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讲授内容为第三章溶液——第三节溶解时吸热及放热现象。在前两节已讲过的溶液初步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的讲解,使同学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溶液的正确而科学的定义。一、先深入体会教材,再确定教学目的:1.看完教科书以后,体会到在这节里,主要的中心内容是如何使同学们理解溶液的更科学的定义:“溶质的分子和溶剂的分子,以及它们相互反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至少一种固体在溶剂中的溶液,该固体贮存于空腔中。其中在溶剂中可溶的固体首先用在该溶剂中不溶的介质所覆盖或包封,以阻止该固体的溶解。接着将溶剂导入空腔,并如此处理在该溶剂中不溶的介质,以使在溶剂和可溶的固体之间进行接触,由此使该固体在溶剂中溶解。可以有利方法制备含两种或多种固体的溶液。  相似文献   

3.
丁爱军  王金龙 《化学教育》2014,35(17):60-63
采用不同沉淀剂配制铜氨溶液,围绕溶液浓度、碱性度和铵根离子等影响其溶解性能的因素,进行系列实验探究。结果表明:铵根离子在配制铜氨溶液和其溶解纤维素的过程中起着相反的作用;采取将10 mL 10%硫酸铜溶液、5 mL 10%氢氧化钠溶液、13 mL浓氨水或10 mL 10%硫酸铜溶液、12 mL浓氨水、4片(粒)氢氧化钠固体相混合的方法配制铜氨溶液,能顺利地溶解棉花。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下气体溶解度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气体在液体里的溶解度的定量关系,常以Henry定律为基础,其内容为:“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该定律只运用于稀溶液,且气、液二相中的溶质应具有相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10,20,30℃下硅胶自环己烷溶液中吸附苯、萘、蒽和菲的等温线.在同一平衡浓度下,吸附量随芳环化合物中芳环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在较稀浓度下,苯、萘与蒽(菲)的吸附量之比接近1∶2∶3.用表面相交换平衡的吸附模型进行热力学计算,发现△H°,△S°与分子中芳环数(n)呈线性关系,△G°对于苯、萘、蒽、菲接近一个常数.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芳环化合物在固体表面吸附时,其分子是平躺在固体表面上的。  相似文献   

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激发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如今已发展成为现代分析试验室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重要分析手段。虽然研究过将试样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的多种进样方法,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和商品仪器都是借助于气体动力或超声波使液体试样雾化,以气-液气溶胶形式将试样溶液引入ICP。溶液进样方法,特别是气动雾化系统日趋成熟,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溶液进样装置。然而,日常分析工作中,还经常遇到难溶解或不易完全溶解的试样,如某些氧化物、耐腐蚀的合金试样、地质矿物试样等。分析者希望能直接将这类固体试样(不经转化为溶液)引进ICP中进行分析。另外,固体试样直接进样有利于减少沾污,降低空白,提高分析效率,而且避免了转变为溶液时带来的稀释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刘辉  覃文庆  解晶莹  孙伟 《化学通报》2006,69(7):498-502
对硫化铅固体表面的氯络合-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溶液化学计算考察颗粒表面固体反应产物(PbCl2)的生成与溶解情况表明,饱和氯化钠介质中PbCl2主要以[PbCl4]2-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氯离子组分总浓度[Cl-]T=0·918mol/L时,PbCl2能较好地呈固态晶体析出,[Cl-]T>0·918mol/L时PbCl2晶粒因氯络合作用而溶解。通过Tafel实验进一步分析了PbS固体表面的腐蚀溶解行为,结果显示,当CFe3 ≤6×10-4mol/L时,腐蚀速度对Fe3 存在很强的依数性,浓度增加,腐蚀速度快速提高;CFe3 >6×10-4mol/L,有钝化现象发生。NaCl的加入,溶液相Cl-活度增加,PbCl2快速溶解,腐蚀反应加快。  相似文献   

8.
Kundt找出溶质分子的吸收谱带随溶剂色散率的增加而向长波移动的规则,可用下式表示: △v=v_(气体)-v_(溶液)=K_1(n-1)(1) 其中n为溶剂的折光指数.许多学者曾争论这规则的正确性,甚至予以全部否定.经多年研究后,人们才对溶剂与溶质分子间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认识只有在溶质分子是非极性,而且在它们与溶剂分子之间又无氢键的情况下,则它们的谱带位移△v才有可能完全决定于溶质-溶剂分子间的色散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一些有机化学物质在 β_环糊精 (β_CD)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和在二苯并十八冠醚六 (DB18C6)及聚乙二醇 (PEG)液膜中的溶解热力学函数变量 ;实验结果表明 :气相中的有机组分在 β_CD表面上的吸附或在DB18C6液膜中的溶解过程之焓、熵互补现象不仅仅是已见诸报道了的TΔS°和ΔH°间的经验近似线性关系 ,当刚性的主体 (β_CD或DB18C6)分子和众多客体 (吸附质或溶质 )分子相互作用时 ,软、硬骨架的客体物质大致分属于两条TΔS°-ΔH°直线。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化学中的沉淀方法,经过逐渐的发展,已形成了有明显区别的三种沉淀方法,卽(1)常法沉淀(非均匀沉淀),(2)均匀沉淀,(3)小体积沉淀。均匀沉淀与小体积沉淀是为了减少沉淀对其他元素的共沉淀所采取的二种不同沉淀方法。在化学意义上,这二种方法各趋极端。在均匀沉淀的整个过程中,沉淀剂的浓度保持在必需的最低水平,使沉淀缓缓生成。相反,小体积沉淀则须在沉淀之前将溶液蒸发至2—3毫升,加入大量固体盐(例如5克氯化銨),搅拌均匀,此时溶液已分布在固体盐表面而呈干涸状态,然后加入大量浓沉淀剂(例如10毫升浓氨水),使沉淀迅速生成,最后加足量水以溶解固体盐使与沉淀分离,至此沉淀过程已完毕,卽可过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