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自组装方法,构建了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CdTe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体系,金纳米粒子使复合物中量子点荧光猝灭。样品溶液中存在黄曲霉毒素B1(AFB1)时,复合物中核酸适体选择性地与AFB1结合,并释放出量子点,使体系的荧光得到恢复,其荧光强度随加入样品中AFB1的量增大而增大。AFB1浓度在0.005~2.00 ng/mL范围与体系荧光强度恢复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2 pg/mL。该法用于连翘、山楂和甘草等中药材中痕量AFB1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自组装方式制备了Au@Fe3O4/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磁性生物纳米复合物,并提出一种磁分离荧光传感法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当样品中有黄曲霉毒素B1时,磁性生物纳米复合物中核酸适体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1结合并释放出氨基-碳量子点,经磁性分离后,氨基-碳量子点留在溶液中,体系溶液荧光强度随黄曲霉毒素B1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黄曲霉毒素B1浓度在0.001~1.0ng/mL范围与溶液荧光强度成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4,检测限为0.3pg/mL.该方法利用磁性分离技术,有效地消除了背景荧光影响,改善了荧光传感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四磺酸钠-1,6-己二胺二吖啶(TSHDA)与蛋白质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共振光散射分析体系。实验考察了吖啶探针浓度、缓冲体系pH对体系共振散射光的影响。在pH=3.0的酸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与TSHDA发生结合作用,共振光散射明显增强,最大散射波长位于460nm,体系散射强度随着探针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蛋白质测定线性范围为0.2—1.2μg/mL,检出限9.7ng/mL。分析了血清蛋白合成样品,浓度为0.4—0.8μg/mL的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7.5%—103.3%,相对标准偏差1.2%—2.6%。  相似文献   

4.
王晓萍  詹舒越  罗昭锋  周宏敏 《光学学报》2012,32(2):212005-155
结合表面等离波子共振(SPR)技术与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和建立了一种响应速度快、免标记、低成本的地表水微囊藻毒素(MC-LR)检测方法。基于SpreetaTM传感器构建了小型SPR免疫检测系统,采用共价偶联方法在传感器金膜表面修饰MC-LR-BSA抗原为生物敏感膜;开展了MC-LR的SPR免疫检测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n=6),定量范围为2~32ng/mL,检测限为0.63ng/mL,半抑制浓度CI50为10.7ng/mL,空白加标回收率和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0%~113%之间。实样检测实验中,管道末梢饮用自来水水样未能检测出MC-LR,而某湖水水样中MC-LR的质量浓度为2.46ng/mL。实验研究与结果表明,MC-LR的SPR免疫检测方法可以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饮用水中MC-LR最低含量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是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的一种纳米级材料。其分离原理是通过磁珠表面包被的细胞特异性抗体与细胞表面标记分子间特异结合,使抗原阳性细胞与抗原阴性细胞相分离,具备了固相化试剂特有的优点以及免疫学反应的高度专一性,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细胞的分离,蛋白质的纯化,以及对食品、水、生物样品、环境等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检测工作中,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中合成了单分散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合成的微球经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用FTIR研究微球硝化、渗铁、包覆前后的谱图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的光散射体系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6-己二胺二吖啶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共振散射检测体系。实验考察了该吖啶荧光探针的共振散射特征光谱、散射反应稳定性,研究了缓冲介质pH、探针浓度等参数对测定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 8.9时,1,6-己二胺二吖啶染料的散射波长为470 nm;加入BSA,反应约9 min后,体系光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并维持稳定,2 h内无明显变化。当1,6-己二胺二吖啶探针(浓度1.00×10-4mol·L-1)用量为3.00 mL时,蛋白质与1,6-己二胺二吖啶的光散射增强作用显著,共振散射强度随着BSA的增加而明显增强,光散射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浓度范围为1.00~5.00 μg·mL-1,检测限(3σ/K)为0.085 μg·mL-1。测定了血清样品,浓度为2.00~4.00 μg·mL-1,回收率为98.0%~101.7%,测定偏差小于1.7%。  相似文献   

7.
高灵敏度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化学发光体系。将异鲁米诺(ABE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分别标记TSH的单克隆抗体,与待测TSH通过夹心法进行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之后,加入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珠,在磁场作用下加入缓冲液进行清洗,分离非特异性物质,加入发光底物NaOH和H2O2,检测发光强度(RLU)。本方法的灵敏度为0.01 μIU/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10%之内,回收率在96%~103%之间。使用本方法与其他检测系统进行比对,相关系数为0.993 7。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BEI发光检测TSH的化学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测定松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以甲醇-水(8+2)提取,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碘液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G1标准溶液浓度在1-50μg/L范围内,黄曲霉毒素B2、G2标准溶液浓度在0.3-15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出限分别为0.10、0.05、0.10、0.1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5.000%-96.20%,精密度<5%.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混法以聚硅氧烷微球作为光散射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制备光散射材料.研究了聚硅氧烷微球的粒径与浓度对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与扩散率的影响并与理论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硅氧烷微球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率匹配良好,较好地解决了光散射材料透光率与扩散率之间的矛盾,实现了高透射与高雾度的双重要求.当微球粒径为5 μm,填充浓度为0.6 wt%时,厚度为1 mm的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为88.5%,扩散率为89.5%.可见光波段总光透过率基本不受光源波长变化影响.选取合适粒径,扩散率随光源波长变化也可降至最低,有效避免了波长色散现象.实验数据与理论模拟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混法以聚硅氧烷微球作为光散射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制备光散射材料.研究了聚硅氧烷微球的粒径与浓度对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与扩散率的影响并与理论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硅氧烷微球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率匹配良好,较好地解决了光散射材料透光率与扩散率之间的矛盾,实现了高透射与高雾度的双重要求.当微球粒径为5μm,填充浓度为0.6wt%时,厚度为1mm的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为88.5%,扩散率为89.5%.可见光波段总光透过率基本不受光源波长变化影响.选取合适粒径,扩散率随光源波长变化也可降至最低,有效避免了波长色散现象.实验数据与理论模拟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