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科学(Science)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Scire”,原意是“要去了解”,它是人类认识和研究自然的一种探索过程。换句话说,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方面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在科学活动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包括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理性态度,则称为科学精神。科学活动是有界定的,而科学精神可以超越这种界定而在科学领域之外表现出来,故而有“无所不在”一说。 上述科学精神的定义有点抽象,难免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是科学精神呢?让我们先看看科学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再回过来推敲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思想是科学理论的灵魂,科学精神是取得科学成就不可或缺的品质.本文通过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活动,探讨了伽利略的科学精神基础、科学研究的起点和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他的科学思想对当前的科研和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1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发生学与逻辑的起点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家长期(从古算起2000余年,从近现代算起400多年)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并积淀下来的,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行为观念层次)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自然流露或延伸,体现了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是科学的根本、真诠和灵魂.通过科学传播、科学学习、科学训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揭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本质意义的基础上,论证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必然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的培养与思想方法的熏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探讨以突出科学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作为主要思政元素融入物理教学,落实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本文以霍尔效应的理论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深度挖掘霍尔效应在发现、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并结合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科学方法,寓价值观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最终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可概括为科学的方式、科学的精神与品德、科学能力.如何在物理学科中实施素质教学,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周永康 《物理通报》2006,(11):11-13
1科学精神 何谓科学精神?笔者认为:科学精神即崇实精神、求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总和,其核心是尊崇事实、追求真理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是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美等要素的综合反映。在教学中主要是促进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因素和培养科学精神、发展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物理》2019,(12)
<正>电影怎么样才能准确地描述科学?最好是问问科学家。物理学家帮助电影工作者把实验室里的科学搬进电影院。在电影《超体》里,主角露西摄入了致死剂量的药物,不但没有死,竟然还能够100%地利用大脑,成为了超人,拥有骇人听闻的体力和精神能力(包括心灵感应)。这种桥段出现在很多电影里,让许多科学家不舒服。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教育有一段总体要求说明(见大纲三:(六)、(七),而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却没有明确提出,即使在各章节具体“教学要求”中也只字未提。众所周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自我的惟一正确思想方法,它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同样重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初中物理教学整个过程中,反复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以下简称“渗透教育”),潜移默化教化感化学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起到启蒙引导塑造作用,这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不仅体现在它的科技成就上,而且体现在其公民的科技文化素养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要依靠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高峰上不断攀登,也有赖于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应用和支持。科学技术的普及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传播活动,它的根本任务,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以及从科学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广大群众所了解、掌握,以增强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并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王赛 《物理通报》2016,35(1):25-30
本文以“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为例, 合理利用“ 问题串”教学, 设计了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目 标、 活动评价、 教与学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 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首先,我想同大家讨论科学中的实验技能间题.对人类来说,科学毕竟有百分之九十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那些特别擅长动手的学生应该把握住自己的优势.因为他们凭这种本领往往超过他人,在某些适当的科学领域中做最有益和最重要的事情.我想强调一下,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是一种天赋,因人迥异.我给大家讲讲我和我的儿子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天,我们停车房的门推手坏了.我们俩爬上梯子,想查看一下停车房顶部的装置,哪里出了毛病.我们刚爬到那儿,他便说是一个小轮齿错位了.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物理学科在近代中国物理学初创时期,学术发展成就突出,教育成果斐然,是中国物理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本文全面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南京大学物理学科早期的科学贡献.根据学科起源,分两部分系统地梳理了他们在教学科研、科学推广、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活动及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传奇的成长经历,勇于创新和情系中华的人生风采以及深邃的科学观.其宗旨在于以他献身于科学的精神风范来激励、启迪和鞭策我国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广大教育界人士.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和 2 1世纪初世界科学行为的上空出现了三朵乌云 ,第一朵是科学前沿的原创活动中出现了实验数据的作假和虚构现象 ,严格地说出现了行为严重的科学不端事件 ;第二朵是一般科技研究人员中产生了为数不算少的范围不同的抄袭甚至剽窃的严重问题 ;第三朵是在研究生的习作和学位论文中出现了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料和国内外披露或发表的论文片断予以摘引、拼凑或连接而构成“论文”的屡见不鲜的情况 .这些利用信息技术和设施发展不平衡的背景 ,以授其奸的科学不端行为 ,严重违犯了国际科学界长期形成的周知科学准则和科学精神 ,引起了舆论的普遍贬斥和指责 .文章仅就普世关注的、关系到近年来世界科学发展和影响最大的事件———舍恩 (J.HendrickSch n)博士的不端科学行为 ,作为一个案例予以分析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通过这个分析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对科学不端行为的防范和决策等有益的启示 .  相似文献   

17.
符东生 《物理通报》2010,(3):57-59,81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同时,它也指学生构建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18.
物理实验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方式,参与物理实验计算机模拟课件的研制.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下面是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管理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然而近30年实行的结果却是中小学生的负担至今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更重.本文在分析中国教育的现状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指出在高考主导的背景下,"一刀切"地降低学业要求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还指出在这种"减负"思路指导下的科学课程的弱化,如物理新课标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高考招生改革中的物理学科边缘化,将不利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钱时惕 《物理通报》2011,40(12):110-113
论述了机械自然观的形成、主要观点及其负面效应;介绍了19世纪后期出现的科学危机,分析了这种危机的本质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