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淀粉、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福林 《化学教育》1999,20(Z1):69-70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选修)第三册多糖的教学内容中,安排了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两个演示实验。做好这两个实验,对引导学生学好淀粉和纤维素的重要性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 分子量在3000以下的四氢呋喃聚合产物-聚丁二醇(PTM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前报中我们已证明用BF_3-环氧氯丙烷(ECH)引发四氢呋喃(THF)聚合时引发效率较高,在这一基础上有希望通过在聚合体系中加水以达到控制产物分子量的目的。 文献上对水在BF_3-ECH引发THF聚合反应中作用的研究不多,Kyzaeb等人  相似文献   

3.
目前,生产饴糖的工厂对产品中还原糖的分析方法不一致。在使用斐林氏法的过程中,好多单位在计算结果时采用的是葡萄糖的系数(当量),致使产品对比和技术交流没有统一的标准。本人意见认为,饴糖中含的还原糖实质上是麦芽糖,所以采用麦芽糖的系数(当量)来计算比较切合实际。然而,直接用分析试剂麦芽糖来标定斐林氏溶液还需先行水解,这样既麻烦又会造成较大误差,这是因为麦芽糖由二个分子的葡萄糖组成,其中只有一个分子的葡萄搪具有自由的羰基能与斐林氏  相似文献   

4.
徐昌学 《化学教育》2008,29(11):58-58
笔者认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关于"淀粉的水解"和"纤维素的水解"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存在一些不足.如滤纸容易炭化或没能掌握好水解时间,结果很容易使实验失败或者成功也很费时等等.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腈催化水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曾报导聚丙烯腈(PAN)纤维在加压、或在酸碱催化下的水解研究。本文叙述了PAN废丝在ZnCl_2催化下的水解过程,和各种条件对PAN水解产物的粘度和组成的影响。扫描电镜实验发现,水解过程中PAN纤维发生溶胀现象。水解过程经历了纤维颜色由浅变深、溶胀出现弹性增大,进而水解成水溶性产物。我们采用了红外光谱法跟踪PAN纤维水解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并测定其水解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ZnCl_2催化系统的PAN水解机理。借助差热—重量分析(DTA—TG)研究了不同水解条件得到的产物的热稳定性。DTA—TG实验证明,水解产物热稳定性不受水解反应条件的影响,热裂至600℃时,残留物仍占16%,这说明其裂解过程不完全相同于聚丙烯酰胺(PAM)。  相似文献   

6.
易相文 《化学教育》2004,25(7):60-60
高中化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P191[实验7—4]“淀粉水解”演示实验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应用苯甲醇钠可以裂解α-甲基2∶3-内醚-4∶6-苯亚甲基-D-同侧醣氧六圜配醣物的醚环,生成53%的α-甲基2-苯甲基-4∶6-苯亚甲基-D-2-异侧醣氧六圜配醣物及9%的α-甲基3-苯甲基-4∶6-苯亚甲基-D-葡萄糖氧六圜配醣物。此两化合物的结构,应用水解除去苯亚甲基及接触氢解除去苯甲基后,证明是已知的α-甲基 D-2-异侧醣氧六圜配醣物,及α-甲基 D-葡萄糖氧六圜配醣物;苯甲基在醣分子中的衔接位置,则应用高碘酸钠氧化测定。  相似文献   

8.
Zn(Ⅱ)/γ-MnOOH体系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Zn(Ⅱ)在水锰矿(MnOOH)2(H2O)6簇模型表面的水合、一级和二级水解三类共11种吸附构型进行了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水合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双角)>SE-B(单边-B)>SE-A(单边-A)>DE(双边), 水解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SE-A>SE-B>DE, 均符合鲍林第三规则; 热化学分析结果说明, 其吸附和水解是相互制约的两个过程, 这一结论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分析得到了证明; 自然布居分析结果表明, 吸附过程中电子由簇模型向吸附质迁移; 结合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前线轨道组成分析了吸附产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前报中,我们用锆、铁氢化物和[Mo(N_2)_2(dppe)](Ⅰ)(dppe=(C_6H_5)_2P-CH_2-CH_2-P(C_6H_5)_2)及其类似物[C_6H_5N_2]BF_4(Ⅱ)进行反应,经红外光谱测定发现产物中有—NH基因,此反应产物水解后生成氨.这一结果表明锆,铁氢化物上的氢已转移到配位N_2分子上.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反应产物需要经过水解后生成氨,(Ⅰ)和锆、铁氢化物的反应属于这一类;另一是反应直接生成游离氨,产物不需要经过水解,铁的氢化物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MPS)和苯乙烯(St)细乳液聚合过程中的水解及缩合反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聚合过程中水解产物——甲醇的含量来研究MPS的水解度.MPS分子主要在细乳液液滴与水的界面以及乳胶粒与水的界面上发生水解反应.MPS和St比例、介质pH值、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类型和用量都会影响MPS的水解程度.缩合产物用29Si固态核磁共振表征,中性条件下,缩合反应受到抑制,在高MPS/St比例的体系中也只生成少量缩合产物.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缩合产物量均增加,但碱性条件下,体系中仍有一定数量未缩合的硅氧烷存在,这与细乳液聚合独特的液滴成核机理及聚合过程中较少液滴间物质交换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家桢 《化学教育》1988,9(5):42-42
硬水软化原理和方法是“硬水及其软化”一节的重点,做好磺化煤软化水的演示实验是这一节的关键。磺化煤在市场不零售的情况下,可以用蔗糖脱水后的产物(以下简称土制磺化煤)来代替。试验证明,效果良好。现把方法介绍如下:一、土法制备磺化煤将蔗糖脱水后的产物粉碎,先用水漂洗,再用水淋洗,使余酸洗净,最后用10%NaCl溶液淋洗,洗到淋洗液的 pH 值等于7时为止(水洗必须充分,不然在交换时,软化水的pH 值小于7,影响沉淀,产生假像)。二、装柱演示可以采用(?)20×250mm 玻璃管作交换柱,将土制磺化煤装入玻璃管里。土制磺化煤层的高度为200mm,装好后即可演示(方法从略)。  相似文献   

12.
宋文东  周靖  邵艳秋 《分析化学》2001,29(5):620-620
1 引言 梅拉德反应又称棕色化反应,指还原糖与蛋白质非酶促缩合反应。产物对食品和烟草具有着色致香作用。自从1912年Maillard首次报道非酶棕化反应以来,人们对棕色化反应物已由低分子量物质的研究向复杂的高聚物方向拓展,并对食品致香等方面作了许多报道。本文报道了淀粉水解糖分别与L-精氨酸、谷氨酸进行缩合反应,产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征。2 实验部分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QP-5000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磁力搅拌器;L-精氨酸、谷氨酸(生化级);淀粉水解糖(96%);乙醚(分析纯)。  相似文献   

13.
晚近几年来,在生物化学领域内对于探求醣代谢的途径有很大的进展,根据实验材料研究的结论指出,葡萄糖在生物体的分解路线除了所熟悉的“酵解途径”标记着葡萄糖通过1,6二磷酸果糖对裂为两分子丙醣以至丙酮酸以外,还有一条看来比较陌生而轮廓已够清楚的“磷酸戊醣途径”。它标记着葡萄糖通过葡萄糖酸降级为戊醣以至丙醣。酵解过程往常称E.M.路线,磷酸戊醣途径又称为“侧线”(Shunt path)。醣的侧线代谢说明了己醣、戊醣、庚醣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析红参水层提取物,发现有不同于鲜参的成分,经进一步分析证明在红参加工过程中鲜参中的麦芽糖和氨基酸发生了梅拉德反应,生成了新的氨基酸衍生物.通过产物的模拟合成,电喷雾串联质谱以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对这几种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鉴定出它们是麦芽糖分别与精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的双糖苷,是红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水解(主要是木材水解)制造酒精及一系列其他产品在工业上逐年扩大。(5)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及葡萄糖醱酵为酒精的实验阐明了水解工业的整本化学过程意义,而图,表,模型的演示指出关于这些过程在工厂条件下实行的概念。木材糖化的工业方法,是用木材与稀硫酸(0.5%)加热进行。要使水解进行得相当快需要较高温度;因之反应物在加压下加热。在180°时水解带率对工业上说是满意的。在学校中不易使实验在加压下进行,因之需要浓酸来增加水解速率。  相似文献   

16.
糠醛是在1832年发现的。在最近三十年内它成了许多研究工作的对象。在文献中,已经拥有大量的论文和专利研究糠醛及由糠醛所得到的产物。糠醛是由戊醣脱水而得。多缩戊醣——由它制取戊醣——大量存在于植物原料中:向日葵壳,玉蜀黍核,糠,燕麦壳。波拉伊——柯士兹(Порай-Кошиц1),切  相似文献   

17.
剪取市售的带盐的海带一张(重1—2克),用镊子夹住,放酒精灯外熖上反复烤烧,使它充分炭化。大约化三分钟时间,可以烧好。于是把黑色的海带灰放纸上,弄碎,投入大试管中,再加水3—5毫升,振荡,过滤。若滤液现棕黄色,是炭化得还嫌不够,不过亦无甚妨碍。在滤液中加少量淀粉溶液,再加稀盐酸一滴,以中和它的碱性,然后滴入稀的氯水二三滴,溶液立即现出蓝色,证明有碘析出。也可这样演示,在上述的滤液中(要接近无色的)加入盐酸一滴,再加稀的氯水二三滴,溶液会变黄色,也证明有碘析出。本实验在5—6分钟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为测定风味鱿鱼中淀粉、还原糖和蔗糖的含量,取2份样品(每份3~5g),一份样品经水溶解及在盐酸溶液的水解作用下分成供测定原含还原糖和由蔗糖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在内的总还原糖测定的两部分试样溶液;另一份样品经乙醚萃取除去脂肪和用水溶解分离蔗糖后,将留下的不溶物通过在盐酸溶液中回流等操作将其中淀粉水解产生单糖,经过滤后取其滤液作为测定淀粉的试样溶液。从上述3份试样溶液中各分取2.0mL溶液,用DNS光度法测定其中还原糖的含量并换算成上述3组分的含量。用葡萄糖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在测定淀粉试液的制备中,对除去蔗糖的处理进行改进,在加水溶解的操作中增加了3~5次的重复操作,使样品的不溶解部分中残留的可溶性糖大大降低,例如未进行改进时测定得到的不溶物中糖含量分别为27.0,62.2mg·g-1的两份样品,对方法进行改进后,不溶物中糖含量依次降为0.32,0.63 mg·g-1,分别降低了98.8%,99.0%,保证了淀粉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吴国庆 《化学教育》1997,18(10):36-41
化合物X是一种醣,它主要存在于棉籽粉中。x既不与本尼迪(Benedict)或菲林(Fehling)溶液反应.也不变旋。经酸催化水解后,产生三种不同的D型己糖:A,B和C。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为载体,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用壳聚糖凝胶微球固定多功能淀粉酶OPMA-N的最适条件:以20 mg/m L戊二醛交联,在25℃及p H=6.5条件下固定1.5 h,但需在引入底物淀粉介导的保护效应后,才能获得良好稳定性的固定化OPMA-N(IOPMA-N),显示了底物保护效应在催化部位占分子中较大区域的酶(如OPMA-N)固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比分析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性质与功能发现,在50℃及p H=6.0~7.0条件下,IOPMA-N的表观比活力比游离酶OPMA-N提高3倍以上,催化效率(kcat/Km)提高4倍以上,对弱酸性至中性及常温(30~50℃)环境的耐受性明显高于OPMA-N,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重复使用15次后,酶活力仍然能够保持75%,在4℃下储存半衰期达31 d,而OPMA-N在4℃下储存5 d后活力基本丧失.催化产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PMA-N固定化后,水解活性明显提高,但同时转苷活性有所下降,这与已报道的OPMA-N分子中2种催化活力存在平衡机制的结论一致,同时也表明在OPMA-N的固定化中底物淀粉对其水解活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其转苷活性几乎无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