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精度的惯导测试设备常用感应同步器作角位置测量元件,与一对极旋转变压器一起组成粗精组合测角系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由于温度的变化,鉴相型粗精组合测角系统存在着动态温漂误差,限制了系统的使用范围.通过对系统工作原理和动态温漂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动态温漂误差的抑制方法,在硬件上优化了滤波器设计,在软件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组合测角算法,实现了高稳定性高精度的角度测量.经过分析和试验,证明以上措施可有效抑制正负0.5°以内的温漂误差.  相似文献   

2.
基于轴角转换器的一种高精度动态测角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设计了一种基于轴角转换器AD2S80的高精度感应同步器动态测角系统,分析了测角误差产生原因,提出了误差调整和补偿措施。通过实例数据表明:用谐波分析的方法对测角误差进行了调整与补偿,从而可大幅度提高测角精度。  相似文献   

3.
由旋转变压器和感应同步器组成的精粗双通道测角系统可达到较高的精度。但由于感应同步器安装、布线等原因会造成一次谐波误差。要提高测角精度,必须对一次谐波误差进行补偿。本文对一次谐波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三轴测试转台的双通道测角系统,设计了一种新的粗、精耦合计算机处理模块,提高了测试转台角度检测的可靠性。同时使测角系统具有定时测角、八平均和自补偿功能,有利于提高测角系统的精度。经长期模拟测试,证明该设计能获得今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述的分析校准技术,可将测角装置校准到很高精度。校准时,使用了两台测角装置。并且利用该分析校准技术,分离了各误差曲线,采用该分析校准方法,无需预先知道任何一台测角装置的误差,而且测角装置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两台相同的装置。文中还确定了可以校准到高精度的测角装置的类型和校准配置。所采用的校准分析技术,可将角位置测试台和角度分解器校准到0.1角秒的精度。此方法已经用于校准轴角读出的双感应同步器系统。本文还提供了利用该分析校准方法获取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张伟  刘杰  韩旭  谭柱华 《爆炸与冲击》2013,33(3):231-037
提出了一种通过给定的土中爆炸成腔毁伤效应确定炸点状态的计算反求方法。该方法将确定炸点状态的反问题转化为求解爆炸毁伤效应的计算值与给定值误差函数最小的优化问题。在反求过程中,采用基于误差减小比率技术的多项式近似模型代替土中爆炸数值分析模型,以便提高反求效率。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克服反求过程中出现的病态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信赖域管理策略判断当前近似模型与实际模型的逼近程度,以确定最优的反求向量。炸点状态反求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且稳定地通过给定的毁伤效应实现炸点状态的反求,这可为炸点状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迭代的求解等效旋转矢量微分方程(Bortz方程)的新算法,以角速度多项式作为输入,利用泰勒级数将Bortz方程中的余切函数展开成多项式形式,将不可交换误差补偿中的叉乘和求模运算变换为多项式的卷积运算,通过迭代求取等效旋转矢量的多项式精确解,有效地解决了捷联惯导系统在大角度机动环境下的姿态精确确定问题。此外,还对新算法的数值运算量和迭代收敛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半锥角90°、频率1 Hz、时长1 s的大幅值圆锥运动姿态更新仿真实验,与传统圆锥优化算法的5'姿态误差相比,新算法的误差仅为10~(-7)',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简化求可观测度的过程,便于导航时利用状态变量可观测性分析结果进行姿态解算。在仔细研究了分段定常系统(PWCS)的可观测性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系统状态可观测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状态可观测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求可观测度时,不需要量测值,利用可观测性矩阵奇异值分解后的V阵即可进行可观测性分析;利用该理论得到的结果,在SINS/测速仪组合导航解算过程中只对可观测度好的俯仰角误差和横滚角误差进行反馈校正,不反馈可观测度较差的航向角误差,仿真结果证明,这种有选择的反馈校正方法可以保证姿态角在导航开始几秒钟内就快速收敛。  相似文献   

9.
针对纬度未知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SINS)扰动基座下初始对准问题,提出了基于惯性系比力积分及多项式拟合的纬度估计与粗对准算法。首先,基于惯性系和姿态阵链式分解,隔离角晃动;其次,通过比力积分,平滑高频线运动干扰和加速度计噪声;最后,对比力积分进行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三次多项式拟合,进一步抑制线运动干扰,同时根据拟合参数实现纬度估计和粗对准。转台摇摆对准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光纤捷联惯导系统采用该算法可以在1 min内实现纬度估计和粗对准,纬度估计精度优于0.2°(RMS),以静基座对准后姿态保持结果作为摇摆状态姿态参考时,水平姿态角相对偏差小于0.001°(RMS),航向角相对偏差不大于0.07°(RMS),可满足粗对准工程应用的快速性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静基座初始对准时一般先进行粗对准,使失准角缩小到一定范围内从而满足小失准角假设下的线性误差模型,然后再进行精对准。在不进行粗对准时失准角一般为大角度,需要采用复杂的非线性误差模型和非线性滤波方法。研究发现通过设置合理的误差协方差矩阵初值,采用反馈校正滤波结构,并引入强跟踪滤波算法可以在大失准角情况下既无需粗对准,又无需采用非线性模型来实现精对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大失准角初始对准,鲁棒性好,在任意姿态初值下都可以使航向角在300 s内收敛到0.05°的理论极限精度,与小失准角精对准方法的速度和精度相当但省去了粗对准因而耗时更短,与无迹卡尔曼滤波在600 s时才收敛到0.5°的速度相比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1.
-国内国际常用的多级旋转变压器主要有16对极,30对极和36对极几种。多级旋转变压器在导航设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叙述了其输出的高精度角度信号如何被计算机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为主机显控提供数据,还从原理和软硬件实现方法上给出了一种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变磁阻式高精度角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设计特点;着重讨论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该类传感器绕组、磁场的联合设计计算以及输出特性和精度的仿真方法;并对影响变磁阻传感器精度的因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变磁阻传感器精度的理论计算和设计数据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一种新型转子位置传感系统,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提供准确的转子位置信息,适合于与电机系统的一体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可以满足无刷直流电动机矢量变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Preface     
This special issue of PARTICUOLOGY is devoted to the first UK-China Particle Technology Forum taking place in Leeds, UK, on 1-3 April 2007. The forum was initiated by a number of UK and Chinese leading academics and organised by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in collaboration with 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Particle Technology Subject Group (PTSG) of the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IChemE), Particle Characterisation Interest Group (PCI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and International Fine Particle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 The forum was supported financially by the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PSRC) of United Kingdom,  相似文献   

15.
正http://www.icfm7.org First Announcement and Call for PapersThe obj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ICFM)i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researchers to exchange new idea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s of theoretical,experimental,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It was successfully conven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CSTAM)in Beijing(1987,  相似文献   

16.
Contributions: The Journal,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is pleased to receive papers from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working in various aspects of solid mechanics. All contributions are subject to critical review prior to acceptance and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