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车载柔性虚拟仪表的显示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效学研究需要出发,论述了基于3D引擎的虚拟仪表显示与生成方法及相关算法,讨论了虚拟仪表的数据驱动技术,最终实现了基于3D图形引擎的柔性车载虚拟仪表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生成逼真的仪表外观,并且能够模拟多种真实车型的司机室仪表类型,从而可以根据实验需要灵活的对司机室仪表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2.
曹冬冬  秦红 《科技资讯》2012,(20):22-23
本文研究和设计一种能够应用在WinCE设备平台的OBD汽车虚拟仪表方案,将OBD的诊断结果以虚拟仪表图形的方式在WinCE平台上显示。通过对OBD系统所使用的通信协议、九种诊断模式,以及WinCE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应用程序结构的研究,为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汽车传统仪表的分析比较,根据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PC/104系统的车载虚拟仪表的设计思想和车载虚拟仪表的总体设计方案、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并成功地研制出实验样品.该车栽虚拟仪表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可对车况进行实时监控、显示,对超限工况报警和自动记忆存储,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扩展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控制单元数目的不断增多,汽车电控系统结构日趋复杂.针对某天然气城市客车设计了一种基于车载网络的灵活性强、可靠性高的数字仪表系统,该系统开发采用了组件化设计方法,基于HCS12嵌入式处理器,通过CodeWarrior软件开发平台和Vspy3故障诊断平台实现系统的快速开发.系统中包括基于CAN的仪表信息模块和步进电机式仪表盘,不仅可以直观地显示车辆运行信息,还能够通过总线接口实现故障诊断.试车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以太网智能测控系统中虚拟仪表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顺应当前以太网测控系统的发展新趋势,提出了一种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的智能测控系统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Java技术的网络化测控虚拟仪表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主要功能模块,并最终实现了一个基于虚拟仪表思想的软件平台,应用结果表明运用Java和虚拟仪表技术的平台软件通用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了测控系统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电磁系仪表在实际测量中存在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误差计算公式确定了影响各种误差大小的因素。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将电磁系仪表的测量误差降低到最小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UG二次开发及MFC在虚拟仪表仿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G具有强大的建模、装配、分析功能,但缺少动态仿真功能,着重论述了利用UG/OPEN API、MFC(Microsoft fundament class)及UG/Open MenuScript开发虚拟仪表动态仿真系统的方法,并以一个完整的应用实例对该方法加以说明,该方法在产品设计及评价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路由技术已不能适用于动态分布式网络(如车载通信网络)的现状, 提出一种基于DSR分层机制的移动代理路由策略(NCM-DSR), 并将所提出的NCM DSR协议分别与加入移动代理的DSR协议(MA-DSR)和DSR协议进行比较.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NCM-DSR协议降低了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进一步减少了路由请求次数, 包的提交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更适于车载通信网的实时通信.  相似文献   

9.
黄丽贞 《科技信息》2010,(21):J0166-J0166
在进行电气测量时,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及人的主观判断的局限性,无论我们怎么样测量或用什么测量方法,测得的结果与被测量实际数值总会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称为测量误差。根据误差性质的不同,测量误差一般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失误差。测量人员在工作中应正确了解测量仪器的特点以及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正确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尽量减少误差并剔除误差,这样能确保我们的测量质量。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仪表仿真技术研究一直是航空仿真领域中热门研究课题。文章研究了某型飞机虚拟仪表在Creator/Vega开发环境下利用DOF技术的快捷实现方法,讨论仪表的数据驱动技术,应用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仪表的实时仿真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开销小、延迟低特点,平均帧率达到30 fps以上,满足实时交互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减小空气阻力、使列车具有正的气动升力,根据给定的列车横断面,设计3种磁浮列车流线型头部外形。利用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包括TR08磁浮列车在内的4种高速磁浮列车周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磁浮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气动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及列车以430km/h运行时的交会压力波幅值。此外,为优化气动外形方案,对3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线型头部长度的增加,列车空气动力性能提高;在车头流线型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最大纵剖面轮廓线曲率的变小,交会压力波降低,水平投影轮廓线变宽,列车阻力增加;最优方案为列车交会压力波和空气阻力均较小、流线型头部为扁梭形的方案三。  相似文献   

12.
虚拟仪器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室虚拟仪器的开发研究正在逐步成为实验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介绍了虚拟仪器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环境,阐述了开发实验室虚拟仪器的重要性,最后给出了使用LabWindows/CVI设计虚拟信号发生器和虚拟示波器的实例.结果表明,开发工作是成功的,虚拟仪器具有传统仪器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虚拟仪器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虚拟仪器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是现代仪器仪表发展的重要方向.回顾了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评述了国内外虚拟仪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虚拟仪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四轮结构汽车的车体动力学模型,包括运动模型、方向系统模型和速度系统模型,根据室外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室外移动机器人仿真试验系统。该系统在设计上完全采用真实的接口,车体模型仿真真实车辆,使得上层算法程序能够“透明”地控制仿真车体而不作特别的区分。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有较好的扩充性,能够适用于各种车体模型。实验证明,该系统仿真结果可信度高,与实际结果吻合度好,做到了实时仿真,为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灵活方便的试验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汽车仪表难以满足纯电动汽车仪表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CGS软件环境的纯电动汽车智能仪表设计与实现方案。首先给出了纯电动汽车智能仪表的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在MCGS嵌入版组态软件环境下完成仪表图形界面的设计,并且基于Freescale MC9S12DG128B单片机设计了纯电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扩展CAN总线实现纯电动汽车主控制器与智能仪表的通信。研究结果表明:该智能仪表实现了车辆运行信息的图形化和数字化显示,并具有数据存储再现功能;与传统汽车仪表相比,该仪表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可视性好、功能丰富和人机交互能力强等优点;同时,由于仪表的嵌入式系统平台资源丰富,使得智能仪表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各类纯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思想和在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中的作用,给出了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某无人机虚拟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的基本方法,具体说明了该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的实现途径,最后给出了系统将来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安全性研究的不断发展,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汽车侧面碰撞的研究除了实车和台车碰撞试验方法外,计算机仿真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按照欧洲ECE R95的要求,针对某国产汽车建立了完整的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汽车侧面碰撞结构耐撞性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汽车碰撞变形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应用于动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多种轿车车身碰撞过程进行了建模、模拟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碰撞在时速65km/h以下,撞压量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呈线性,其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试验统计结果相吻合;而在较高速度碰撞时,非线性特征逐渐增大,碰撞总撞压量与碰撞相对速度呈准线性关系,二者之比称撞压系数,为0.9-1.7,非线性的影响约5%。同时给出了其判速方程,所得碰撞的撞压变形规律,特别是判速方程和撞压系数在汽车结构设计和交通事故分析中具有实用价值,巳在多起疑难事故分析中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智能交通中汽车防追尾碰撞预警技术难以准确获取车辆间相对加速度,从而影响预警准确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卡尔曼滤波的相对加速度估计方法.首先建立准确描述车辆间相对加速度变化的车辆相对运动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递推方法初步估计出相对加速度值.然后进一步结合相对速度信息,利用第二级卡尔曼滤波估计相对加速度的误差,对初步估计的相对加速度值进行修正,从而获取较为准确的相对加速度信息.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好,加速度估计误差小于0.5 m/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