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慧俭  杨成  马世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170-4174,4185
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发区井距由开发初期的500—600 m,缩小到目前的一百米甚至几十米。加密的井网为恢复砂体原始的空间展布特征成为可能。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描述,利用密井网开发区的测井、录井及各种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认为松辽盆地萨尔图油田葡萄花油层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通过对1 000多口井的详细解剖,提出了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其它地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解剖提供参考,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内剩余油挖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多变的陆相曲流河沉积砂体,以储层构型研究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录井、开发动态等资料,深入剖析复合河道砂体空间配置关系。按单河道期次和隔夹层发育程度,从沉积速率与可容纳空间比值角度,对港西油田三区复合河道砂体叠置样式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共有孤立型、桥接型、叠加型、切叠型和复合型5种砂体接触类型,其中孤立型和桥接型又按期次细分为2种样式。除孤立型砂体外,其余接触类型砂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受沉积韵律与隔夹层的影响,点坝内部隔夹层附近和切叠型砂体成为复合河道砂体内部剩余油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沉积微相的详细研究确定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平面上,浅水三角洲的前缘亚相发育且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河口坝和远砂坝不发育。垂向上构成了先水退后水进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通过油的空间分布和油运移的通道特征确定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其内部超压和浮力的作用下通过油源断层向上运移至葡萄花油层,然后在古鼻状构造的背景下沿断裂沟通的河道砂体侧向运移至构造有利部位聚集成藏。 油源断裂控制油聚集的具体部位,河道砂体发育的圈闭为油聚集成藏提供场所。  相似文献   

4.
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厚油层基本上层层见水,但是未水洗厚度比例仍占25%,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河道砂储层,占水驱剩余地质储量的70%。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典型的河道砂体,主要分布在大庆喇嘛甸至杏树岗的非主力油层。以喇萨杏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密闭取芯检查井、油水井分层测试、测井水淹层解释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密闭取芯检查井资料分析法、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物理模拟、综合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剩余油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该体系内河道砂体逐渐成为岩性勘探的热点。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对须五段河道进行精细刻画,重点通过地震地貌分析识别出河道带、主河道、分流河道、废弃河道等地貌单元。主河道和分流河道差异明显,主河道贯穿工区南北,宽度可达1.1 km,长度可达数十千米,具有形态完整、轮廓清晰、连续性强的特征;分流河道规模小,因后期改造具有断续分布特征,宽度一般小于100 m,延伸一般小于5.0 km。河道侧积和加积作用形成的各种砂坝是须五段骨架砂体,叠置砂坝厚度可大于30.0 m,宽度可大于5.0 km,是岩性勘探的理想对象。河道砂体的识别可为陆相薄层砂体的岩性勘探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流相砂体剩余油识别模型及其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向上细分单一河道沉积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及追踪单一河道砂体是认识和河流相储层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及深化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的关键.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砂体剩余油解释模型,综合考虑动、静态因素及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剩余油模式识别方法.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丰富,可详细划分为5类成因类型,针对每一类剩余油分布形式应采取相应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7.
依据层次分析法,对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Ⅰ油组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层次及平面展布形态进行研究,并通过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各类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挖潜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相当于复合河道砂体层次,可分为连片式、交切条带式、孤立条带式3种展布样式,单砂体宽度和厚度逐次降低;砂体越连片,厚度越大,受平面非均质性和沉积韵律影响越严重;砂体越分散,厚度越小,受注采不完善影响越严重;高含水期的剩余油挖潜对策为连片式砂体调整为五点法注采井网,交切条带式调整为枝状分散河道注水、交切区采油的注采井网,孤立条带式调整为点状交错注采井网,同时注水井采用周期注水方式,采油井采取放大生产压差提液,对薄差砂体部位的水井实施酸化改造,油井实施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8.
曲流河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大庆油田开发以来,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处于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某些部位的开发井水淹级别相差悬殊。经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并非单支河道,而是一支多期(或多支)河流平面侧向叠加所致。不同单一河道之间由于其连通方式的复杂性及其自身储层性质的差异形成复杂的非均质性。因此,正确识别单一河道对于进一步研究储层的内部构型及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以杏南开发区PI31小层为例,分析了各单一河道的成因,并在现代沉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下密井网资料,采用平面、剖面及三维视窗法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共识别出了3条单一河道,宽约(400~1200)m,流向由北向南,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曲流河单一河道边界的识别标志,并提出了单一河道的划分方法,为油田储层的进一步详细描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开发井网依次加密,储层砂体分布趋势逐渐明确,在纵向上可根据测井资料准确地识别砂体,但横向上
很难确定井间砂体的分布特征。针对连井剖面上进行单一河道识别任务重且存在多解性的难题,提出了采用井震结
合反演技术来预测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边界,再进一步利用测井曲线特征对河道边界进行验证。基于该思路,在反
演剖面上识别了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4 个典型标志,并依据地震反演属性平面图上的砂岩变差带发育位置,清晰识
别出8 条同层不同期单一河道,且单一河道识别成果在完善油田注采关系、挖潜剩余油上见到良好效果,展现了较好
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TFE添加量及热处理温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阳离子与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PTFE微粒进行预处理,可提高PTFE在镀液中的润湿和分散能力,使之较易与镍离子一起共沉积;经高温热处理后的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有明显提高,且其耐磨性优于一般Ni-P镀层。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证明:镀层硬度的提高是热处理使复合镀层晶化所致。  相似文献   

11.
基于KBE的大型复杂冲压件工艺信息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工艺设计知识获取的途径,提出了大型复杂冲压件工艺设计知识表达的主要方法,运用KBE和特征技术,采用多种知识表达方法实现了对大型复杂冲压件工艺信息知识的描述,并建立了完整工艺信息知识模型,该模型将专家知识、零件信息、工艺设计过程知识、环境知识等工艺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通过控制机制来确保对知识的高效继承、创新、运用和管理,实现了高层次全局信息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退火对大面积CdTe多晶薄膜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空间升华法制备的大面积(30×40 cm~2)CdTe多晶薄膜用不同方法进行退火处理,用XRD、C~V、I~V等研究了退火条件,退火方式对薄膜结构和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沉积的CdTe多晶薄膜呈立方相,沿着(111)方向择优取,向而退火后(111)(220)(311)等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纯氧气氛下,400℃退火还出现了新峰.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电导激活能降低.经过连续退火装置在400℃下退火30分钟的电池,1/C~2和V成线性关系,具有较高的掺杂浓度、较理想的二极管因子和较高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入世给我国国有企业人才竞争带来的冲击,人才规模控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将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转化成人才适度规模的需求,使人才管理与企业的商业需要结合起来,并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人才规模的最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有效地控制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人才规模对深化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及其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精细的露头写实及室内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巴楚一间房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生物礁-滩沉积体系发育模式及储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间房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TST和HST构成,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于层序1至层序3中,由生物礁、生物碎屑滩和台缘背景沉积3种成因相组合构成;层序1和层序2的HST内发育进积型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以沉积高能带向盆地方向迁移为特点;层序3的TST内发育退积型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以沉积高能带向台地方向迁移为特点,其中早期为海侵追补型,晚期为海侵并进型;在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中,礁前内侧砂质滩和礁后内侧砂质滩具有相对较好的储集性能,是潜在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大比例尺GIS系统数据输入中存在的效率与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面向GIS的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介绍了几种数字测图的方法,有全站仪数字测图法、摄影测量数字测图法、机载激光扫描测图系统、机动测图系统,并总结了为满足GIS的数据要求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阶段应当要注意的问题,以满足面向GIS大比例尺测图系统对数据准确性及现势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立某船1:100缩比模型.研究了船体双区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船体保护电位分布.结果表明,双区域阴极保护的优化设计是在船艏区增加1组辅助阳极,且参比电极布置在两组辅助阳极之问;船艉区参比电极布置在辅助阳极外侧,此时船体保护电位曲线分布均匀,均在-0.80~-0.90 V,船体得到有效的阴极保护.螺旋桨主轴接地后,发现船艉区辅助阳极附近电位降低,且随轴转动速率增加,辅助阳极附近电位进一步降低.船模主轴不同状态下,优化设计的双区域阴极保护系统,均能达到阴极保护要求.实验验证,采用缩比模型对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进行设计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为船体阴极保护优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全稀疏存贮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元求解的大型线性方程组,其系数矩阵一般具有稀疏对称的特点,为了减少系数矩阵的存贮规模,同时便于求解,采用全稀疏存贮策略:在求解过程中只存贮对称部分的非零元素,用链表式管理算法,既减少存贮空间,又便于存贮结构的动态更改。这里给出的数值算例是使用ICCG迭代法与不同的存贮方式配合求解,该方案在时间和存贮上都较为占优,更好的提高了求解效率,能够应用于有限元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相似文献   

18.
大型公用建筑火灾时人员应急疏散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急疏散措施的优劣是评价大型公用建筑安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措施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参照相关法规及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时各指标因素的层次,建立了大型公用建筑应急疏散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某高校图书馆的应急疏散评价过程中,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建筑物火灾人员应急安全疏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质综合分析,明确了陈家庄地区馆下段地层超覆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主要受古地貌、地层超覆边界、岩性变化及储盖组合的控制,而地层和储层空间分布的定量解释是制约地层超覆油藏勘探的关键。根据该区馆下段地层超覆油藏的地质特征,应用相适应的勘探技术,对储层进行了定量分析,即应用残余厚度法、地震沿层切片等技术方法确定了古地貌特征及地层超覆线的位置;应用实际地质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用来确定地层超覆上倾尖灭位置;在精细的测井资料校正基础上进行了测井波阻抗约束反演,用来确定储层厚度和预测孔隙度。应用上述技术方法最终完成了研究区储层厚度的定量解释、储层平面分布和储层孔隙度的预测,探明了馆陶组地层超覆油藏的规模,控制含油面积为33.2 km2,储量为4.740×107t;累积探明含油面积为20.6 km2,储量为2.807×107t,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