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应原料组成对单分散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分散聚合反应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散稳定剂、助稳定剂、单体、引发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和助稳定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苯乙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在乙醇/水的极性反应体系中,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微球分子量等远程结构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微球形成的单体用量、引发剂和分散稳定剂的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和乙醇/水的比例等参数下,克服了以往存在的粒径不均匀、分子量较低、微球表面圆整光洁度较低和产率偏低等主要问题,制备了粒径在1.5~3μm之间、粒径分布1.05~1.08、分子量80×104左右、最高得率达97%、球体表面光洁、球形对称均匀且相互不粘连的单分散PS微球。  相似文献   

3.
将分散聚合与水热处理相结合,以聚乙烯醇为稳定剂,以乙醇和水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一步法成功制备得到不同粒径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以乙醇/水的比例为50/50的反应体系为基础,研究了聚乙烯醇类型和含量,有机相含量,引发剂浓度,以及水热釜填充量等对所制备的微球形貌的影响,发现聚乙烯醇类稳定剂的分子量的降低和含量的增多倾向于生成黏连的微球;在有交联剂的条件下,不含稳定剂的体系仍能够得到单分散的交联PS微球;有机相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微球呈现多分散性;而体系中引发剂的含量和反应液在水热釜中的填充量对微球的形貌影响不大.进一步针对水热法的特点分析探讨了一步法成功制备单分散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原因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4.
反应条件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分散聚合的工艺制备出了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分散聚合反应的外部影响因素(反应介质极性、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介质极性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战小,粒径分布变化不大;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化不大,在满足粒径和粒径分布要求的前提下,搅拌速度以低速为宜。  相似文献   

5.
单分散PS/PAA聚合物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性的聚苯乙烯(PS)微球,然后以PS微球作为种子、丙烯酸(AA)进行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PS/PAA微球。考察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用量,反应介质极性和交链剂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分散聚合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工艺条件,能够制备粒径为1.0~3.0μm、单分散性很好的PS微球;通过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得到的核壳结构的PS/PAA微球粒径为2.50μm,多分散系数(PI)为0.0325,酸值为10.27mgNaOH/g,其表面带有羧基的特性能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通过分散聚合反应在碱式碳酸铜微球表面锚接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以调节其亲水/亲油性的方法. 结果表明, 锚接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尺寸愈大, 所得的改性碱式碳酸铜微球疏水性愈强. 用对油和水润湿性适中的改性碱式碳酸铜微球为乳化剂, 能够制备出稳定的油包水型Pickering乳液. 改性碱式碳酸铜微球组装在Pickering乳液的分散相液滴表面, 形成一个固体壳层. 将Pickering 乳液的分散相水核凝胶化, 合成出分级结构琼脂糖凝胶微球.  相似文献   

7.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工艺,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了粒径为5μm单分散(分散系数≤5%)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标准偏差δ=0.16μm,分散系数ε=0.02,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损。对影响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散聚合两步加料法,在成核期后向反应体系加入光引发转移终止剂(photo-iniferter)单体2-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乙酸β-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MAEDCA)制备了核-壳单分散光敏性聚苯乙烯(PSt)微球;进一步,在甲醇介质中,利用光敏性微球在紫外光辐照下引发单体丙烯酰胺(AM)进行表面沉淀接枝聚合,制得了表面亲水、树莓状(raspberry-like)PSt/PAM微球.采用SEM及TEM观察了所得微球的结构和形貌,FTIR、UV-Vis、1H-NMR及XPS分析表明微球的photo-iniferter基团含量随MAEDCA加入量增大而提高,同时补加一定量的MAEDCA、St、AIBN、甲醇及水时所得光敏性PS微球单分散性最好;微球表面接枝PAM后变得亲水并可大量吸附Ag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
功能高分子微球研究分散聚合法合成μ级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广泛用于临床分析、生物医学、胶体研究等领城,亦可作为电子显微镜、光散射、沉降法等测定微小物体绝对长度的基准物、色谱柱填料等。用分散聚合法可以制得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本文通过对分散聚合条件和配方的研究,以水和醇为分散介质,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为稳定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合成了粒径为3至4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在分散聚合体系中,随着有机溶剂、单体、引发剂等用量的增加,胶乳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随着稳定剂、表面张力调节剂等用量的增加,胶乳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有机溶剂种类改变以及聚合反应温度变化,胶乳粒径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在悬浮液气-液界面漂浮组装亚微米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和纳米SiO2颗粒二元胶粒晶体的新方法, 并系统研究了漂浮组装机理. 研究表明, 聚苯乙烯微球和二氧化硅两种胶体颗粒在悬浮液气-液界面的漂浮组装是以PS微球的组装为主导的. 在一定PS微球相浓度范围内, 悬浮液中PS 微球与SiO2颗粒的初始体积配比基本不影响PS微球有序组装的形成. PS微球粒径在150-500 nm时易于形成有序排列, 较小或较大粒径的PS微球难以形成有序排列. SiO2颗粒的组装是一种以PS微球为“基底”的沉积过程. 二元胶粒晶体中SiO2颗粒的体积分数由其在混合悬浮液中的相浓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