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尔提出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后,我们就想用α粒子作探针去研究核的结构.当时已经认识到,不同能量的α粒子都可以进入核,但有选择,有的能量进去的多一些(即有共振现象),表明核不是光滑的,不是一个点,而是有大小的,有连续性;不是一个刚球,而是一个软的东西.埃里斯对工作很负责,对学生很关心.他亲自教我制备放射源的方法.为了制备氡放射源,清早四、五点就开始工作,他都来帮助我.他教我如何写文章,每篇文章都经他修改后才送给卢瑟福审阅,然后再送出去.我们相处得很好,后来他要到伦敦大学当教授,曾建议我跟他一块去.他去后,我就转到考克饶夫组了.  相似文献   

2.
姚立澄 《物理》1993,22(11):696-701
一、人工元素嬗变的思想起源1.原子核模型的确立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助手盖革(G.Geiger)和研究生马斯顿(E.Marsden)在卢瑟福的指导下,用放射源镭C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有很多入射α粒子被反射,这使得卢瑟福很惊讶。因为这种α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发生,用J.J.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是不可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的.为了解释这种现象,1911年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并被以后的实验所证实.原子有核模型的确立,使原子理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人工元素嬗变奠定了基础.2.人工打破原子核思想的起源 盖革和马斯顿进行α粒子的散射实验,是…  相似文献   

3.
潘广炎 《物理》1997,26(3):182-182
高电荷态离子与原子碰撞激发原子碰撞物理实验是在研究微观粒子的结构、能级、碰撞过程、能量输运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粒子与原子的碰撞,使我们对原子的内部结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例如:卢瑟福由α粒子的碰撞实验发现原子中心有一个核,从而他提出了核式原子模...  相似文献   

4.
最近Cordes等人[1]研究了突然膨胀的一维无限深方势阱问题,给出了许多很有意义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结论有两点:一是膨胀后粒子能量的平均值与膨胀前粒子能量本征值相等,即新=Ek二是膨胀以后如果粒子所处的状态不是能量本征态,则能量方差必然发散,即<△E>2=

2→∞,在特殊膨胀情形下(L=2L0),只有对膨胀前粒子所处的状态加上某种强制性条件以后才能消除此发散.但是原文对第一点并未给出具体的论证,对第二点也未就普遍情形进行讨论.鉴于此,本文在Cordes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第一点给出了详细的论证,并对膨胀在普遍情形下的能量方…  相似文献   


5.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如下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原子中的正电荷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原子大小的整个球内,而是集中在比原子体积小得多的体积内,他把这个比原子小得多的体积称为原子核,它含有除电子质量以外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散布在校外整个区域绕核旋转.从这一模型出发,我们可以简化α粒子与原子碰撞的模型如下: 当用α粒子轰击原子时,由于α粒子比电子重7400倍,从动量的观点来看,原子中的电子引起α粒子的偏转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在用α粒子轰击原子时,可以忽略电子的作用,α粒子就仅受到原子核的…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采用一个建立在α衰变理论基础上的模型,计算了某些重核自发地发射比α粒子重的各种结团的寿命。结果表明,这个现象是核壳层结构一个新的表现形式。对于导致幻数或接近幻数子核的母核与重结团组合有很大的几率。我们获得的解析表达式能够对大量的核进行计算,以便寻找新类型的核放射性。我们曾经指出,许多重核就其极其非对称分裂而言,基态是亚稳态(释放能量Q>0),象α衰变一样,可以认为是对于这种超非对称分裂情况Strutinsky 使用宏观微观方法所描述的裂变过程。Moretto 强调使用统一方法处理轻粒子发射和裂变统计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基本粒子的电荷为一恒值,这是物理学中一个很基本的假定.我们化多年的业余时间调查研究了有关基本粒子电荷的实验依据,着重的分析了有关测定原子核荷的实验资料,得出核荷以一定规律偏离原子序数,从而推出基本粒子的电荷可能随粒子所处的状态(或能量)而变化.最近在整理本文时看到国外 Leiby等有类似的想法,提出电荷与能量互为转换.下面将我们工作的主要结果提出来供同志们讨论. 一、对核荷的传统看法 及其实验依据 核荷就是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卢瑟福(Rntherford)1911年首先用a粒子散射原子发现原子有核存在,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  相似文献   

8.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2,21(7):46-48
发现核裂变的故事应当接着发现中子往下讲 .在发现中子之前 ,用得最多的轰击原子核的炮弹是α粒子 .例如 ,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工核蜕变就是卢瑟福用钋源发出的α射线轰击氮核 ,把它嬗变成氧原子 .约里奥-居里夫妇用钋源α射线轰击各种原子核 ,轰击铍发现了中子 ,轰击铝发现了人工放射性 ,但对Z >2 0的原子核 ,α粒子轰击却不能引起核反应 .这是因为 ,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推斥力使α粒子不能进入原子核 .发现中子后 ,1 93 4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 (邮票见下节 )和他的研究集体试着用中子而不是α粒子来轰击原子核以产生人工放射现象 .费米认为 ,…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镅-241作为α粒子放射源,开展65和90 n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软错误机理研究,结合反向分析、TRIM和CREME-MC蒙特卡罗仿真揭示α粒子在器件中的能量输运过程、沉积能量谱和截面特性.结果表明, 65 nm器件的软错误敏感性远高于90 nm器件,未发现翻转极性.根据西藏羊八井地区4300 m海拔的实时测量软错误率、热中子敏感性和α粒子软错误率,演算得到65 n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在北京海平面应用的总体软错误率为429 FIT/Mb,其中α粒子的贡献占比为70.63%.基于反向分析结果构建器件三维仿真模型,研究α粒子入射角度对单粒子翻转特性的影响,发现随着入射角度从0°增大至60°,灵敏区中粒子数峰值处对应的沉积能量值减小了40%,原因为衰变α粒子的能量较低,入射角度增大导致α粒子穿过空气层和多层金属布线的厚度增大1/cos(q)倍,引起粒子能量减小,有效LET值随之减小.随着入射角度从0°增大至60°,单粒子翻转截面增大了79%,原因为65 nm器件灵敏区中明显的单粒子翻转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多次碰撞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了在核子-核子质子系中总能为SNN=31.2GeV的α-α碰撞中产生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的多重数分布,投射核子在通过靶核时损失能量,损失的能量用于产生粒子的概念在计算中明确考虑.理论结果能较好符合实验.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个(N 1)粒子部分纠缠Greenberger-Home-Zeilinger(GHZ)态作为量子通道,提出了概率远程制备N粒子GHZ态的两个方案.我们考虑了怎样远程制备一个任意的GHZ态,即两个参数α和β都是复数的情况.此外,计算了远程制备总的成功概率和需要的经典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从外加偏压、预辐照处理等方面对三明治结构金刚石膜探测器在α粒子辐照下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电流-电压特性和脉冲高度分布测试和分析表明,金刚石膜探测器在能量为5.5MeV的241Am α粒子辐照一定时间后,其暗电流有所增加.探测器顶电极施加负偏压时,在α粒子辐照下得到的净电流和信噪比均较大.Raman光谱测试表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金刚石膜厚度方向的不均匀性分布.负偏压下探测器对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为25.0%,优于正偏压下的能量分辨率(38.4%).随着α粒子辐照时间的延长,探测器的净电流和电荷收集效率均有明显增加.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辐射探测器 电学性能 脉冲高度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利用核乳胶作为靶和探测器, 研究了入射能量超过1A GeV的重离子同乳胶核相互作用时α碎片的发射. 实验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 在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 相对论α粒子的横动量分布给出一个"双有效温度"的特征. 这个特征可能成为判断出现由强子物质向夸克物质相变的一种新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宇宙线是在天体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能量的微观粒子流.它们中间包括地球上已有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其中氢核(质子)约占百分之九十,氦核(α粒子)占百分之九,其他原子核共占百分之一,γ射线、原初电子又占上述各种原子核的百分之一.宇宙线粒子的最高能量已达1020电子伏以上;这就是说,在一个直径不到微微米的粒子上集中了10个焦耳以上的能量.这比世界上现有加速器的能量高出几亿倍.但宇宙线的流强很弱,并且流强近似地随能量平方反比下降.在大气层顶部,每平方米面积上每小时大约飞来一个具有1014电子伏的粒子.由于空间磁场强度约为10-5高斯…  相似文献   

15.
核模型的发现在卢瑟福研究原子散射α粒子时发現湯姆孙的原子模型不正确、正电荷不是按整个原子連续地分布,而是集中在它的中部——核之后,原子核物理学就产生了。这是一个革命的事件,它改变了物理科学发展的全部进程。电子——在它身上集中的全是負电的粒子——的发现只是推翻原子的旧概念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为突破传统半导体核探测器耐高温与抗辐照性能不足的瓶颈,采用4H-SiC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研制了4H-SiC探测器,并研究其构成的探测系统对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和能量线性度。所研制4H-SiC探测器漏电流低,当外加反向偏压为200V时,其漏电流仅14.92nA/cm2。采用具有5种主要能量α粒子的226 Ra源研究其构成的探测系统对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获得4H-SiC探测系统对4.8~7.7 MeV能量范围内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为0.61%~0.90%,与国际上报道的高分辨4H-SiC探测系统能量分辨率一致。同时,实验结果表明:4H-SiC探测系统对该能量范围内α粒子的能量线性度十分优异,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9。  相似文献   

17.
为突破传统半导体核探测器耐高温与抗辐照性能不足的瓶颈,采用4H-SiC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研制了4H-SiC探测器,并研究其构成的探测系统对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和能量线性度。所研制4H-SiC探测器漏电流低,当外加反向偏压为200V时,其漏电流仅14.92nA/cm2。采用具有5种主要能量α粒子的226 Ra源研究其构成的探测系统对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获得4H-SiC探测系统对4.8~7.7 MeV能量范围内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为0.61%~0.90%,与国际上报道的高分辨4H-SiC探测系统能量分辨率一致。同时,实验结果表明:4H-SiC探测系统对该能量范围内α粒子的能量线性度十分优异,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9。  相似文献   

18.
一个铀235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约为200MeV,是一个碳原子氧化时放出的能量(4.1eV)的 5×(10)7倍.1905年爱因斯坦在《物体的惯性决定于它所含的能量吗?》的论文里推导出公式E=mc2,之后指出:“借助于一种能量可以作很大变化的物体(例如镭盐),这个理论的验证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他没有谈到开发和利用原子能(正确的名称是核能)的可能性.而卢瑟福直到1933年还明确宣称:“通过毁灭原于产生能量是一个馊主意.任何指望从转变这些原子得到能源的人都是在空口说白话.”“我们无法控制原子能,使其具有任何商业价值,并且我相信我们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就他已知的核反应而言,这种论断也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是,就在他去世的次年发现了核裂变,而  相似文献   

19.
C.T.R.威尔逊制作的膨胀型云雾室是世界上最早的带电粒子径迹探测器之一,但其具有灵敏时间短、不能连续工作的缺陷.而扩散型云雾室可以连续工作,它通过热端将酒精加热转化为蒸气,酒精蒸气扩散到冷端后冷却形成过饱和蒸气,从而使得通过过饱和蒸气的带电粒子径迹可以在强光照射下被观察到.本工作根据其工作原理设计并制作了扩散型云雾室,在云室内部无放射源的情况下观察到了质子、β射线和宇宙射线的径迹;在放置一般烟雾报警器的~(241)Amα放射源的情况下,观察到了α粒子径迹.根据拍摄到的视频以及测量的几何数据,估计了该~(241)Am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  相似文献   

20.
施研博  应阳君  李金鸿 《物理学报》2007,56(12):6911-6917
在双温聚变燃烧点模型框架下,对比D-T等离子体聚变燃烧过程中α粒子能量逐步沉积与瞬时沉积两种描述的等离子体温度、离子数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作了计算,考察了α粒子的慢化过程对D-T聚变点火的影响.发现考虑α粒子的慢化过程后,D-T等离子体峰值温度的出现将会推迟若干皮秒甚至几十皮秒,在较低的初始温度密度条件下,时间推迟得更多些.等离子体的峰值温度比α粒子能量瞬时沉积描述也会下降13keV左右. 关键词: α粒子 聚变燃烧 能量沉积 慢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