炭,运用SEM、BET、EDS、FT-IR等常规表征技术分析其理化性质,再将制备的污泥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橙黄Ⅱ模拟染料废水,并考察不同因素对橙黄Ⅱ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究污泥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橙黄Ⅱ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造纸污泥活性炭的理想制备条件为:原污泥与氯化锌质量比为1∶2,活化时间为12h,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60min.(2)在污泥活性炭催化臭氧体系中,污泥活性炭投加量和臭氧流量的增加有利于橙黄Ⅱ去除率的提高,但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增大,橙黄Ⅱ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共沉淀法和两段焙烧的方式制备了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Mo1V0.3Te0.23Nb0.12SbxOy催化剂,并通过XRD、XPS、H2-TPR、NH3-TPD等表征手段探讨了Sb元素的引入对催化剂相结构、表面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Sb元素的掺杂使得催化剂相结构中活性相M1和M2的相对量发生明显变化,催化剂表面酸性降低,氧化能力减弱,催化剂表面Mo6+和V5+物种量减少,提高了丙烯酸的选择性。当Sb/Mo为0.01 时,其丙烯酸选择性高达78.6%,得率可达48.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共沉淀法和两段焙烧的方式制备了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Mo1V0.3Te0.23Nb0.12SbxOy催化剂,并通过XRD、XPS、H2-TPR、NH3-TPD等表征手段探讨了Sb元素的引入对催化剂相结构、表面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Sb元素的掺杂使得催化剂相结构中活性相M1和M2的相对量发生明显变化,催化剂表面酸性降低,氧化能力减弱,催化剂表面Mo6+和V5+物种量减少,提高了丙烯酸的选择性。当Sb/Mo为0.01 时,其丙烯酸选择性高达78.6%,得率可达48.5%。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凝胶法制备Ni—Cu—Al催化剂,以甲烷为气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内径为25-50nm的大孔径碳纳米管,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气流速对碳纳米管和碳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流速为480~500mL/min,甲烷裂解温度为973K,在823K空气气氛下焙烧的催化剂用于制备碳纳米管得到的产量大于10g/次。  相似文献   

15.
负载型磷钨酸对柴油催化氧化脱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过量浸渍法和吸附法把磷钨酸(PW12)负载在TiO2、改性Y分子筛(GY)、AC载体上,并用负载后的催化剂对柴油(含硫量540 mg.L-1)进行催化氧化脱硫,结果表明,3种催化活性强弱顺序为:GY>TiO2>AC,且当GY上负载PW12的质量分数为30%的PW12/GY催化脱硫效果最好。对催化剂进行了酸强度测  相似文献   

16.
以二[(三甲基硅基)亚甲基]二氯化锡和三[(三甲基硅基)亚甲基]氯化锡为催化剂,通过苯乙酮和乙二醇合成苯乙酮环乙二缩酮的反应,探讨了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并讨论了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硅有机锡化合物是合成苯乙酮环乙二缩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Fe(acac)3-Al(i-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丁酯(n-BA)的聚合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浓度和主副催化剂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以及该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丁酯(n-BA)聚合对单体的浓度呈一级关系,其表观活化能为32.3kJ/mol,且用红外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