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磁性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表面具有羟基且有一定磁响应性的聚乙烯醇微球,本文采用反相乳化的方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通过戊二醛交联聚乙烯醇(PVA)。对微球的形貌,表面羟基含量,微球密度,微球Fe含量以及微球的磁响应性进行了研究。制得了粒径分布为25μm~150μm,表面羟值为11mmol/g~20mmol/g的磁性聚乙烯醇微球。  相似文献   

2.
粒径可控的聚乙烯醇交联微球VA/DVB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主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微球VAe/DVB.重点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油水两相比例、NaCl用量等因素对交联微球的形成及其粒度的影响.使用甲醇对微球VAc/DVB进行醇解反应,制得了聚乙烯醇交联微球VA/DVB.结果表明:交联微球VA/DVB的物理形态决定于前驱体微球VAc/DVB的形貌与粒径.在悬浮聚合体系中,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与油水两相比是影响交联微球制备的主要因素,当分散剂用量太少(<0.3%)、搅拌速率太慢(<200 r/min)与油水两相体积比太大(>l:4)时,共聚合体系中均不能发生成球过程.控制悬浮聚合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好、粒径可调控的交联微球VA/DVB.影响醇解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温度,适宜的温度是40℃,反应15 h醇解度可达92%.  相似文献   

3.
微波种子聚合制备单分散PMMA高分子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照下,分别用过硫酸钾和偶氮二异丁基脒酸盐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皂种子聚合,在种子用量较多的情况下,聚合主要位于粒子的表面,体系中没有新的粒子形成,制得粒子大小可控的、均分散的无皂高分子微球;而体系中种子较少时,种子粒径增加,同时有新的粒子产生,粒子分为大、小两种。这为研究微球形成机理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4.
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研究发现微球的粒径与分散剂含量、水油比、搅拌速度和成孔剂有关,而微球的孔径与成孔剂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增加分散剂的用量,提高水油比和加快搅拌速度都能导致微球的粒径减小。 微球的孔径和粒径均随着成孔剂与聚合物溶度参数差值变大而增加。通过改变以上条件得到粒径为100~300 μm和孔径为8~36 nm的交联度为27%的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气吸附解吸法对微球进行了相应的表征。 得到的微球在固相合成载体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单分散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吸附性强以及高表面活性的材料,以其优异的疏水性、优越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能在生物医学、标准计量、电子信息、分析化学、色谱分离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关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以及机理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并且发展较快。本文重点介绍了交联剂存在下分散聚合的反应机理,探讨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以及分散介质等对单分散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可控制备的影响,展望了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硫酸铈铵为引发剂,实施了丙烯腈(AN)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AN,然后以盐酸羟胺为试剂,通过偕胺肟(AO)化转变,将接枝的PAN转变为聚偕胺肟(PAO),制得了接枝有聚偕胺肟的功能微球CPVA-g-PAO,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zeta电位测定等法,对功能微球CPVA-g-PAO的化学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各主要因素对接枝PAN的偕胺肟化转变反应的影响,也以脲酸为模型分子,初探了功能微球CPVA-g-PAO对生物分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腈基的偕胺肟转变反应中,介质pH与反应温度是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本研究体系,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温度70℃,介质pH=6~7.在此条件下,反应4h,可使腈基转化率达到72%.在较大的pH范围内,功能微球CPVA-g-PAO的zeta电位为数值较大的正值,对内源性代谢毒素分子脲酸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吸附容量达95mg/g。  相似文献   

7.
羧甲基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交联魔芋葡甘聚糖颗粒(CKGG)合成了羧甲基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微球(CMCKGG),讨论了羧甲基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了具有较好交换容量的CMCKGG制备奈件.当碱用量为CKGG量的20%,氯乙酸钠用量为CKGG量的10倍,温度55℃,反应时间8h时,制得的CMCKGG阳离子交换容量为0.7389mmol/g.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该颗粒为蜂窝状多孔微球,粒度均匀.  相似文献   

8.
以醋酸乙烯酯微乳液聚合所得的微乳粒子为占孔物质,通过辅助倒相法制备了聚乙烯醇多孔膜,其中部分孔的尺寸与占孔微乳粒子的大小相近(小于300nm)。利用透射电镜观测微乳粒子的大小和形态并且在扫描电镜下观察PVA多孔膜的孔形态,探讨了通过控制微乳粒子粒径以实现多孔膜孔径调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聚乙烯醇水凝胶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氯甲烷/丙酮为凝固液, 用高压静电技术制备了高强度、物理交联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微球. 研究了凝固液组成、PVA溶液浓度、温度和湿度、电场强度、进样速度及微球冷冻次数等对PVA微球的形貌、粒径和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常压水蒸气控制PVA溶液温度与湿度的高压静电技术, 可克服高浓度PVA溶液在强电场下出现微丝现象, 形成的水凝胶微球具有强度高、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珊  游长江  陶潜  莫海 《广州化学》2004,29(2):45-50
对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目前的各种合成制备方法、结构性能以及影响微球磁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磁性高分子微球在免疫测定、生物导弹、有机合成、环境/食品微生物检测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领域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用DSC、WAXD和SAXS研究了聚乙烯醇(PVAl)/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PVAl的结晶度随PVP含量增加而减少,并存在结晶度为零的组成(PVAl)的重量分数约为50%.与纯PVAl相比,共混物的温度区间T_m-T_g减小,表明PVP对PVAl的结晶起抑制作用.共混物中PVAl的结晶速度下降,具体表现为PVAl过冷区随PVP含量增加而扩大,动力学速度常数减小,球晶增长速度下降.纯PVAl和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速率均遵循Avrami方程.退火样品的长周期、片晶厚度和过渡层厚度大于相同组成未退火样品.两者长周期随PVP含量增长加显著增大,片晶厚度增长次之,过渡层厚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丁烯醛与聚乙烯醇的缩醛化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分析法及碳核磁共振研究表明 ,作为不饱和醛的α 丁烯醛 (巴豆醛 )与聚乙烯醇在水溶液中进行缩醛化时存在着 1,2 加成与 1,4 加成两种反应方式 .此机理不同于只有 1,2 加成方式的聚乙烯醇缩饱和醛化反应 .1,4 加成主要导致聚乙烯醇缩丁烯醛的交联 .还提出了根据化学分析结果计算聚乙烯醇缩丁烯醛的缩醛度以及这两种加成方式的分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DSC、FTIR、SAXS和测定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等方法对聚乙二醇(PVA1)/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完全互容的性质。共混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用DMSO作溶剂浇铸的膜光学透明。PVA1的长周期和片晶厚度均随PVP含量增加而增大,但后者增大的幅度比前者小得多,表明PVP和PVA1的非晶部分形成均相并夹入到球晶内部。共混物中PVP羰基吸收峰和PVA1的羟基吸收峰与相应均聚物相比,在红外光谱图中皆向低频方向迁移,迁移波数随第二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二者间有氢键生成。用平衡熔点计算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为-0.88。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反复冻结~融溶过程制备高含水聚乙烯醇弹性体的方法,并测定了该弹性体的机械、溶解和溶胀性能。结果表明,该弹性体可同时具有很高的含水率(85—90%)和较高的抗张强度(10~5—10~6Pa),且在37℃的水中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乙烯醇/明胶复合型吸附树脂,研究了该类树脂对鞣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中聚乙烯醇组分的引入,能有效地阻止明胶链之间氢键的形成,使树脂能通过氢键作用选择性吸附鞣质。模拟的应用实验说明,这类吸附树脂可用于某些中药剂型,如口服液,针剂生产中有害及不稳定成分鞣质的选择性去除。  相似文献   

16.
PVA/PVP共混物的SAX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醇(PVA)/聚吡咯烷酮(PVP)共混物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表明,PVA/PVP共混物的结构参数与共混物组分比及热历史密切相关。按Vonk一维电子密度相关函数法,得到PVA/PVP共混物的长周期,过渡层厚随PVP组分含量增加而增加;结晶片层厚和比内表面积却随PVP含量增加而降低。热处理可提高共混物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17.
IR spectral shifts of carbonyl vibrational absorption for ethyl acetate, which acts analogically as the structural unit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in cyclohexane, chloroform, chlorinated paraffins, poly(vinyl chloride) and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arbonyl groups and th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which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pparent compati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poly(methyl methacrylate) and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poly(methyl methacrylate) blends. Additionally, the effects of the preparation mode of blend films on phase separation and observed compatibili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水凝胶溶胀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前文对聚乙烯醇水溶液冰冻凝胶化浓度依赖性研究基础上,对接触浓度(C)以上聚乙烯醇水溶液通过冰冻-融化处理,制得了一种含水率高达95~98%的水凝胶.系统研究了该水凝胶在蒸馏水中的溶胀及溶解特性.得到了一个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的溶胀动力学方程:Q1=Qe-(Qe-QO)/ekt,及平衡溶胀比Qe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Qe=60.3-4.45×102C.发现当冰冻-融化次数N≤5时,平衡溶胀比Qe及溶解量W与冰冻-融化次数(N)间满足幂函数关系:Qe。W通过对聚乙烯醇水凝胶平衡溶胀比与经冰冻处理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特性粘数进行比较,发现反映链间氢键凝聚缠结效应与反映链内氢键凝聚缠结效应的定量指标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电纺聚乙烯醇超细纤维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电纺制备聚乙烯醇(PVA)超细纤维膜,以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微观形貌,用X射线衍射研究超细纤维膜的结晶行为,并测定了PVA超细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结果表明,PVA超细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84±26)nm,超细纤维中PVA的结晶度和晶体有序程度较浇铸膜低.超细纤维膜的拉伸强度、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均较浇铸膜差,吸水率在300%以上,高于浇铸膜.  相似文献   

20.
利用缩醛化反应将醛基化 β 环糊精 (β CD)固载到聚乙烯醇 (PVA)大分子链上 ,合成出了聚乙烯醇固载 β 环糊精 (PVA β CD)的线性环糊精高分子 ,其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 2h ,温度 70℃ ,β CD 6 CHO与PVA的质量比小于等于 4∶1.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表征了该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通过研究PVA β CD与模型药物喜树碱 (CPT)的包合作用 ,对不同环糊精固载量的PVA β CD膜在不同pH值下的药物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PVA β CD因包合增溶作用促进了水难溶性药物的释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