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同步辐射芯能级和价带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室温下Sm/Si(100)2×1界面的形成与电子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膜生长有几个不同阶段,分别为Sm原子聚集(Θ<0.5ML)、反应扩散(0.5ML≤Θ≤4—6ML)和金属Sm膜生长.与Si(111)7×7相比,Sm在Si(100)2×1的界面反应和扩散都得到加强.结合理论模型,讨论了该界面的形成与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2.
蒋红兵  刘杨华 《光学学报》1995,15(3):77-380
测量了Si(100)(2×1)-H表面和Si(100)(3×1)-H表面的反射二次谐波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与清洁的Si(100)(2×1)表面进行了比较。Si(100)(2×1)表面和Si(100)(3×1)-H表面的二次谐波强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单调地减小,Si(100)(2×1)-H表面二次谐波强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是单调的,约在470K时信号最大。可以根据二次谐波信号的强度及其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来确定样品温度和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量基频光波长为1.064μm时几个不同掺杂类型和掺杂浓度的Si(100)(2×1)样品表面反射二次谐波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说明在此波长上二次谐波不是来源于表面耗尽场的影响,而是来源于表面态电子。Si(100)(2×1)表面反射二次谐波强度反比于温度的平方。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模型,给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4.
报道等离子体化学汽相沉积法制备的a-Si:H/a-SiC:H超晶格的蓝移现象,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确定超晶格的界面陡度。通过红外测量和常数光电流测量发现,超晶格界面附近存在较高浓度的H和较多的Si-C键,界面H的热稳定性较差,界面缺陷态密度为1.2×10 ̄(11)cm ̄(-2)。  相似文献   

5.
李雨林  Ceyer  ST 《化学物理学报》1993,6(6):547-552
用He原子衍射研究了氟化Si(100)表面的结构。由He衍射测定表明Si的悬空键是氟吸附的位置。F2与Si(100)2×1反应并不扰乱Si-Si二聚键,在F2入射平动能低时反应实际上在氟的复盖度为一个单层上停止进行。提高了F2入射平动能可经活化而使F2与氟化的表面进一步反应,而且在高能F2暴露后观察到无序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高分辨率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研究了原子 H 与被 C2 H2 吸附的 Si(100) 界面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 Si(100) 界面上, Si— Si 二聚化键和 C2 H2 中的 C— C 键被 H 原子打开,它们分别形成 Si— H, C— H 键.用 A M1 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 C2 H2 和 C2 H4 在 Si(100) 上的吸附结构,指出了 C2 H2 在 Si(100) 上的吸附位置,进一步讨论了金刚石在 Si 异质外延初始阶段的形核机制.计算结果显示:在原子 H 的作用下,可以显著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 C H3 的产生和 C H3 向 Si 衬底的键连.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Bi系银衬底厚膜的制备及其传输电流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物理沉积法制了名义组分为Bi1.8Pb0.4Sr2Ca2Cu3Oy的银夹板厚膜成相的影响表现为热处理过程中银夹板阻止了厚膜中的物质尤其是Pb的挥发,使厚膜处于低氧压状态,加速了80K相向110K相的转化,测量了银衬底厚膜在外加磁场平行和垂直于厚膜表面的传输临界电流密度Jc与磁场H的关系。典型数据为Jc=2.31×10^4A/cm^2(77K,0T),3.6×10^2A/cm^2(77K,1T)  相似文献   

8.
热稳定法拉第旋转TbYbBiIG磁光单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业  张志良 《光学学报》1997,17(5):26-629
采用高温溶液法,以Bi2O3/B2O3为助熔剂成功地生长出掺铋复合稀土铁石榴石(TbYbBi)3Fe5O12(简称TbYbBiIG)晶体。晶体外形规则,最大尺寸为7×6×4mm3,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生长的晶体为TbYbBiIG单相单晶体,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其组成为Tb2.06Yb0.46Bi0.48Fe5O12。在1.0μm~1.7μm波段测量出晶体法拉第旋转谱和光吸收谱。当λ=1.55μm时,在10°C~80°C温度范围内测得法拉第旋转θF的温度系数为dθF/dT=-2.3×10-2deg·mm-1K-1。研究结果表明,TbYbBiIG单晶体在近红外波段θF约为YIG单晶的3倍,温度系数小,是制作高性能光隔离器的一种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4,4′-二(2,6-二溴-4-硝基苯基重氮氨基)联苯与Hg(Ⅱ)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的存在下,于pH8.8的Na2B4O7-HCl缓冲溶液中,试剂与Hg(Ⅱ)形成2∶2橙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2×104L·mol-1·cm-1。Hg(Ⅱ)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废水中微量Hg(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新三氮烯类试剂之一,2-羧基-4-溴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在pH11.0的Na_2B_4O_7-NaOH缓冲介质中,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的共同存在下,可与Ag(Ⅰ)生成稳定的2∶1红色配合物,红色配合物的λ_(max)=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40)=1.10×10 ̄5L·mol ̄(-1)·cm ̄(-1)。Ag量在0-10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工业废水中痕量Ag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道了对采用溶胶凝胶和原位生长工艺制备的Cd_xHg_(1-x)Te/SiO_2固溶体微品掺杂玻璃进行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实验研究及其结果。利用回返式简并四波混频技术,测得该固溶体掺杂玻璃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值为10 ̄(-12)esu量级。此结果比纯SiO_2基体提高了2个数量级。表明该固溶体掺杂玻璃三阶非线性明显增强,在同样条件下,测得CS_2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x(3)为(1.7±0.2)×10 ̄(-12)esu,与国际上报道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MOCVD生长GaN:Si单晶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获得高质量的n型GaN单晶膜是制作GaN基光电子器件的关键之一。采用立式MOCVD系统生长GaN:Si单晶膜,通过优化生长工艺,获得了电子载流于浓度高达2 ×1019cm-3,迁移率达120cm2/V·s的n型GaN:Si单晶膜;并有效地抑制了GaN中由深能级引起的黄带发射,大大提高带边发光强度。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S掺杂量的增大,GaN:Si单晶膜的电子载流于浓度增加,迁移率下降,X光双晶衍射峰半高宽增大。首次报道了随掺S量增大,GaN:Si单晶膜的生长速率显著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郭巧能  范希庆  张德萱  马丙现 《物理学报》1996,45(11):1875-1883
用Polmann散射理论方法分别计算了理想的和(2×1)重构的β-SiC(100)表面带结构以及层和原子轨道态密度.结果表明,重构的主要影响发生在禁区内,重构的Si和C截断表面都具有半导体性,并且得到的表面带与实验相符.由二聚原子的成键和悬挂键的局域态密度定性地解释了二聚Si原子的非对称性和二聚C原子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原子核物理一题解解由已知条件知,真空管的内直径为1m,所以真空管的内截面积=π(1m)2/4,环的圆周长=3π(m),构成环的真空管的容积=3π2/4=7.4(m3),压强p=10-5mHg=10-5×13.6×103×9.81=1.34Pa.由气体...  相似文献   

15.
Spiro-Oxaziue染料掺杂高分子材料光致变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卫冲  刘颂豪 《光学学报》1996,16(12):1714-1718
报道Spiro-Oxaziue染料掺杂高分子(SO/PVA)膜具有很强的可逆光致变色效应,通过对这种高分子膜吸收光谱的测试,证实SO分子具有二个特征吸收带,一个在360nm,另一个在595nm,分别对应于二个分子异构体SO1和SO2,有关这种SO/PVA光致变色过程的研究给出了SO1对紫外光和SO2对可见光(波长在515nm)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2cm2/J和6×10-2cm2/J,SO2的寿命为38s。最后本文给出了采用这种SO/PVA膜实现紫外-可见光图像转换和空间光调制操作的实验演示结果  相似文献   

16.
自助熔法从富Bi2O3 的Bi1 .8 + xPb0 .2Sr1 .65La0 .35CuOy(x= 0 .1 ,0 .2,0 .3 ,0.4 ,0 .5) 熔体中生长出了高质量的Pb、La 掺杂的Bi2201 相大单晶,最大尺寸达8 ×4 ×0 .05mm3 .在生长单晶时不同程度过量的Bi2O3 用作助熔剂,最佳助熔剂含量以及最佳温度控制过程被确定.通过单晶的(00l) XRay 衍射和摇摆曲线以及电子衍射对一块尺寸为4 ×1 .6 ×0 .03mm3 的高质量单晶做了结构表征.由试验发现从富Bi2O3 的熔体中生长高质量Bi2201 相大单晶的关键是合适的助熔剂含量和温度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铜与2-羟基-3-羧基-5-磺酸基苯重氮氨基偶氮苯(HCSDAA)的显色反应。在Tri-tonN-101存在下和pH10.4~11.5的缓冲介质中,Cu2+与HCSDAA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是530nm,对比度为10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1×105L·mol-1·cm-1。铜在0~0.24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用于铅锌矿和花生中微量铜的测定,相对误差不大于3.7%,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6%(n=6)。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柠檬酸盐热解法成功地制备了反应活性高、均匀、超微(~100A)超导原粉.在成份调节和粒度控制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用这种粉末合成的Yba2Cu3O7-δ超导体,其主相为正交123相,TR=0=91.2K,Jc(0T,77K)=1.8×105(A/cm2),制备小烧结时间短。温度低(≤880℃),反应周期短(≤36hours),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CO(a)与CS2和CS传能反应中激发态碎片形成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CO(a)与CS2和CS的传能反应,测定了反应产生的激发态碎片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CO(a)与CS2传能反应中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分别为3.46×10^-11cm^3·molec^-1·sec^-1和1.14×10^-10cm^3·molec^-1·sec^-1。CO(a)与CS传能反应中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0.
激光沉积法制备(Y1—xHox)Ba2Cu3O7—δ薄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用激光沉积法在(100)LaAlO3衬底上制备(Y1-xHox)Ba2Cu3O7-δ(x=0,0.2,0.4)超导薄膜.结果表明,新超导薄膜表面光滑,具有很强的c轴织构,零电阻温度Tc0约91K,最佳临界电流密度Jc为4.7×106A/cm2(77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