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现了PbS纳米微粒对溴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对PbS和Na2S2O3对卤化银乳剂的增感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增感剂用量、增感温度和pAg值、溴化银的晶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PbS纳米微粒与HAuCl4的协同增感效应.  相似文献   

2.
制备条件对尖晶石型LiMn2O4的相行为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LiNO3和Mn3O4按不同物质的量比[x=n(Li):n(Mn)=0.50,0.52,0.54,0.58,0.62,0.70]混合,在空气气氛下,于700℃烧结得样品.实验发现,在0.52≤x≤0.70的范围内,样品均呈现出单相的尖晶石型LiMn2O4结构,晶胞参数随着x的增加而减小.将x=0.50的LiNO3和Mn3O4混合物在不同温度(300,400,500,600和700℃)下进行烧结处理.结果表明,于300℃合成得到的样品为尖晶石型LiMn2O4,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晶胞参数增大;当温度大于600℃时出现杂相,可以通过加入过量的Li(即x≥0.52)来加以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和Li加入量可以得到理想的尖晶石型LiMn2O4单相材料.  相似文献   

3.
佟泽  尹屹梅  殷洁炜  马紫峰 《电化学》2013,19(3):210-214
制备了一种适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新型两相复合电解质钐掺杂二氧化铈SDC-(Li/Na)2SO4. 使用XRD和SEM表征该复合电解质的物相结构和观察电解质片的截面形貌,交流阻抗法测量其400 oC ~ 700 oC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SDC-(Li/Na)2SO4由结晶相SDC和无定形相(Li/Na)2SO4组成. 在中温范围(500 oC ~ 700 oC)该复合电解质电导率比SDC显著增大并随温度升高呈三段变化:T<500 oC,表观离子传导活化能为1.28 eV;500 oC ~ 550 oC第二相硫酸盐融化,电导率激增;T≥550 oC,电导率又缓慢增加,活化能降为0.30 eV,与SDC和文献报道的SDC-(Li/Na)2CO3相比,其电导率均显著提高,如550 oC时SDC-(Li/Na)2SO4的电导率可达0.217 S·cm-1,分别为SDC和SDC-(Li/Na)2CO3的25倍和3.2倍. 硫酸盐的熔融改变了离子在电解质中的传导机制,显著提高了SDC-(Li/Na)2SO4复合电解质的中温电导率.  相似文献   

4.
杨冬  庄荣传  宓锦校  黄雅熙 《结构化学》2021,40(1):114-124,5
Two new alkali metal germanophosphates,namely,Na3[Ge(OH)(PO4)2]·2 H2 O and Li2Na[GeO(HPO4)(PO4)],have been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an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he title two compounds crystalize in the sam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bcm(No.57)and feature similar chain-like structure which is built from zig-zag GeO6 octahedral thread loop branched by PO4 tetrahedra.For Na3[Ge(OH)(PO4)2]·2 H2O,a=10.1650(9),b=13.1975(12),c=6.9751(7)?,V=935.73(15)?3,Z=4,R=0.0356 and wR=0.1109;and for Li2Na[GeO(HPO4)(PO4)],a=6.9855(5),b=14.5809(18),c=6.6620(5)?,V=678.56(11)?3,Z=4,R=0.0286,and w R=0.0762.The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Na ions by Li ions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total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he water molecule contents,but also impacts on their thermal stabilities.Li2Na[GeO(HPO4)(PO4)]is thermally stable up to 400℃,whereas only 150℃ for Na3[Ge(OH)(PO4)2]·2 H2 O.  相似文献   

5.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和二次乳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在AgBrⅠ核内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的溴碘化银/溴化银核壳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颗粒内部经还原敏化或Ag2掺杂的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颗粒内碘离子的存在并不影响Ag2的增感作用;2)在对乳剂进行了颗粒表面的硫加金增感以后,在一定的DMAB用量下,观察到显著的颗粒内部还原增感和表面硫加金增感的协同增感效应,使乳剂的感光度有了成倍的增长.以上协同增感效应的结果再次说明,颗粒内部的还原敏化中心与颗粒表面的硫加金敏化中心具有两种不同的增感机理,前者捕获空穴,后者捕获电子,两者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等测试方法, 对掺杂TiF3前后和不同TiF3掺杂量LiAlH4的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在TiF3存在下, LiAlH4在球磨过程中有少量分解. TiF3对LiAlH4放氢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 但放氢量会明显减少. 掺杂2%(摩尔分数)TiF3的LiAlH4从80 ℃开始放氢, 比未处理的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了70 ℃, 放氢量高达6.6%(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7.
水热电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0.0105mol/LCa(NO3)2,0.0063mol/LNH4H2PO4,0.1mol/LNaNO3,pH=4.6的电解液中,控制温度60~200℃,恒电流0.4mA/cm2,通过水热电沉积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实验结果表明,涂层晶体端面呈六边形棒状结构,涂层组分为缺钙磷灰石Ca10-x(HPO4)x(PO4)6-x(OH)2-x.经800℃烧结后涂层分解为HA和β-TCP的混合物.随温度升高,涂层n(Ca)/n(P)不断增大,涂层组分逐渐接近计量比的HA.涂层质量和结合强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在160℃时达到最大值16.7MPa  相似文献   

8.
杨洁  凌琳  李玉学  吕龙 《化学学报》2023,(4):328-337
深入理解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对于优化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对称破缺密度泛函方法(BS-UB3LYP/6-311+G(d,p)),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研究.首先,高氯酸铵通过质子转移,生成HClO4和NH3,从吸附态进入气相.进而高氯酸的Cl—OH键均裂,生成羟基自由基·OH和三氧化氯自由基·ClO3,它们优先和NH3反应,生成·NH2.·NH2和HClO4反应生成·ClO4自由基,进而和NH3反应生成H2NO,再被自由基物种拔H生成NO. NO和·OH反应生成NO2,和·NH2及·OH反应生成N2O.这些产物与诸多实验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在曝光前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对未增感的和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的处理方法,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在溴化银成像过程的两个阶段:曝光潜影的形成阶段和潜影中心得以放大的显影阶段的作用.有意义地发现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溴化银乳剂有明显的过增感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未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在曝光前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后会抑制潜影的形成,但曝光后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对显影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2)对于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曝光前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后,产生显著的过增感效应,相对感光度可提高4倍左右,在曝光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随着苯并三氮唑浓度的增加对显影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3)对于硫增感的溴化银涂层,先经过388 mV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再经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过的样片的感光度都要较未经缓冲液处理的提高4倍左右,这说明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乳剂产生的过增感效应只与硫敏化中心内(Ag2S)n的存在有关,与(Ag)m是否存在无关.  相似文献   

10.
张兰芹  展晓元  王杰  张智慧  徐国纲 《合成化学》2015,23(12):1166-1170
以球形石墨为原料, HClO4为插层剂,KClO3为氧化剂,采用高温(1 050 ℃)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GN),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 XRD, SEM, TEM, BET和RS等表征。研究了KClO3的加入量对GN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ClO3的加入量为0.08 g·mL-1时,所制备的GN的比表面积为558 m2·g-1,平均孔径为3.012 nm,电阻率为0.02 Ω·cm。  相似文献   

11.
孙绒绒  王立秋 《应用化学》2019,36(8):924-931
LiZnPO4的性能与其形貌密切相关,其合成常用的固相法和水热法均无控制其微观形貌的优势。 本文采用改进的沉淀法成功合成了具有棒状结构的LiZnPO4。 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技术研究了LiZnPO4形成过程、晶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形貌。 同时探究了合成方法、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酸的种类对LiZnPO4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固相法,以醋酸为原料的改进沉淀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LiZnPO4的合成温度至500 ℃,而且很容易控制棒状LiZnPO4的形成。 在600 ℃下煅烧2 h后可以获得分散性良好、横截面为矩形、直径约为2 μm的规则棒状LiZnPO4。 此外,对比颗粒状LiZnPO4和棒状LiZnPO4的光响应能力,发现棒状LiZnPO4的光响应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核颗粒进行还原掺杂和将其包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MAB用量、内部有还原敏化中心(Ag2)的AgBr核壳乳剂.这些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当这些乳剂分别进行表面硫、金和硫加金增感后,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感效应;另一方面又随DMAB用量的提高,灰雾明显增长,特别是在金增感和硫加金增感的情况下.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提高核乳剂的包壳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壳乳剂的灰雾.  相似文献   

13.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都有明显提高(Sd/S0≥1.5),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灰雾水平都不高;(3)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与甲酸根掺杂的溴化银乳剂相比,产生的增感效应相差不大;(4)与甲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相比,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明显较前者要简单得多,颗粒形状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用目测变温法和差热分析法研究了Li2SO4-MgSO4、LiNO3-Mg(NO3)2熔盐体系。在前一体系中有固液异组成化合物Li2SO4·2MgSO4生成,它在832°熔化分解。化合物与Li2SO4间形成低共熔点,温度为647℃,组成含MgSO423.6Wt%。Li2SO4多晶转变点575℃,在加入MgSO4后形成类低共熔点,温度552℃,组成含MgSO44.2%。LiNO3-Mg(NO3)2为一简单低共熔体系,共晶点含Mg(NO3)247.3%,温度200℃。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棒状La(OH)3载体,通过湿式浸渍方法制备了10%Ni/La(Ⅲ)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500~800℃不同焙烧温度对于催化剂氢解山梨醇制备低碳二元醇的影响,结合XRD、SEM/EDS、BET、H2-TPR-MS、CO/CO2-TPD-MS、TG和ICP-AES等表征手段对Ni/La(Ⅲ)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La(Ⅲ)催化剂表现出高的氢解反应活性,在较低的焙烧温度下(500℃)催化剂主要以NiO/La2O2CO3结构形式存在。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NiO/La2O2CO3逐渐向La2NiO4-La2O3进行转变。碱性是影响不同催化剂活性的决定因素,高的焙烧温度促进了催化剂中强碱性位的生成,显著提高了氢解反应活性,但对液体产物的选择性无明显影响,在220℃、4MPa H2、1.5h的条件下,山梨醇完全转化,低碳二元醇的产率可达到53%。低的焙烧温度则增加了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催化剂的失活主要归结于活性金属粒子在水相反应中从载体表面脱落而发生团聚,降低氢解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双注仪制备了在核表面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和一系列溴碘化银核壳乳剂,在不同条件下测定了核表面形成的不同还原增感中心对乳剂微晶光电子衰减动力学及发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增感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当Na2SO3用量低于5.4mg/molAg时光电子衰减动力学为二级反应,而当Na2SO3用量超过27mg/molAg时,增感中心一部分作为空穴陷阱,另一部分作为电子陷阱,光电子衰减速率决定于电子的捕获和复合,光电了衰减动力学为一复杂过程。低温发光光谱随不同增感程度的改变证明:还原增感中心不是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17.
热分析法研究了BeSO4-Al2(SO4)3-Na2SO4三元熔盐体系的状态图。体系中存在三元转熔(包晶)点P,温度490℃,组成为BeSO418.8Wt%,Al2(SO4)315.0%,Na2SO466.2%;三元低共熔(共晶)点E1,温度为476℃,组成为BeSO420.0%,Al2(SO4)311.2,%,Na2SO468.8%。另一低共熔点E2温度为595℃,组成未能确定。体系中无三元化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18.
陈名利  任劲松 《应用化学》2010,27(9):1061-1064
以d[TG4T]4、d[G4T4G4]2和c-myc序列为代表,采用竞争平衡透析、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oxazine750对四股螺旋结构的识别与稳定作用。 结果表明,oxazine750能够更好的结合在平行四股螺旋上,而对反平行四股螺旋结合较少。 热变性实验表明,oxazine750使d[TG4T]4形成的平行结构的四股螺旋的解旋温度提高了11 ℃,对c-myc形成的平行四股螺旋的解旋温度甚至提高了40 ℃。 而对d[G4T4G4]2形成的反平行结构解旋温度降低了近8 ℃。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提出以氨水中和强酸,以铵盐-钯(Ⅱ)为联合基体改进剂测定强酸介质中铅、砷、镉、铜的方法。灰化温度提高至1000℃(Pb),900℃(As),600℃(Cd),1100℃(Cu);增感幅度为10.2—110.8%;可消除1%~4%H_2SO_4及500—4000ppm Na,500—2000ppm K,750—1000ppm Ca或1000—1200ppm Mg的干扰。方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分别为0.016~0.38PPb和0.02~0.32PPb;回收率为81.5%~110%;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2.0%。标准食品样品的检验得到与标准值相当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尿素为沉淀剂, 分别用水热法和均相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Mn-O氧化物催化剂, 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 XRD, XPS和FT-IR等表征, 考察了Cu-Mn-O催化剂在无氧条件下对丙烷还原去除NO的催化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Cu-Mn-O体系的物相组成与制备方法和焙烧温度有关, 并影响丙烷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当焙烧温度在500~600 ℃时, 水热法制备的样品中的主要物相是Cu1.5Mn1.5O4和CuMn2O4|而尿素均相沉淀法样品中的主要物相为类尖晶石Cu1.5Mn1.5O4|当焙烧温度在700~900 ℃时, 水热法样品中的主相为尖晶石CuMn2O4, 而均相沉淀法中仍是Cu1.5Mn1.5O4相. 因此, 对水热法而言, 当焙烧温度由600 ℃增加到700 ℃时, 发生了Cu1.5Mn1.5O4到CuMn2O4的相变, 这一相变不仅影响晶粒度和比表面积, 并提高了丙烷还原NO反应的催化活性. 根据XRD, XPS的实验结果和尖晶石结构的特征, 得到了详细的Cu1.5Mn1.5O4和CuMn2O4的结构式, 并根据得到的结构式在一定深度上解释了二者催化性能的差别. XRD结果显示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丙烷还原NO反应后, 反应温度为600 ℃时, 催化剂中的主相尖晶石结构遭到破坏, 分解为MnO, CuO和Cu的混合物. 这些由尖晶石分解而成的混合物在无氧条件下仍对催化反应有优异的催化活性(NO转化率达到40%). 在本工作中, 用FT-IR表征了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 发现了大量的NO2吸附物种和少量的NO3吸附物种. 这是C3H8还原NO反应的中间产物, 从而进一步为“协同反应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