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歆 《数学通讯》2011,(5):83-83
问题设实数x,y,z,m满足不等式(x+y+z)^2≥2(x^2+y^2+z^2)+4m,求证:  相似文献   

3.
椭圆的一个最值问题及其推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孔峰 《中学数学》2001,(5):46-47
在中学数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特殊情形的最值问题,只需合理地利用三角换元及函数单调性便可解决.下面看看问题1. 问题 1 曲线(a、b∈R+) 过点 M(1,1),求a + b的最小值. 解<过点M(1,1),则 而函数f(t)=在t>1时为减函数. f(t)≥,即a +b≥ 在问题1中,点M(1,1)的横纵坐标一致,因此可利用 sin θ·cos θ和 sin θ+cos θ之间关系而使问题得到简化.故问题1中M点为(m,m)(m≠0)时均可借助上述处理方式.若M点中纵横坐标不一致,则问题将一般化,那将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指导》(罗增儒主编),P110第4题如下: 海滩上有一堆苹果,这是5个猴子的财产,它们要平均分配,第一个猴子来了,它左等右等别的猴子都不来,它便把苹果分成5堆, 每堆一样多,还剩下一个,它把剩下的一个扔到海里,自己拿走了5堆中的一堆,第二个猴子来了,它又把苹果分成5堆,又多了一个,它又扔掉一个,拿一堆走了,以后每个猴子来了都是如此处理,问原来至少有多少苹果?最后至少有多少苹果? 笔者将这个问题推广,并给出另一种解  相似文献   

5.
2002年,张荣萍提出了如下的关于两角互余等价性的猜想: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游戏,规则如下:若一方射击一次击中目标,则此人继续下一次射击;若一方射击一次未击中目标,则由对方接替下一次射击.已知甲乙两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31,且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彼  相似文献   

7.
设a ,b ,c,d ,∈R ,求证abc bcd cda dab≤ 11 6(a b c d) 3(1 )这是《数学教学》1 999年第 2期问题与解答栏目第 475号题 ,原证法较复杂 ,文 [1 ]给出一简单证明 ,文 [2 ]曾用高等数学的拉格朗日乘数法证明了 (1 )式的推广形式x1 x2 …xn- 1 x2 x3… xn xnx1 x2 …xn- 2 ≤1nn- 2 (x1 … xn) n- 1 (2 )若采用初等对称函数的记号Ek(x) =Ek(x1 ,… ,xn) =∑1≤i1 <… <ik≤n∏kj=1xij,k=1 ,… ,n ,则 (2 )式可写作En- 1 (x) ≤ 1nn- 2 En- 1 1 (x)本文将利用逐步…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游戏,规则如下:若一方射击一次击中目标,则此人继续下一次射击;若一方射击一次未击中目标,则由对方接替下一次射击.已知甲乙两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1/3,且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彼此相互独立,甲进行第1次射击,试推断甲乙两人谁在第3次射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的学习中,若能经常对一些问题做适当的推广,则不但可以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问题的一般性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我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创新  相似文献   

10.
陈远新 《数学通报》2003,(10):27-27
《数学通报》2003年第1期数学问题1412是:正实数a_i(i=1,2,……,10)满足条件sum form i=1 to 10(a_i)=30, 求证:sum form i=1 to 10(a_i-1)(a_i-2)(a_i-3)≥0, 本文将该命题推广如下 定理 设m,n是正整数,且m≥2,正实数  相似文献   

11.
《数学通报》2007年第7期第64页给出了数学问题1677及其解答,这道题是:  相似文献   

12.
文[1],[2]讨论了这样一个涂色问题(为了问题的严谨与简洁,这里对原题作了改写):题目将图1中n(n≥3)个扇形区域用三种不同颜色涂色,要求相邻的区域不能够同色,且三种颜色都要使用,求所有的涂色方法总数an.  相似文献   

13.
14.
设a_1,a_2,…a_m是R~d中m个点,设w_(ji)>0,j=1,2,…,n,i=1,2,…,m,v_(jk)>0,1≤j相似文献   

15.
16.
给出了经典Buffon投针问题的一种新的证明方法.利用此法,容易把Buffon投针问题推广到l≥d的情形(其中l为针的长度,d为平行线间的距离).l≤d和l≥d两种情形在l=d的极限情况下给出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已知 ABCD是正方形,∠OAD=∠ODA=15°求证△OBC是正三角形。这是十年制几何第二册总复习题第12题,有多种证法,数学刊物上做过一些汇集,传统上多用同一法证明。此题的证明实际上可得到一个比原命题更强的结果,归纳为正方形的一个性质: 性质I 正方形中分别以相对两边为底边,具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等腰三角形底  相似文献   

18.
19.
吴进 《数学通报》2005,44(1):34-34
文(1)给出了椭圆上一点的切线的尺规作法,笔者在研究过椭圆外一点的切线时,得到一个很简捷的作法,并且对这种作法作了适当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翻阅文[1]时,看到如下问题问题1已知x12 x22 … x2100=300,求证:x1 x2 … x100≤200.文[1]指出,可以构造多项式x2-2x 1=(x-1)2≥0进行证明.读完文[1],笔者就想,既然可以构造(x-1)2≥0和(x-3)2≥0来进行证明,那么用其他形如(x-a)2≥0的表达式进行证明行吗?经过试验可知,取a=12时达不到目的,只能得出i1∑=001xi≤325;而当取a=2时,得到了不等式∑100i=1xi≤7400<200,这不仅证明了问题1,而且还把所要证明的不等式∑100i=1xi≤200进一步加强为∑100i=1xi≤7400.因此,我们有理由猜想,在所有不等式1∑00i=1xi≤Bt中,只要选择适当的a,利用(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