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然香料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产品的需求导致人们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极大兴趣。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天然香料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讨论了它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较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脂肪酸的衍生化处理,再利用色谱(GC)和色谱一质谱(GC-MS)等分析手段,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剖析,共鉴定出九种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和棕榈酸是其主要成分,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5.12%、15.18%和5.34%.  相似文献   

3.
八角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C和GC-MS技术对八角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鉴定出34种化合物,它们的含量占出峰物质总面积的96.2%。同时与八角水蒸汽蒸馏产物的组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超临界CO_2对高酸价麦胚油进行选择住萃取,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压力不同时,萃取物中甾醇的含量不同.且甾醇混合物主要为β-谷甾醇和菜籽甾醇。萃取物的酸价也明显高于高酸价麦胚油。  相似文献   

5.
肖奇志 《广州化学》2010,35(4):35-3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桑叶总黄酮,以得率为指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乙醇的浓度和流量等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温度55℃,乙醇质量分数90%,乙醇流量0.01 mL/min。此条件下桑叶总黄酮得率2.28%。该方法简便、可靠、选择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络合萃取法萃取绿茶中的Cu、Pb和Cd。分别考察了不同改性剂和络合剂、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静态和动态萃取时间对三种重金属的萃取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磷酸三丁酯(TBP)/HNO3为络合剂,乙醇为改性剂,在20MPa、333K、静态和动态萃取时间分别为30min的最佳条件下,Cu、Pb和Cd的萃取率分别为78.3%、73.2%和69.5%。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_2中的丙烯酸聚合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化学工业中的各种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探索无毒无污染的溶剂体系意义重大.近年来,以超临界CO2作为有机反应及聚合反应介质的研究得到了发展[1].超临界CO2作为聚合反应介质有许多优点,无毒、价廉、传质和传热速度快、由于惰性而不会引发链转...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地综述了最近几年来有关超临界CO2流体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成果,展望了超临界CO2化学反应的开发应用前景,试图让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_2萃取姜油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郭振德  张相年  张镜澄 《色谱》1995,13(3):156-160
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从冷冻干燥的姜中萃取出姜油。通过薄层色谱、柱色谱、气相色谱以及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进行组成剖析,并与水汽蒸馏法获得的姜油进行一些比较。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法不仅能获得姜中的挥发油组分,而且能同时获得各种姜辣素成分。此法萃取的姜油目前已鉴定出的组分有97个,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3%左右。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_2技术在高分子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_2的特殊性质,如溶解能力和溶胀能力随压力急剧变化等,总结了它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包括以它为介质的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分散聚合、沉淀聚合反应及RESS技术、分级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PVDF微孔膜的表面接枝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是一种T〉31.1℃,P〉7.38MPa的二氧化碳流体,不仅具有类似于气体的粘度和类似于液体的密度,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控制SCCO2的密度及溶解性.SCCO2对有机小分子具有优良的溶解、扩散和渗透性能,化学惰性,无污染,易于分离,作为一种聚合反应介质,受到学术界日益增多重视.SCCO2极低的粘度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渗透性能,零表面张力使其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润湿和增塑性,这将促进引发剂和聚合单体向微孔膜的外表面及内表面扩散.利用温度和压力改变SCCO2的溶解性能调整单体在聚合物相和SCCO2相之间的分布,进而控制微孔膜内外表面的接枝程度.所以SCCO2接枝聚合反应对于聚合物膜的表面改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中丙烯酸含氟酯疏水改性聚丙烯酸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条件下 ,丙烯酸 1,1 二氢全氟辛酯 (FOA)对聚丙烯酸疏水改性的共聚反应 .发现与通常聚合方法相比含氟丙烯酸酯的产率得到提高 ;反应时间从 2 4h缩短到 4h ;所得产物的后处理也更容易 .同时发现温度对反应有影响 ,含氟酯单体在低温 (T <5 5 0℃ )时活性高于丙烯酸单体 ,在高温 (T >6 0 0℃ )时丙烯酸活性提高较大 .而共聚物水溶液粘度随pH值变化先上升后下降 ,在pH =5 0出现峰值 ,显示其中有分子间缔合存在 .与改性聚丙烯酰胺不同 ,改性聚丙烯酸水溶液粘度随FOA含量的增加而单调上升 ,也证明了分子间缔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孟准  聂俊  何勇 《高分子学报》2010,(6):721-726
探索了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发生光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颗粒的过程.方法为向充满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压反应釜中,同时喷射二氧化碳与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及光引发剂的溶液,溶液与二氧化碳形成均匀的喷雾并进一步通过反溶剂作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形成分散体系,当同步进行紫外光照射时,单体可以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发生光聚合.结果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得到了聚合物微颗粒.研究了不同溶剂及反应原料用量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不同溶剂,将改变反应原料及产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进而改变产物的粒径分布;反应原料用量增加,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减小,导致产物粒径分布较宽。  相似文献   

14.
使用1L的高压搅拌釜,应用气体间歇吸收技术,在温度373-573K,DFLT1.0-4.0MPa,搅拌速度800r/min的实验范围内,测定了CO2在液体石蜡,FT300蜡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实验结果表明CO2在上述蜡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是系数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相似文献   

15.
从超临界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methyl carbonate (DMC),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intermediate for organic synthesis, has been mainly synthesized through non-phosgene route of oxidative carbonylation[1]. Direct synthesis of DMC from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ol is of more significance due to atom economy.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f formulae R2M(OR)2, M(OR)2 or M(OR)4[2,3] were employed as catalysts in direct synthesis of DMC, where an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CO2 insertion into metal-oxygen bond was supposed. Unfortunately, the yield of DMC was low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chemical dehydrants because mainly of thermodynamic limit.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无水相涂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传统纸张涂布中涂料水分对涂布能耗、涂布质量以及对涂布原纸质量的影响,研究了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反应介质,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碳酸钙颜料混合的粉末涂料粒子.通过FTIR、GPC-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对PMMA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体系中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稳定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和聚合产物的分子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10MPa,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8h,单体浓度0.10g/mL,引发剂浓度0.10×10-2g/mL,稳定剂浓度0.06×10-2g/mL时,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较高,同时PMMA的分子量适中,分子量分布窄.SEM观察到混合涂料粒子颗粒均匀,表明颜料在粉末涂料体系中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条件下CO2与CH3OH的催化酯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超临界条件下,采用高压搅拌釜研究了CO2与CH3OH催化合成生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探索了催化剂类型与用量,考察了温度,压力与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定量研究了产物浓度与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的关系,对临界反应现象与反应机理作出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发泡法制备PLGA多孔组织工程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SC-CO2)发泡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多孔支架材料,研究了PLGA分子量和组成、发泡过程温度、压力以及泄压速率等对泡孔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LGA组成中乳酸含量的增加,泡孔平均孔径增大且连通性增强;提高过程压力易形成孔径小且泡孔密度大的微孔结构材料;降低泄压速率,泡孔易合并形成大孔.聚合物处于高弹态时,较低的发泡温度易导致特殊的多面体结构大孔的形成;而当温度较高时,泡孔塌缩形成球形微孔结构,且泡孔尺寸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SC-CO2发泡法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溶剂,避免在高温条件下操作,可以实现5~500μm范围内孔径可控的PLGA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甲烷化机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二氧化碳甲烷化的二种机理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二种机理存在的可能性进了探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甲烷化经过一氧化碳加氢的可能性不大,而经过甲酸根中间体加氢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对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共存时,一氧化碳对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