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SiO2气凝胶超细粉、ZrO2-SiO2超细复合氧化物载体以及Co/ZrO2-SiO2超细粒子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温度对Co/ZrO2-SiO2催化剂F-T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下、H2还原的Co/ZrO2-SiO2催化剂有最佳F-T反应活性和C5+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调变钴系超细粒子催化剂合成重质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青  钟炳 《分子催化》1997,11(3):203-208
制备了SiO2气凝胶超细粉、ZrO-SiO2超细复合氧化物载体以及Co/ZrO2-SiO超细粒子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温度对Co/ZrO2-SiO催化剂F-T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下,H2还原的Co/ZrO2-SiO2催化剂有最佳F-T反应活性和C5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纳米级ZrO2和M(Fe,Co,Ni)/ZrO2气凝胶超细原粉.详细考察了其在空气中450℃焙烧后织构和结构的变化,表明ZrO2气凝胶原粉织构和结构的热稳定性较差,而添加铁、钴、镍的M/ZrO2气凝胶原粉织构和结构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强,稳定作用依钴、镍、铁次序增加.焙烧后所得的M/ZrO2气凝胶超细催化剂颗粒增长不大,颗粒间仍较大程度地保持着原有凝胶三维网络织构状态.与常规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高出甚多.  相似文献   

4.
曹荣  陈燕馨 《分子催化》1994,8(5):365-374
在常压下,以O2作氧化剂,评价了不同MoO3/SiO2(2─15Mowt%)催化剂对甲烷选择氧化为甲醛的反应性能,发现SiO2上担载的活性组分有一个最佳值,对应最佳催化活性.分别考察了添加V、Fe、Ni、Cr、Cu氧化物对MoO3/SiO2催化剂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醛的活性和选择性的调变作用.MoO3/SiO2添加体系使甲烷的转化率都有所提高,但甲醛选择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比较好的是MoO3·V2O5/SiO2催化剂,并研究了不同Mo/(Mo+V)(原子比)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发现V2O5添加量有最佳值.采用TPR、XRD、CO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关联反应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TPR,Mossbauer谱法,XPS,XRD及反应评价等手段研究了Fe2O3/ZrO2催化剂的还原行为、铁物种状态和CO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预处理条件明显影响Fe2O3/ZrO2催化剂表面铁原子的数量、铁锆间的相互作用、催化剂的物相变化以及CO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以Fe2O3/ZrO2经氢氟混合气程序升温至753K还原生成的Fe-Zr-O物种为前身,在合成气中进一步还原得到的铁锆催化剂,具有较好的F-T反应合成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SiO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iO2气凝胶超细粉由TEOS(正硅酸乙酯)在乙醇溶液中水解聚合后经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制得。本文考察了TEOS的浓度、水和TEOS护林经以及焙烧温度对超细分织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SiO2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孔分布、最可几孔径及表观堆密度均随制备参数而改变。而以SiO2气凝胶超细粉估为基本载体材料的Co/ZrO2-SiO2催化剂显示出高的CO+H2合成重质烃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SiO_2气凝胶超细粉由TEOS(正硅酸乙酯)在乙醇溶液中水解聚合后经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制得。本文考察了TEOS的浓度、水和TEOS的摩尔比以及焙烧温度对超细粉织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SiO_2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孔分布、最可几孔径及表现堆密度均随制备参数而改变。而以SiO_2气凝胶超细粉体为基本载体材料的Co/ZrO_2-SiO_2催化剂显示出高的CO+H_2合成重质烃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锰助剂对Co/ZrO2超细催化剂F—T合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宏伟  张永青 《分子催化》1997,11(3):196-202
制备了以气凝胶超细ZrO2为载体的Co/ZrO2及Co-MZrO2催化剂;考察了Mn助剂对Co/ZrO2催化剂结构、织构1还手、H2脱附及F-T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Co-4.7%Mn/ZrO2是合成重质烃(C2)的合适催化剂,每立方米合成气的C5收率可达150g。  相似文献   

9.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方法,研究了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醛催化剂MoO3/SiO2及添加金属氧化物的MoO3·MxOy/SiO2(M=V、Fe、Ni、Cr、Cu)催化剂上,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及MoO3与MxOy的相互作用.发现钼含量的提高不利于MoO3在SiO2上的分散,催化剂表面晶相MoO3随钼含量的提高而增多.SiO2上担载的活性组分有一个最佳值,对应于最佳催化活性.MoO3·MxOy/SiO2催化剂中MoO3与MxOy发生了不同的相互作用,影响催化剂表面的活性氧物种,导致它们对甲烷氧化活性和甲醛选择性的不同.MoO3·V2O5/SiO2是比较好的催化剂,且V2O5添加量有最佳值,对应甲烷氧化制甲醛也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用TPR,Mossbauer谱法,XPS,SRD及反应评价等手段了Fe2O3/ZrO2催化剂的还原行为,铁物种状态和CO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预处理条件明显影响Fe2O3/ZrO2催化剂表面铁原子的数量、铁锆间的相互作用,催化剂的物相变化以及C氢反应的催经性能,以Fe2O2/ZrO2经氢氩混合氯程序升温至753K还原生成的Fe-Zr-O物种为前身,在合成气中进一步还原得到的铁锆催化剂,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与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SO42-/Fe2O3-ZrO2-SiO2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乙酸/丁醉酯化反应。考察了以下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Fe/Zr比、Si含量、制备方法、预焙烧温度和焙烧温度等。催化剂采用如下条件制备: Si含量为2 %, Fe/Zr比为 0.25,共沉淀法, 773 K焙烧,此时酯收率及生成酯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3.26%和96.01%。 SO42可能是活性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CO2在Cu-Ni/ZrO2-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与反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SiO2(Zr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用IR和TPD技术,研究了CO2在其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Cu-Ni/ZrSiO催化剂CO2可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催化剂表面金属位M上的剪式吸附态CO2可与邻近的lewis酸位Zr^n+作用,形成CO2卧式吸附态M-(CO)-  相似文献   

13.
纳米尖晶石型Co2MnO4的形成过程及其F-T反应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琦 《催化学报》1998,19(1):33-36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Co2MnO4超细粒子,用DTATG,XRD,TEM,FTIR等手段研究了Co2MnO4超细粒子的形成过程,进而用反应评价结合XRD,XPS,BET比表面积测试研究了Co2MnO4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结构与其FT反应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2MnO4超细粒子可以在较低温度(250~350℃)下形成,并具有粒度小,分布均匀等特点.用该法制备的超细粒子Co2MnO4,其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相同组成的大颗粒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应用XRD,XPS,Mossbauer谱,TPR,CO化学吸附CO-TPD,CO+H2反应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锰助剂对F-T合成制低碳烯烃Mn-Fe/ZrO2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Zr催化相比,加锰助剂后的催化剂F-T反应催化活性上升,甲烷选择性降低,低碳烯烃选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用原位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考察了甲醇在Rh-Mo/SiO入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还原性能.红外结果表明,甲醇在SiO2上主要以分子形式吸附.Rh/SiO2和Rh-Mo/SiO2在室温下对甲醇分解就有活性,分解生成的CO以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存在.在573K下用甲醇处理后,Rh/SiO2上CO线式和桥式谱带分别位于2050和1907cm-1,而Rh-Mo(1:1)/SiO2上线式CO位于2036cm-1,桥式CO强度很弱.Mo的添加有可能覆盖部分Rh金属表面的吸附中心,从而降低CO吸附谱带的强度,同时使桥式CO的形成变得困难.随Mo助剂量的增加,Rh的还原温度升高,而Mo的还原温度降低.由此推断,Rh~Mo/SiO2催化剂上的Rh可能有三种存在形式:氯化物、低温还原氧化物和高温还原氧化物.  相似文献   

16.
Fe-Mo/KZSM-5上甲醇氧化为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Mo/HZSM5和FeMo/KZSM5分子筛催化剂,利用NH3TPD和O2TPD对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吸附O2物种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温度、Mo/Fe摩尔比、空气/甲醇摩尔比及WHSV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Mo/KZSM5催化剂上,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甲醇转化率接近100%,甲醛选择性达到906%.同时还进行了96h的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  相似文献   

17.
添加Ru的Mo/HZSM-5催化体系上的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Mo/HZSM5催化剂中添加过渡金属阳离子以改变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提高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在添加第二组分的催化剂中,MoRu/HZSM5具有最佳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Ru的加入使甲烷的转化率由原来的6%~7%提高到98%.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定,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氨脱附和差热分析等表征方法研究了MoRu/HZSM5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Ru的加入引起Mo/HZSM5催化剂强酸酸量的下降,并促进了Mo物种的还原.  相似文献   

18.
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草酸二乙酯加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草酸二乙酯加氢性成乙二醇的反应过程中,所用的铜基催化剂是由Cu(NO3)2与硅溶胶凝法制得的。本文考察了该催化剂的TPR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Cu/SiO2值的增大,其TPR主峰TM峰温有所升高,这意味着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随Cu/SiO2值的增大而提高。用XRD和XPS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还原后铜的含量及价态进行了考察,表明用胶凝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还原后存在Cu^o和Cu^+两种价态。结合活性评  相似文献   

19.
Fe/ZrO2催化剂的Mossbauer谱及XAFS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掌怀  寇元  王弘立 《催化学报》2000,21(6):586-590
考察了经不同温度还原的Fe/ZrO2催化剂在CO2加氢制低碳烃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最佳结果为CO2转化率27.0%,对C2+烃的选择性56.7%,采用XRD,^57FeMossbauer谱,Fe-K-吸收边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及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在ZrO2表面上主要存在α-Fe及配位不饱和的Fe^3+两种物种。催化剂表面明显呈氧缺位,零价铁相对富集的状态,还原温度对表面结构有显著的影响,最佳还原温度与表面Fe-O键的键长有关,结合这种催化剂在CO2加氢制低碳烃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认为α-Fe与配位不饱和的Fe^3+物种的协同作用是其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应用XRD、XPS、Mossbauer谱、TPR、CO-TPD、CO+H2反应性能测量试等手段研究了CeO2对F-T合成制低碳烯烃Ce-Fe/ZrO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Zr催化剂相比,加铈助剂后的催化剂F-T反应催化活性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