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准设计评价目标是有效开展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保证。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的制订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依据学习活动承载的素养功能和水平,结合相关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准确定位评价角度和评价水平。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课时教学为例来说明评价目标的科学制订和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2.
李斌  李继良 《化学教育》2020,41(3):52-60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借助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根据“表现性评价”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内涵,从“获取推理证据”“基于证据推理”“建立认知模型” “基于模型认知”等4个维度提出表现性评价量规,以 “空气”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例,设计表现性任务。介绍了在“空气”第1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基于表现性评价观测学生课堂表现,并根据学生素养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展开“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我校承担了“山东省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创新性课堂教学研究”任务,“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二级子课题列入研究计划中,3年多来,我们在创新性课堂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初步成绩。  相似文献   

4.
张纯佩 《化学教育》2021,42(19):36-41
在搭建初中定量实验分析的思维模型的基础上,以“测定混有碳酸钠的氯化钠样品中碳酸钠含量”教学为例,在 “总问题”与“子问题”驱动下,引导初中生逐步建立解决定量实验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升对定量实验的设计、评价与改进能力,形成具有迁移价值的关键性能力。  相似文献   

5.
黎意敏  陈博 《化学教育》2020,41(10):54-60
利用化学教学设计评价量表(CTDES),对广州市某高校86名化学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完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现师范生在“认知与元认知”“社会文化与情感”“科学描述与应用”指标表现中等,在“一致性”指标表现较好。师范生在对“理论化学”和“描述化学”类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时,在“认知与元认知”“社会文化与情感”“科学描述与应用”3个指标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水平做出评判的评价方法。在“分子和原子”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实验探究、模型分析或图示表达等多种活动表现评价方法,深化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化学学科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借鉴香港高中化学学科校本评核方法设计“教、学、评”活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和实验能力发展。介绍了香港高中化学学科校本评核框架及准则,以人教版《化学1》(2003年课标本)“铁盐和亚铁盐”为例,结合2017年课标设计实验评价量表,通过实验活动串联教学任务,以期实现教、学、评目标。通过评价反馈,促使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表现,为教师的化学教学实践提供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必修阶段“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位构性”系统模型与学科能力活动任务相结合,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预设学生的表现水平,设计各课时的评价任务,过程性地诊断学生在各个课时中“位构性”模型建构与学科能力的发展水平,描述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促进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归纳出以“位构性”模型建构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对日后开展“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够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素清  梁华定 《化学教育》2020,41(24):30-36
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一核心、二目标、三探索、四构建”的教学策略。实施结果表明,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核心知识,以“具有解决复杂制药工程、化工工程、材料工程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2个具体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等3种教学改革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衔接的立方书、立体化线上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及过程和结果相融合的SPOC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体系4种教学举措,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骗局”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高校科普工作者可以在解密这些“骗局”中,推广化学科普知识。围绕5W 模式--“谁来科普”“要科普给谁”“如何科普”“科普什么”和“科普效果如何”等5个问题,尝试建立一种在解密“骗局”中推广化学科普知识的新思路。具体为: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重点科普对象,构建“老师+学生”共同实施、现场演示与讲解并重、新旧媒体联合传播、“效果指标体系”评价的科普模式,实现精准化学科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秦蕾 《化学教育》2017,38(5):40-43
在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中,分别通过新授课、概念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阐述如何遵循认识发展来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诠释“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和“教学发展”的问题,凸显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邹紫微  王全  王磊 《化学教育》2021,42(21):7-16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构成对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标分析,基于学科能力模型明确了高中必修学段“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核心知识与活动经验、认识方式、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学科能力活动及其表现等4个维度的具体内涵,系统建构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模型。  相似文献   

13.
马佳  梁凯  王澜  谢佳君  张晓红 《化学教育》2022,43(16):65-75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内涵构成及其活动表现模型”,分析北京市近3年高考试题,总结北京高考对学生的要求;设计了高三三阶段复习计划,并以第一阶段复习为例,展示大单元复习教学整体设计、高三统练整体规划和试题设计;分析统练中学生各能力要素和知识主题的得分率,形成针对年级的评价、针对教学班教师的评价、针对个体学生的个性化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和必然要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对本科人才培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搭建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训练体系,“以拓展学术视野为核心”的国际化培养体系,“以调动教师教学投入为核心”的评价激励体系,“以提升创新意识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等措施,实现高校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的有效性,在课堂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系统分析量表,并结合具体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从计划制订的主体、计划制订的过程、计划内容本身等3个方面解析了“制订计划”环节。结果启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系统分析量表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特别是其“制订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刘东方  王磊 《化学教育》2012,33(9):44-49
科学探究能力构成要素的不明确使得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缺乏实效性。对国外科学课程文件中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频次统计,得出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体系:提出问题能力由“发现并建构明确的问题”等4个要素构成;猜想与假设能力由“基于观察和所学科学知识进行预测,建构可验证的假设”等4个要素构成;制定计划能力由“确定定性和定量方法”等6个要素构成;进行实验能力由“按照设计程序进行实验”等10个要素构成;收集证据能力由“用硬件)如计算机)和软件、电子资源收集和存储信息”等4个要素构成;解释与结论能力由“分析、推理证据的规律,通过归纳、演绎得出结论”等5个要素构成;反思与评价能力由“评价结论和观点正确性和局限性”等6个要素构成;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由“口头进行探究实践报告,并准确地、有逻辑性地运用语言”等7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7.
张青杨  梁德娟 《化学教育》2020,41(21):16-21
以“纽扣镀铜”为项目学习主题,以功能导向的电解原理、电镀装置、电镀影响因素、产品评价等为项目学习活动内容,呈现“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电解池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孙旭  李佳  徐东方 《化学教育》2019,40(21):9-14
为落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倡导的“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围绕“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思维过程、素养达成等方面的核心要素,形成了以1个核心、4个维度、20项指标为基本框架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并采用专家咨询、课例检验等方法使该评价体系更趋科学、全面、规范。  相似文献   

19.
黄海清 《化学教育》2021,42(7):8-14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科书(2019年版)“实验”和“实验活动”栏目的实验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Herron修正的“实验活动探究层次分类法”(LOLA)和笔者提出的“学生实验行为要求分类法”(RSBLA)对其进行分析,并与2007年版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2019年版教科书的实验活动探究层次处于层次1和层次2,学生行为要求为“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回答与实验有关的问题”和“设计实验”。卡方检验表明,2019年版教科书和2007年版教科书“实验”栏目的实验活动探究层次分布比例和学生实验行为要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吴海萍 《化学教育》2018,39(19):23-27
以“基于桃酥烘培配方的实验探究”单元课的设计与实施为例,从情境素材的选取、课堂问题的设计、课堂任务的确定、学习活动的设计、持续性评价方案的设计等方面论述了促进“深度学习”教学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