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分形理论的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根据分形理论,对多孔介质几何结构进行了描述,计算出了不同孔隙率多孔介质简化模型的剖面面积分布分形维数d,并利用分形维数结合土壤导热模型推出了土壤的有效导热系数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导热对研究冷刀治疗的传热过程很重要.为了对冷刀治疗热过程有更好的理解,本文研究了生物组织的当量导热系数以及相关因素对当量导热系数的影响.将生物组织视为多孔介质,包括血管和正常组织两部分.建立了血管的分形模型,通过分形维的概念得到血管树的当量导热系数,采用盒计数法得到生物组织的当量导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血管树的形状对组织的当量导热系数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液相饱和度对多孔介质稳态导热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过程中,由于湿分迁移的存在,使得真实导热系数的测量和处理存在争议。为此,运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二维稳态条件下非饱和含湿多孔体特征单元的温度和热流密度,给出了不同液相饱和度时的有效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对于通常的导热能力固体远大于液体、液体远大于气体的情形,随着液相饱和度的增加,多孔介质的导热系数先迅速增加,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4.
分形多孔介质导热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分形理论构造了不同类型的分形结构来模拟多孔介质,采用有限容积法对其导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基质导热系数、孔隙流体导热系数、孔隙率等因素对其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有效导热系数与基质导热系数、孔隙流体导热系数大致分别成幂函数关系,有效导热系数与孔隙率大致成指数函数关系.并把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文献中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其提供了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适当假设,推导出了结霜等截面直肋导热的数学模型,然后得到其导热问题的修正解,同时给出其相应的热流量计算公式。与原先的肋导热计算公式相比,该解提高了计算精度,并且表达形式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应用于工程实践。对结霜肋片的设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其求解方法可以推广到类似的问题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于二维多孔热密封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模拟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模拟介于固相连续和固相不连续之间的任何形式的孔隙分布结构,通过类比多孔渗流模型得出一种相关系数,再根据热阻串并联的关系计算四种可计算模型的有效导热系数,通过相关系数得到具体模型的有效导热系数。本文的模拟方法可以控制孔隙率、孔径、孔隙分布、温度等影响有效导热系数的重要参数,考虑了辐射的影响,而且模拟简单,计算快速,模拟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的结果相比较能很好的吻合,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李成仁  吕翎 《物理实验》1994,14(3):105-106
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李成仁,吕翎,曲业民,尹海滨(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大连116022)一、引言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一个参数,其数值不仅与材料的种类有关,对同一种材料还取决于温度.目前,各高校测量导热系数的实验多以金属铜棒为样品.对于液体,由于导...  相似文献   

8.
余和五  高建军 《物理实验》1990,10(6):254-25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粉末导热系数分组实验装置,弥补了大学热传导实验中所缺部分。该装置结构简单,物理概念明确,并且任何学校都能自制。利用该实验装置,不但能测出粉末热传导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并且还可求出在不同温度下粉末材料的密度与热传导系数的关系曲线,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粉末材料表观热传导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利用设计的竖直平板结霜实验台,对自然对流状态下竖直平板表面非稳态结霜过程进行了动态描述,分析了霜层厚度变化规律,描述了湿空气在竖直平板附近的流动状态及温度分布。基于实验观测,把竖直平板非稳态结霜过程分为沿平板法线方向增厚和沿平板切线方向推进两个阶段。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竖直平板霜层导热系数在推进阶段随推移距离的关系式。通过反复实验,不断完善数据,可使拟合结果具有更高的适用性,也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纳米低温保护剂导热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低温保护剂溶液比传统的低温保护剂溶液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纳米微粒能够显著提高低温保护剂溶液的降温速率.本文探讨了纳米低温保护剂溶液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纳米低温保护剂导热模型,并通过与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非均匀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控制容积法,界面调和平均导热系数值以及图形处理方法对典型非均匀多孔介质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导热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内部结构是影响温度分布和热量传递的主要的因素,其影响程度与骨架和孔隙的导热系数,孔隙的大小和分布有关;计算得到的有效热导率值与文献中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到更为复杂的非均匀多孔介质的场合,从而可以进一步认识非均匀多孔介质中的导热规律,为工程计算提供更精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稳态法测不良导体热导率中。使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显示、存贮及温度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针法测量低温下生物材料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下导热系数测定对生物器官的低温保存很重要。本文用探针法对低温下鱼肉、猪瘦肉、牛肉和脂肪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研究。研究发现肉类生物材料低温下的热导率明显小于冰的热导率,不同肉的热导率不同,从大到小依次是鱼肉、猪瘦肉、牛肉和脂肪,其中脂肪的热导率比其它的小很多。随着温度的下降导热系数反而增大。分析影响生物材料导热系数大小的是水分含量、结构质地和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两相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理论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解析表达式一直是传热问题中人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合适的单元体,采用热阻模型和积分平均方法,分别对分散相为球体和圆柱体的两相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进行了推导.对于多孔复合材料,当孔隙率较大或温度较高时辐射换热的影响不能忽略,本文分析了气孔为球体或圆柱体时辐射换热对其有效热导率的影响.将计算所得有效热导率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可测定生物体体表热导系数的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台可测定生物体体表热导系数的试验装置。首先试验测定标准试样一新鲜甘油(AR级)及熔融石英玻璃(99.9% SiO2),其结果与 TPRC推荐值偏差≤ 0.7%;其次用试验方法证实本文所利用的Takegoshi理论模型的适用性;最后,根据生物活体会产生代谢热并维持恒定体温的特点,指出应用本装置去测定生物活体体表热导系数时必须满足的若干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近固体壁面拟有序液体边界层及其导热特性。得出分子密度沿垂直壁面方向呈衰减分布,且拟有序层内的分子运动方式接近于晶体分子。结合径向分布函数定量分析得出拟有序层的有序程度随固液耦合作用加强而增加。用G-K公式计算了拟有序层的导热系数,发现其与物件尺度、边界条件有密切关系。但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导热系数随有序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吕翔  顾济华  褚君浩 《中国物理》2001,10(3):223-228
The effect of radial thickness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free standing wire is investigate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evaluated using the Boltzmann equation. A simple expression for the reduction in conductivit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boundary scattering is presented.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indium wires an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is decrease of conductivity in wires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film where heat flux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从能量平衡分析来研究HT-7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子的热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HT-7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子的热传导损失是主要的能量损失,热对流损失不及欧姆输入功率的1%,可以忽略.电子的反常热扩散系数随半径的增大逐渐增大,且比新经典理论预言的大2个量级.同时研究了壁处理硅化后的电子热扩散系数.结果显示,硅化后,在等离子体外围区域(r/a>0.5)电子的热扩散系数降低,从而等离子体能量约束得到改善 关键词: 托卡马克 欧姆放电 电子热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