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标线的原理和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几何光学知识分析了激光标线原理.理论和实验表明:激光标线长度与激光光束形状、光学元件形状及材料折射率有关.并讨论了激光标线向两侧扩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朱延彬 《光子学报》1995,24(5):453-458
激光科学与生命科学相互渗透,正在形成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激光生命科学”.本文就激光生命科学下述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1)激光生物学与激光诱变育种;2)激光遗传工程及激光微束在遗传操作中的应用;3)激光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4)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激光光谱技术;5)激光医学;6)激光生物物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科学研究、空间碎片清除、军事应用等领域。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具有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全电驱无限弹仓的特点,近年来,各类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围绕着同时实现高功率、高效率、高光束质量这一总目标发展迅速。详细综述了国内外高平均功率块状固体激光、高功率可见光波段激光、高峰值功率激光、高功率光纤激光、碱金属蒸气激光等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光学频率梳输出的整形后飞秒脉冲激光和单频激光的干涉光谱。实验中光学频率梳和单频激光干涉的信号包括直流项、光学频率梳输出的脉冲激光相邻模式之间的干涉项和光学频率梳脉冲激光与单频激光之间的干涉项。实验上研究了光学频率梳脉冲激光与单频激光干涉信号间距和单频激光频率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快速直接测量单频激光频率的有效方法。研究了光学频率梳输出的飞秒脉冲光经过铷泡后与单频激光干涉信号和单频激光频率的关系,获得铷原子吸收光谱。该研究工作对于原子分子高精密光谱测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功率脉冲激光系统的原理和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孟绍贤 《物理学进展》1998,18(4):333-357
概述了高功率激光的进展,提出了高功率激光系统的设计依据:讨论了激光器单元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最后介绍了最近发展的某些激光系统。  相似文献   

6.
孟绍贤 《物理学进展》2011,18(4):333-355
概述了高功率激光的进展,提出了高功率激光系统的设计依据:讨论了激光器单元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最后介绍了最近发展的某些激光系统。  相似文献   

7.
红外激光心肌打孔的理论模型和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乐  周军  刘成岳  宗仁鹤  陈兴 《光子学报》2005,34(6):817-819
根据激光与心肌组织的作用规律和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红外激光心肌打孔的理论模型,推导出红外激光心肌打孔的深度和打孔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用100 W连续输出的CO2激光在猪的心脏上进行了激光心肌打孔实验,实验结果和理论推导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8.
在线同位素分离器激光离子源的元素选择性和激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在线同位素分离器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介绍了激光多步共振电离原理和激光离子源原理.具体分析了热毛细管式激光离子源元素选择性的产生及其影响的因素.描述了所使用的激光器和激光技术.对热毛细管式的激光离子源作了元素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源的元素选择性达到了50─10000.  相似文献   

9.
范凤英  王立军 《物理学报》2011,60(9):93203-093203
本文研究了非单色(有限带宽)激光场与同位素原子体系相互作用的激发光电离过程. 采用混沌场随机模型描述激光场,用密度矩阵理论和Fokker-Planck方程方法首次给出了非单色激光场与多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的激发动力学方程. 针对三能级同位素原子体系,讨论了激光线宽和激光光强对同位素原子电离概率和激光同位素分离过程中分离选择性的影响. 关键词: 激光同位素分离 激发动力学方程 激光线宽 Rabi频率  相似文献   

10.
激光的单色性和自然图像频谱稀疏且集中在低频区间的特点,使图像频谱稀疏采样成像成为可能.基于小规模激光探测器,引入参考激光,本文提出了频域稀疏采样激光成像方法.介绍了频域稀疏采样激光成像的原理和成像系统结构,推导了激光回波重构复频谱的表达式,给出了重构频谱和复图像的仿真结果并分析了信号参数对重构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相干系数、均方误差和结构相似度来评价其重构效果.规模为256×256的激光回波复图像仿真表明, 5个拼接1/4×1/4规模频域探测器组成的近似十字型稀疏采样结构,在约31.25%(5/16)的频域稀疏采样条件下,仍可获得较好的重构频谱和重构复图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激光和光学技术的发展,激光打印、激光制版和激光刻字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应用.在这些应用领域中,激光印刷是最活跃的方面.1985年,国外的激光打印机销售总额是18.3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61%,预计1986年的销售量可达48.3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164%[1] 本文将介绍用于激光打印、激光制版和激光刻字的元器件,激光打印、制版和刻字的工作原理与展望.一、用于激光打印、制版和刻字的元器件1.激光源 (1)气体激光器 气体激光器是激光印刷中用得较多的激光源,它有相当可靠的性能,对很多的印刷制版材料有着合适的波长和足够的曝光功率. (a)氦-氖(…  相似文献   

12.
钙离子自终止激光和复合激光同时振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上分析了钙离子红外自终止激光和紫外复合激光存在同时振荡的可靠性,通过改进实验装置,首次获得钙离子的红外和紫外激光的同时振荡,二束激光输出总平均功率约70mW,其中红外和和紫外激光约各占一半。比较了不同谐振腔对激光输出特性的影响,测量并分析了激励电脉冲与所产生二束激光脉冲波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了飞秒激光脉冲诱导熔融石英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利用激光诱导自由电子等离子体浓度取决于多光子吸收系数和入射光强的关系;数值模拟了激光诱导折射率变化区域的大小,结合非线性吸收机理和飞秒激光脉冲与介质的相互作用,解释了飞秒激光脉冲超精细加工不受衍射极限的约束,可实现纳米级加工的机理结果表明,电介质的电离能越大,飞秒脉冲诱导的折射率变化区域就越小,但要求的激光脉冲能量也越大;为飞秒激光脉冲超精细加工的材料和激光参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激光处理对光学薄膜和激光玻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仲伢  李成富 《光学学报》1994,14(3):81-286
用准分子激光和CO2激光分别对光学薄膜和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进行激光预辐照处理,研究激光预辐照射对损伤阈值的影响,并对相关的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一维反应流体力学程序SSS模拟研究PETN炸药的激光引爆过程。分别讨论了激光波形、窗口厚度的影响,认为激光功率密度在10~6~10~8W/cm^2时,其引爆机制主要为热机制;炸药受热膨胀是激光能量损耗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激光引爆后,爆轰波与铝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外激光主动成像和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识别技术搭建了一台激光主动成像识别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激光主动成像后的目标识别技术。由7个不变Hu矩构成特征量,用由136个权值系数构成BP神经网络算法对黑夜条件下450m处的运动目标—43式冲锋模具枪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成功获得了清晰的红外激光主动成像效果,对2740frame激光主动成像图像的统计目标识别率达到了68.87%,其中旋转变换下的统计识别率可达80.05%。该项研究对实际黑夜暗小目标的探测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春明  刘承师 《工科物理》1998,8(4):20-22,4
本文提出了用光纤传输激光进行F-P标准具实验的方法,测量了激光的波长和谱线宽度。  相似文献   

18.
《光子学报》2021,50(6)
为了探究皮秒激光加工金刚石的特征和材料去除机理,开展了皮秒激光加工CVD单晶金刚石微槽的试验和温度场仿真研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金刚石微槽表面和内部的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微槽边缘出现了微小崩边和微裂纹,微槽内部形成了周期约为255 nm和495 nm的纳米条纹。通过测量金刚石微槽宽度、深度、体积,得到了皮秒激光烧蚀金刚石的阈值、烧蚀速率和材料去除率。对金刚石微槽底部进行拉曼分析,发现皮秒激光加工金刚石是通过表面石墨化进行的,并且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石墨峰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理论计算得到皮秒激光烧蚀金刚石的石墨层厚度约为88.7 nm。皮秒激光烧蚀金刚石温度场仿真结果表明,皮秒激光辐照能量主要分布在金刚石的表面,而通过热传导进入到金刚石内部的激光能量极少,因此皮秒激光加工金刚石的热影响区极小,导致其产生的石墨层厚度小于100 nm。  相似文献   

19.
激光对红外系统的失效机理和破坏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红外光学系统的会聚特性,用光学增益方法分析了红外系统中各元件对应的光强分布,确定了位于焦面附近光学元件是激光破坏的易损部件,并提出了强激光对红外系统元件损伤,造成其探测、制导功能失效的硬破坏机理;由红外滤光片、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电路与入射激光波长的光谱响应分析,提出了弱激光对红外系统干扰,导致其探测、制导功能在激光辐照一段时间内失效的软破坏机理;开展了激光辐照红外系统的失效验证实验,较好地解释了其失效的机理和效应。  相似文献   

20.
飞秒激光在激光核聚变、卫星精密测距、激光微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是产生太赫兹波的主要泵浦源。介绍了国内外飞秒激光脉冲宽度和脉冲波形的测试方法,比较了自相关法、频率分辨光学快门法、光谱相位相干直接电场重构法的优缺点。自相关法具有脉宽测量范围广、结构简单等特点,但不具备脉冲波形测试能力。光谱相位相干直接电场重构法对待测激光光束质量要求较高, 不适合大量程范围激光脉宽快速测量。为满足10 fs~5 ps大量程范围超短激光脉冲宽度和脉冲波形的测试需求,采用自相关法及二次谐波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研制飞秒激光脉冲宽度和脉冲波形测试仪,时间分辨率优于2 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