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但世辉  李斌 《化学教育》2012,33(7):64-64
教材中[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过程中,由于反应放热致使气体膨胀,产物HCl气体溢出瓶口成雾状,形成的盐酸酸雾并未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排进大气;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闻到Cl2的刺激性气味,原因在于集气瓶内的Cl2也会由于受热的缘故溢出,更容易造成空气的污染,同时也对师生的健康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2.
刘长军 《化学教育》2005,26(Z1):148-149
由2005 年京沪高速淮安氯气泄漏或2004 年四川天原化工氯气爆炸事件引入,展示图片和录像,引发学生的震撼,定格图片后提出,有消防员向天空以水幕阻止氯气的扩散引入:氯气能与水反应吗?  相似文献   

3.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制—S_N1、S_N2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卤代烃的亲核取代过程是遵循S_N1还是S_N2机制,将依赖于卤代烃的结构、试剂的亲核性及溶剂等多种因素。本实验主要考查卤代烃的结构对S_N1、S_N2反应速率的影响。本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和不断更新、充实有机实验的目的,几年来我们把这方面的内容引入到基础有机实验中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和  相似文献   

4.
丁家喜 《化学教育》1986,7(4):46-46
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下右图。二、实验步骤 1.在烧杯里装入蓝色的硝酸铜溶液,在锥形瓶中充满黄绿色的氯气,塞上单孔橡皮塞。 2.取几小块木炭放在坩埚中烘烤一下,以便赶走木炭多孔缝隙中的空气,使其有更好的吸附作用,待木炭冷却后,立即投入锥形瓶中,紧塞橡皮塞,轻轻振荡锥形瓶,使氯气和木炭充分接触,就能看到锥形瓶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扩大知识范围,以及获得实验方面的技巧,本组同志结合教材,有计划的开展了课外活动。讲到克分子溶液时,指导同学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讲到氯气时指导同学们制取漂白粉;讲到酒精时就进行酿酒活动;讲到醛类银镜反应,和醣类时,结合进行制镜子与制葡萄糖、人造丝、棉胶、无烟火药等活动。这样不但巩固和扩大了同学们的化学知识,同时增加了对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面的认识,对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具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举出几个课外活动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以供同志们参考。(一)制取漂白粉:当同学们学习了氯与消石灰作用能产生漂白粉时,为使同学理解漂白粉工业生产的主要工厂设备、生产过程和生产原理,以及它的漂白性质。我们在课外活动小组里进行了制取漂白粉。原料:二氧化锰22克浓盐酸100毫升生石灰35克  相似文献   

6.
对2位男性个体的手部人体气味分别于同一天、半年后、一年后和15个月后采样,运用SPME-GC/MS法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所得样品色谱图和样品中共有成分相对峰面积比的异同并使用相似度分析法对人体手部气味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个体的人体手部气味具有稳定性,不同个体的人体手部气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杨正钊 《化学教育》1980,1(5):40-40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般用加热五氧化二碘产生氧气和碘来证明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我们用氯气氧化碘的方法制取五氧化二碘,药品方便,操作简单,效果亦好.  相似文献   

8.
化学通报1956年9月号62页,所刊登的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和漂白粉的实验,经过我们实验后,说明这样实验装置在电解部分是较好的,但是在制备漂白粉的部分还不够好,我们认为在前一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一下更好,因为以前设计还有以下缺点:(1)氯气出电解槽后,经玻管进入广口瓶,而在玻管中有水珠,这一设计和工业上要求,就不符合,因为工业上要求氯气是干燥的。  相似文献   

9.
氢氯混合气光照爆炸是氯气性质的重点难点之一,该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此实验,对于学生掌握氯气这一性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张改花 《化学教育》2003,24(7):70-70
氢氯混合气光照爆炸是氯气性质的重点难点之一,该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此实验,对于学生掌握氯气这一性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10,31(5):76-77
1 关于"氯水"的颜色 高一化学教材指出: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不过实验者要注意,氯水颜色的深浅跟氯水溶液的浓度和厚度有关.假设氯水的浓度相同,如图1所示观察部位1、2、3、4的颜色,要比观察部位5的颜色要深得多.  相似文献   

12.
王文娟  魏锐  于成玉 《化学教育》2017,38(17):60-63
通过运用自封袋和塑料点滴板等微型装置设计实验,并选用浓度较稀的盐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反应来制取氯气,采用滤纸来扩大性质实验中溶液的接触面积,可以很好地完成氯气的氧化性、氯气与碱反应、氯水的漂白性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实验。该微型实验设计绿色环保,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3.
刘强  王磊  张小平 《化学教育》2004,25(5):54-54,56
氯气的制备及其化学性质的研究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然而,氯气的毒性和危害是学生亲自进行氯气制备和性质实验的最大障碍。本文运用微型实验的思想对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装置进行了精心设计,大大降低了氯气的危害程度,达到了能让学生安全操作的水平;同时,该套实验装置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体气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已经沿用了利用狗的高灵敏嗅觉来追踪及辨识罪犯.但至今对人体气味中所包含的化学成分难以进行一一确认,通过其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来区分和认定不同个体更是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氯气是有毒的。氯气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剌激作用,吸入呼吸道,氯气立即附着在粘膜上,部分与水作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后者很不稳定,有很强的氧化性,对粘膜有强烈的烧灼、剌激和氧化作用,表现为眼、鼻、喉剌痛,咳嗽,流泪以及支气管炎、肺气肿。严重时,甚至窒息、死亡。在空气中,如果含有万分之一的氯气,就会严重地影响人的健康。氯气浓度为40~60mg/m3时,只要半小时至一小时,就有生命危险。吸入高浓度氯气,只要几分钟便会出现“电击式”死亡。在使用或制造氯气的工厂中,空气里氯气的含量最高不应超过1mg/m3。一旦发生氯气中毒,应把患者…  相似文献   

16.
以含量30 g/L的苯酚水溶液为模型,提出氯化联合氧化工艺,实现对高浓度含酚废水中苯酚的转化回收及残余酚类的氧化脱除。 首先以pH值作为指示,向溶液中引入足够量的氯离子和氢离子,通过加入氯酸钠与之反应定量产生氯气;在所控制的实验条件下,氯气与溶液中的苯酚选择性反应转化为低溶解度的三氯苯酚沉淀,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面积归一法测得其含量可达97.76%;过滤所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降低至1125 mg/L,苯酚回收率约98.7%。 采用Fenton氧化技术对该滤液进行氧化降解,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pH=3、Fe2+浓度为1 mmol/L下,H2O2用量为15 mL/L时,残余的氯酚类即可以被有效降解,降解后的水样经调碱性将铁或亚铁离子沉淀后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联合处理后,水样COD减小到52 mg/L,该值满足国家工业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化学实验中排放到实验室空气中毒气的含量,使有关这方面的演示实验,能改为同学自己操作的分组实验,以增强我们的感性认识和实验能力,我选择了卤族中氯气性质的有关实验,加以改进,将原来由集气瓶收集氯气的方法,改为用18×180(实际容量为32ml)的试管进行收集,在相同的实验室条件下,获得了相同的实验效果。经我多次反复测定,改进后实验室空气中氯气实际含量平均为0.32ppm,小于允许浓度1ppm,因此使这一重要的基础实验直接由学生分组进行成为可能,对增加和加强分组实验,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氯气有毒及其与金属反应易于泄露等实验不足,设计了氯气制取、氯气与金属反应和氯水成分探究的全封闭实验。其中,氯气与金属的反应采用原位电加热的方式,加热速度快,金属在氯气中的燃烧现象明显,且能快速识别产物,有效地消除了因加热带来的氯气泄露问题;氯水成分的探究是通过青霉素瓶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整个实验仪器常规,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操作容易,现象明显,安全无污染,非常适合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19.
环十二碳酮(1)与苯基乙二醇(2)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的反应粗产物具有浓郁的花香,最初我们以为这种香气来源于缩酮2-苯基-1,4-二氧杂螺[4,11]十六烷(3):但该反应粗产物经反复重结晶后得到的无色晶体却没有香气、经红外、~1H核磁等谱图及碳氢分析鉴定该无色晶体确是缩酮3.既然缩酮3没有气味,则反应粗产物的香气必然来自反应中的副产物。薄层色谱分析表明,该反应中副产物较多。我们猜测,副反应可能主要来自2。  相似文献   

20.
蔡宣步  冯文俊 《化学教育》2020,41(21):67-70
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氯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考虑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是不够的,氯三离子(Cl-3)的平衡和盐析效应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工业数据和实测数据探究不同情况下氯气溶解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氯气在水溶液中溶解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