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世强 《大学化学》2003,18(1):29-31
结合当代化学化工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提出改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在更新教学内容 ,构筑富有先进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促进理工结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工程技术观点和技术经济观点 ,改进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贾志谦 《化学教育》2014,35(16):13-15
在讲授化学工程基础课程中,通过复习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课程中的共性规律和方法,将其分为理想化方法、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因次分析法、分类研究法、图解法、边界层理论、操作极限、对数平均值等内容,并增加不同单元的典型例题巩固已授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深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谢在库 《催化学报》2013,(1):209-216
闵恩泽先生曾经指出: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对研发新技术及其实现工业应用至关重要.将高性能催化材料和化学工程技术的结合是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传统的石油化工领域引入和集成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过程,可有力地推动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在多孔催化新材料及若干石油化工关键催化技术的创新实践进行总结,包括多孔复合催化新材料与工业催化反应的结合、绿色反应工艺与催化剂、过程耦合与强化等几个方面,凝练了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结合与应用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需要自主发展煤炭间接液化工业化技术,以缓解油品供应的紧张局面,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厂的运行,掌握了成熟可靠的费托合成催化剂技术和大型合成反应器技术,正在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合成油商业厂.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发展状态,评述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费托合成反应机理、催化剂研制、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系统工艺集成、油品加工等方面从基础到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建设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商业厂需要解决的关键基础和工程技术问题,并对我国未来煤制油产业化发展的前景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强调基础研究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介绍我国近年来基础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 ,呼吁在基础研究中大力倡导创新文化 ,提出了目前化学界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层层自组装膜的研究:从基础到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层自组装是利用分子间的静电、氢键、共价键等相互作用将高分子组装成膜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膜组分及厚度可控等优点,在器件制备、表面改性及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我们在层层自组装膜的基础研究及应用领域均进行了一些探索,首次将氢键和共价键层层组装技术从二维体系扩展到三维体系,成功地制备了氢键和共价键键合的层层组装的空心微胶囊;提出了制备单一组分层层自组装膜的通用办法;对以聚乙烯基吡喏烷酮/聚丙烯酸膜为代表的氢键自组装膜进行了详细研究。首次以可逆共价键-苯硼酸酯键为驱动力进行层层组装,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层层自组装膜的概念。利用动态膜逐步解离的特性提出了新的药物释放方法,同时,利用层层自组装水凝胶膜的刺激响应性还提出了新的可快速响应的光学传感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其优异的发光性质,荧光纳米簇在分析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荧光银纳米簇因具有尺寸可调、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而被大量关注.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工作,对荧光银纳米簇的合成、光学性质及分析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胡凌 《高分子学报》2019,51(2):96-108
数字经济研究者往往忽视了推动生产要素背后的力量,即那些汇集众人之力产生大量交易和相关数据,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使生产/交易更加自动化和高效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不断演进生成的“平台”。有必要探讨(特别是中国语境下)互联网平台的一般性理论,将资源、数据、算法和基础服务视为构成平台经济的核心要素,希望加深对平台经济的理解。除了传统上讨论较多的资源、数据、算法外,应将平台基础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这是推动创新的引擎,也是影响互联网治理规则和监管的重要要素。监管的目标是使整个经济具有活力,不仅涉及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还包括在平台之间推动资源的有序自由流动。因此,未来互联网监管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推动资源有序流动和增强平台基础服务能力上面。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直接催化转化制乙二醇是一条极具吸引力的生物质转化途径,有助于减轻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综述了从该反应途径的发现到获得高效、高稳定性催化剂的快速发展过程。基于对钨基催化剂的大量研究结果,本文讨论了反应机制,明确了反应路径、催化剂状态、钨物种及加氢催化活性中心各自在串联反应中的作用。围绕该反应过程的工业化应用需要,讨论了有关原生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催化转化以及高效反应过程的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将纤维素催化转化制乙二醇过程与生物质发酵制丙酮-丁醇-乙醇的生物炼制路线进行整合,构建出一个理想的反应过程潜在应用范例。最后,对纤维素催化转化制乙二醇反应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李大东 《大学化学》1995,10(2):6-11
本文扼要介绍了设计RN-1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重点阐述了基础研究所提供的科学信息,对开发RN-1催化剂以及迅速使其系列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晓晶 《化学教育》2019,40(22):7-10
回顾了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节点和基于这些成果的实用化研究,旨在理解为什么是3位科学家(John B.Goodenough,M.Stanley Whittingham,Akira Yoshino)分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2.
曹福臣  贺天平 《化学通报》2022,85(8):1009-1015
2011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姚裕贵教授从理论上对二维锡进行了研究,首次预测了二维锡是一种拓扑绝缘体。至2013年,二维锡的理论研究已较为成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教授基于锡的拉丁文stannum和二维烯材料2D-Xene后缀组合正式提出了锡烯(Stanene)的概念。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的贾金锋教授等人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Bi2Te3(111)衬底上首次成功地生长出了二维锡烯。随后,锡烯在不同衬底上相继生成,其制备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人们也在制备探究中逐渐发现,锡烯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质,在众多领域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锡烯的发展史重新诠释了二维材料的发展机制,为新型二维材料的预测、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光引发交联及其工业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作者近年来在聚乙烯光引发交联及其工业应用研究的系统工作,评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主要突破性成果,简要介绍了聚乙烯本体光交联的强化引发体系、光交联机理、交联点微结构和晶体形态结构及其性能特征,介绍了光交联聚乙烯电缆新技术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基础化学分析实验课程,详细阐述了PBL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课堂实施方案,并归纳总结了课程建设过程的经验与不足。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采用PBL法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过程的主体,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动手能力及张卓旻*,黄路,李攻科*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广州510275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刘静 《化学教育》2019,40(20):1-12
镓是第一个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在自然界中证实的元素,是室温下电导率和热导率均为最大的液态物质,镓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电子工业“脊梁”。近十几年来,镓的更多应用潜力被发掘出来,在电子工业、散热、增材制造、柔性机器、生物医学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近红外无创伤血糖浓度检测的基础研究中,对于多组分的混合物的分析,常因光谱与样品浓度之间呈现非线性响应,使得基于线性模型的校正方法失效。本文讨论了非线性校正方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RBFN )的有效性,并与线性校正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作了对比研究。验证实验所用样品为①葡萄糖水溶液②包含牛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葡萄糖水溶液,结果表明:在①实验中PLS模型和RBFN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8.2、8.9;在②实验中分别为15.6、8.8。可见在样品组分增多时,RBFN算法较线性PLS方法建立的模型预测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限域化学研究的是对象在纳米尺度限域空间内的化学行为。限域空间内的化学环境不同于常规本体溶液,因而会出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反应选择性增强、活性增加、稳定性提高。本文结合笔者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对限域化学领域碳基功能材料的限域策略,包括限域界面诱导、限域化学组装印刷及三维多孔受限体系作简要介绍,并阐述了其在催化、储能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限域化学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期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聚氯乙烯攻关任务到聚合反应工程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祖仁 《高分子通报》2005,(4):110-115,109
根据十多项聚氯乙烯国家攻关任务,抽提出聚合反应工程基础研究课题。融合聚合化学、工艺、工程三方面内容,提出聚合机理和成粒机理两条主线,深入研究聚合速率、聚合度、共聚物组成等动力学问题,悬浮和微悬浮聚合的微观和宏观成粒机理,以及聚合釜传热、搅拌混合和放大技术,而后更有效地解决聚氯乙烯新品种开发和聚合釜放大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入手,着重讨论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阐述擂台式教学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