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偏氧乙烯(PVDF)的压电效应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为了探索PVDF共混体系中第二组分对薄膜压电性能的影响及开发新的压电材料,我们研究了PVDF的三个共混体系的压电性及其分子运动。这三个共混体系是: 1.PVDF+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PVDF+F26(偏氟乙烯-全氟丙烯共聚物),3. PVDF+F24(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含氟聚合物具耐化学腐蚀、耐高低温、耐老化、耐磨擦以及优异的表面性能、阻燃性能和光电性能等,其纤维及制品在电子电气、纺织、航空航天、建筑、医学、交通、过滤等领域均有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含氟聚合物纤维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在介绍含氟聚合物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的基础上,分别讨论聚四氟乙烯纤维、聚偏氟乙烯纤维、聚全氟乙丙烯纤维、全氟烷氧基聚合物纤维、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纤维、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应用。  相似文献   

3.
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简称F_(46))是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后得到的可以熔融挤出的氟塑料。由于在分子链上引进了共聚单元而降低了熔点和熔体粘度,显著地改善了加工性能。共聚物的性质与分子链上共聚单元的数量和分布密切相关,因此,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组成分布和序列结构已成为共聚物研究的主要任务。但F_(46)不溶于溶剂中,不能用一般适用于可溶性聚合物的方法如核磁、凝胶色谱等来研究。多年来虽然建立了根据红外光密度比D_(982)/D_(2350)来测定F_(46)中全氟丙烯含量的方法,但此法误差较大,不能满足要求。至于测定F_(46)的组成分布和序列结构更是缺乏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增塑剂、剪切速率、不同含量和不同表面性质的二氧化硅对LBG(一种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 )的丙酮溶液粘度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全氟磺酸树脂(PFSA)和全氟羧酸树脂(PFCR)这几种典型含氟树脂的加工流变行为和线性粘弹性进行了综述。FEP高速挤出时稳定流动区非常窄,并且进行模型拟合时发现其剪切流动行为符合Carreau模型。ETFE为热流变简单高分子,其剪切粘度、拉伸粘度、挤出胀大和动态模量等流变函数均可进行时温叠加。在低剪切速率下,PVDF熔体表现出牛顿流体行为;在高剪切速率下,PVDF熔体呈现出剪切稀化现象。PFSA和PFCR熔体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流动曲线显示该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oly(vinylidene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基微孔-凝胶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该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改性,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全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了乙烯/丙烯/极性单体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乙烯/丙烯/ω-Cl-α-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物由于分子中引入了ω-Cl-α-乙烯基极性单体,改变了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化学惰性.我们采用催化剂Cat.L-Pd配位催化乙烯/丙烯/ω-Cl-α-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合,合成了极性三元无规共聚物.探讨了催化剂结构、聚合条件对三元共聚合行为的影响,并优化了聚合条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氢谱)(~(13)C(~1H)NMR)、示差扫描量热(DSC)和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FTIR与~(13)C(~1H)NMR结果表明,催化剂Cat.L-Pd能够有效催化乙烯/丙烯/ω-Cl-α-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合,共聚物中ω-氯代极性单体的插入量达3.6 mol%.极性单体不发生均聚合反应,但能够有效参与乙烯和丙烯的共聚合反应,形成三元无规共聚物.丙烯能够发生均聚合反应,但是不能形成聚丙烯长链段,主要发生乙烯与丙烯共聚合反应.乙烯最易发生聚合反应,并能够形成较长链段的聚乙烯.共聚物的Mw高于2×10~5g/mol.分子量分布在1.6~3.0,说明该类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ω-Cl-α-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合行为遵循单中心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8.
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一些共聚物,例如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PVDF/TFE)经过处理后呈现较强的压电性。许多研究表明它们是铁电聚合物,而且压电活性与样品的高次结构有关。松弛谱是研究结晶高聚物的高次结构的有力工具,近来,Koizumi等人报道了PVDF/TFE的热处理与松弛现象的关系。本文作者也报道了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醛(A)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成一种共聚物———聚(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醛) (PAMA) .将PAMA作为第二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 (PVDF -HFP)共混,并向反应体系中添加纳米级SiO2 ,充分混合后利用二次相转移法制得薄膜,并对所得薄膜的断面形貌、吸附性能、热性能、导电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SiO2 的加入增大了膜中微孔体积,改善了微孔分布,且增大了电解液的吸附量;共聚物PAMA的组成影响薄膜的吸附性能,其中极性较大的丙烯醛单元和丙烯腈单元起着决定性作用;PAMA含量的增加使得共混膜吸附电解液量增加.制得共混膜的离子电导率达2 . 30×10 - 3S cm .  相似文献   

10.
偏氟乙烯能够分别与四氯化碳和全氟叔丁基碘进行自由基的调聚反应,得到新型的调聚物CCl3(CH2CF2)nCl(n=1~6)和(CF3)3C(CH2CF2)nI(n=1,2).调聚物的结构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化学转化所证实.反应中亲电自由基·CCl3与·C(CF3)3主要进攻偏氟乙烯上无氟碳原子,亦即在偏氟乙烯的自由基加成中,极性因素对加成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离子液体增塑的聚合物电解质;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乙基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微波合成;电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FE)的合成及物性研究,是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性的一种尝试。据文献报道,PVDF/TrFE 有明显的铁电性,以及强的压电性  相似文献   

13.
控制不同单体的起始组成合成了一系列偏氟乙烯 (VDF) 四氟乙烯 (TFE)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PMVE)三元共聚物 ,通过1 9F NMR测定了这类三元共聚物的组成 ,结果与按竞聚率的计算结果吻合 .进一步分别用DSC和WAXD表征了玻璃化温度和结晶度 ,实验结果发现用这类三元共聚物制成的硫化胶的性能与其组成和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 聚全氟乙丙烯树脂(以下简称FEP)是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目前对FEP尚无适当溶剂,所以不能用C~(3)高分辨NMR测定共聚单体在共聚物中的分布,故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晶格常数和结晶度,以及密度与熔点的测定,对国产不同聚合体系FEP中的六氟丙烯分布问题进行探讨. 图1比较了聚四氟乙烯(PTFE)及FEP的X射线衍射谱(23℃)。在FEP共聚物中除了(100)晶面衍射峰外,尚有微弱的(110),(200)等晶面衍射峰,可以看出,FEP的行  相似文献   

15.
一般烯烃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而全氟或多氟(卤)型烯烃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但介于典型烯烃(如乙烯)及典型全氟烯烃(如四氟乙烯)之间的偏氟乙烯是否能进行亲核加成,尚无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16.
π-二芳烃铬(0)能催化齐聚全氟丙烯,得到两种两聚体(ⅡA和ⅡB),两种三聚体(ⅢA和ⅢB)和两种脱氟三聚体(ⅣA和ⅣB)。后者系由ⅢB先氢化,而后脱除HF而形成的。脱除下来的氟化氢加成到全氟丙烯上形成2-氢代七氟丙烷。同位素标记证明了氢化ⅢB的氢来自催化剂的配位体,可能经过π-σ重排。本文提出了可能的机理。π-二苯铬(0)能催化聚合全氟丁炔-2,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全氟丁炔-2;能催化共聚全氟丙烯和全氟丁炔-2,得到固体和蜡状的共聚物。用分子内Wittig反应成功地合成了R_fC≡C-CN(R_f=CF_3,C_2F_5,C_3F_7),继而用π-二苯铬(0)催化聚合C_2F_5C≡C-CN,得到了黑色的粉末状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一般烯烃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而全氟或多氟(卤)型烯烃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3])但介于典型烯烃(如乙烯)及典型全氟烯烃(如四氟乙烯)之间的偏氟乙烯是否能进行亲核加成,至今尚无答案。偏氟乙烯分子一端的两个氟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双键的电子密度下降,而且两个氟原子的p电子对与双键的π电子间的p-π排斥作用使该双键发生极化,在CF_2一端的碳上出现δ~(+[4,5]),因此我们认为偏氟乙烯应该可以发生亲核加成,且在CF_2一端接受亲核进攻。为此,我们选用了最典型的亲核试剂t-C_4H_9O~-、i-C_3H_7O~-、n-C_3H_7O~-、C_2H_5O~-及CH_3O~-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一种用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VDF/CTFE共聚物)制备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VDF/TrFE/CTFE共聚物)的新方法,该方法以CuCl与2′,2-Bpy的配合物为催化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异丙苯(丙酮、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为链转移剂,通过原子转移法在VDF/CTFE共聚物上产生自由基,进而利用自由基链转移反应将VDF/CTFE共聚物上部分Cl原子用H原子取代以制备VDF/TrFE/CTFE三元共聚物.对该体系的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80~140℃),反应时间的延长,氢化量增加,产物中TrFE含量增加;反应温度越高,初始反应速度越快,完全氢化时间越短;催化剂与氢化量的比例基本为1:1,通过控制催化剂的量可以定量控制氢化率;新的反应体系不会对产物的分子量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_(24))与偏氟乙烯(PVDF)都具有较高的热释电性,但F_(24)在一定组成范围内为β晶型,不像PVDF那样需要经过拉伸,所以制备热释电薄膜的工艺比较简单。本文比较了在无机及有机引发剂体系中所合成的F_(24)的热释电性,研究了不同极化方法对热循环曲线和热释电性的影响,并测定了F_(24)的TSC谱,由此观察  相似文献   

20.
对顺-1,4含量为100%的高顺式聚异戊二烯(HCPI)进行加氢反应,得到了序列结构高度规整的乙烯-丙烯交替共聚物(alt-EP).所用的HCPI有适当的分子量(Mn=41×104)和极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02).HCPI的加氢反应以环烷酸镍和三异丁基铝为催化剂,在60℃和4.0MPa氢压的条件下反应3h,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为100%.GPC测试结果显示所得乙烯-丙烯交替共聚物保持了窄分布的特点,表明HCPI加氢后未发生交联和降解反应;NMR,FTIR和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此乙烯-丙烯交替共聚物具有高度规整的序列结构,为完全交替结构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并通过TGA和DSC对乙烯-丙烯交替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