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定BES合作组在辐射衰变J/ψ-γpp-中观测到的pp-谱的增强是由于存在一个pp-的分子态,用线性σ 模型计算了它的束缚能和寿命.具体考虑了这种增强现象是由于pp-可能形成一个S波或P波共振态,并把计算 结果和实验数据做了比较.与氚核不同,由于pp-可以通过s道湮没,因此通过研究它的总宽度可以获得线性σ模 型及其相关问题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假定BES合作组在辐射衰变J/ψ→γ pp中观测到的pp,谱的增强是由于存在一个pp的分子态,用线性σ-模型计算了它的束缚能和寿命. 具体考虑了这种增强现象是由于pp可能形成一个S-波或P-波共振态, 并把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做了比较. 与氘核不同, 由于pp可以通过s-道湮没, 因此通过研究它的总宽度可以获得线性σ-模型及其相关问题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基于BESⅠ的7?8×10?6的J?ψ数据样本,研究了J?ψ→ωπ+?π–衰变.在反冲ω粒子的π+?π–的不变质量谱中清楚地观察到了一个低质量端的突起,此突起既不来自相空间效应,又不来自本底.根据分波分析,此低质量端的突起是一个0?+?+?的共振态,即σ粒子.如果用常数宽度的Breit?Wigner函数来拟合σ粒子,其质量和宽度分别为384±6?6MeV和4?5?8±10?0MeV?,与其对应的极点位置是(4?34±78)?–i(2?0?2±4?3)MeV?.  相似文献   

4.
基于J/ψ辐射产生胶球态Gb和湮没为e-e对两过程的中间态和末态都不涉及任何夸克强子而只与强作用的真空性质密切相关这一特性,从另一种角度讨论了这两个过程.利用高能强作用软过程中修改后的pomeron场论模型和相关的最大非微扰强作用反应假定,并考虑到轻的和重的组分夸克在结构上的差异而在模型参数中作出相应的变更后,提出了这两个过程的另一种物理机制,计算了它们的衰变宽度,定出了胶球态与非微扰胶子间的耦合数值,并就此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彭宏安  段春贵  阎占元 《物理学报》2004,53(8):2478-2485
基于J/ψ辐射产生胶球态Gb和湮没为e+ē对两过程的中间态和末态都不涉及任何夸克强子而只与强作用的真空性质密切相关这一特性,从另一种角度讨论了这两个过程.利用高能强作用软过程中修改后的pomeron场论模型和相关的最大非微扰强作用反应假定,并考虑到轻的和重的组分夸克在结构上的差异而在模型参数中作出相应的变更后,提出了这两个过程的另一种物理机制,计算了它们的衰变宽度,定出了胶球态与非微扰胶子间的耦合数值,并就此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 J/ψ衰变 pomeron 非微扰  相似文献   

6.
基于螺旋度分波分析公式 ,我们探讨在J ψ→fJ(θ1,1)、fJ→ππ(θ2 ,2 )、→K+ K-(θ3 ,3 )级联衰变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各种一维角分布投影鉴别出f0 和f2 共振态 .结果表明 ,f0 和f2 可以同时给出完全相同的 (θ1,1,θ2 ,2 )一维投影 ,但不能同时给出完全相同的 (θ1,1,θ2 ,2 ,3 )一维投影 .因此 ,要想保证从角分布的一维投影鉴别出f0 和f2 ,必须同时考虑所有三个衰变顶角的角分布信息 .  相似文献   

7.
基于螺旋度分波分析公式,我们探讨在J ψ→fJ(θ1,1)、fJ→ππ(θ2 ,2 )、→K+ K-(θ3 ,3 )级联衰变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各种一维角分布投影鉴别出f0 和f2 共振态.结果表明,f0 和f2 可以同时给出完全相同的(θ1,1,θ2 ,2 )一维投影,但不能同时给出完全相同的(θ1,1,θ2 ,2 ,3 )一维投影.因此,要想保证从角分布的一维投影鉴别出f0 和f2 ,必须同时考虑所有三个衰变顶角的角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8.
BES合作组 《中国物理 C》2000,24(10):892-900
利用北京谱仪(BES)收集的7.8×106 J/ψ事例,对J/ψ→γγV(ρ,φ)衰变道中的η(1430)共振态进行了分析.从J/ψ→γγρ衰变模式得到其质量及衰变宽度分别为1431±17MeV和88±28MeV,衰变分支比Br(J/ψ→γη(1430))Br(η(1430)→γρ)=(1.1±0.5±0.3)×10-4;而从J/ψ→γγφ衰变模式得到其质量及衰变宽度分别为1424±15MeV和73±58MeV,衰变分支比Br(J/ψ→γη(1430))Br(η(1430)→γφ)=(2.0±1.0±0.6)×10-4.  相似文献   

9.
沈齐兴  郁宏 《中国物理 C》1999,23(10):954-960
利用推广的矩分析和双态耦合处理方法,给出了双态耦合情况下J/ψ衰变过程J/ψ→ρρπ的矩表达式,为在J/ψ衰变过程中寻找并确定1-+奇特态的性质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推广的矩分析和双态耦合处理方法,给出了双态耦合情况下J/ψ衰变过程J/ψ→ρρπ的矩表达式,为在J/ψ衰变过程中寻找并确定1-+奇特态的性质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BESⅠ的7.8×106的J/ψ数据样本,研究了J/ψ→ωπ+π-衰变. 在反冲ω粒子的π+π-的不变质量谱中清楚地观察到了一个低质量端的突起,此突起既不来自相空间效应,又不来自本底. 根据分波分析,此低质量端的突起是一个0+ +的共振态,即σ粒子. 如果用常数宽度的Breit-Wigner函数来拟合σ粒子,其质量和宽度分别为384±66MeV和458±100MeV,与其对应的极点位置是(434±78)-i(202±43)MeV.  相似文献   

12.
用BESⅠ的 7.8× 1 0 6 J/ ψ数据更为精确地测定了J/ ψ→π0 3 (π+π- )和J/ ψ→ω2 (π+π- )的分支比 (Br(J/ ψ→π0 3 (π+π- ) ) =( 2 .52± 0 .0 6± 0 .4 3 ) % ,Br(J/ ψ→ω2 (π+π- ) ) =( 1 .3 1± 0 .0 9± 0 .2 1 ) % .同时对 4π不变质量谱和ωππ不变质量谱进行研究分析 ,试图观察是否存在有兴趣的信号 .  相似文献   

13.
沈齐兴  郁宏 《中国物理 C》2003,27(4):288-292
利用螺旋度角分布分析和推广的矩分析方法,讨论了J?ψ衰变过程J/ψ→p+X,X→Δ+π,其中p和Δ分别是反质子和自旋–宇称为(3/2)+的Δ重子,给出了相应于自旋–宇称为(1/2)±,(3/2)±和(5/2)±的重子共振态(包括混杂重子态)X的角分布和矩表达式.它们可以用来确定重子共振态X的自旋.  相似文献   

14.
晁明  沈齐兴  郁宏 《中国物理 C》1998,22(7):607-613
用推广的矩分析方法研究了过程e+e→J/ψ→γ+X, X→pp, 得到了该过程的矩的表达式, 并用于确定衰变到pp的共振态X的自旋; 还给出了用矩关系式表示的过程的螺旋度振幅比.  相似文献   

15.
用BESⅠ的7.8×106J/ψ数据更为精确地测定了J/ψ→π03(π+π)和J/ψ→ω2+π)的分支比(Br(J/ψ→π03(π+π))=(2.52±0.06±0.43)%,Br(J/ψ→π03(π+π))=(1.31±0.09±0.21)%.同时对4π不变质量谱和ωππ不变质量谱进行研究分析,试图观察是否存在有兴趣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粒子数据手册(PDG2004)公布的J/ψ衰变到重子、反重子对(BB)各个衰变道分支比的平均值, 对重子八重态的SU(3)对称性重新做了分析. 研究了J/ψ→BB中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干涉. 得到了在J/ψ→BB中SU(3)单态、电磁 相互作用和SU(3)破坏各个因素所占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分析J/ψ衰变终态为三个光子的衰变道,测量得到了衰变道J/ψ→γπ0和J/ψ→γη’的分支比分别为Br(J/ψ→γπ0)=(4.6±1.1)×10-5和Br(J/ψ→、η')=(4.12±0.82)×10-3;相对分支比F(J/ψ→γη’)/F(J/ψ→γη)=4.79±0.85,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两个理论模型的预言都能一致.  相似文献   

18.
ψ’→J/ψπ+π-提供了一个抽取低于0.59GeV的ππS波相移的新途径.基于在树图衰变振幅中忽略D波的近似,给出了从ψ’→J/ψπ+π-的ππ不变质量谱中得到ππS波相移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张霖  郁宏  沈齐兴 《中国物理 C》1996,20(3):280-285
用螺旋度角分布方法对过程e+e→J/ψ→γ+X(JPC),X(JPC)→BB(重子,反重子)进行了分析,得到了X具有不同自旋─—宇称时角分布及投影角分布的形式,从而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确定共振态X的自旋性质.  相似文献   

20.
彭宏安  泰克诚  何祯民 《中国物理 C》1994,18(12):1078-1085
讨论从ISR到SSC能区p+p(p)→p+J/ψ(Υ)+X过程.假定Pomeron(p)的结构以胶子为主且在小x处有的行为后,在QCD最低阶计算了两个主要子过程的硬衍射截面和作为背景项的Drell-Yan模式的相应截面.与背景项在高能时随Ins增加不同,硬衍射项基本上随(InS)2增加,因而在TeV能区以上时后者将大大超过前者.这种性质对其它硬衍射过程具有普适性.因此如果关于P的上述假定正确,在准确地测定P的结构后,选择适当的硬衍射过程,可能在超高能时提供探测物理粒子的新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