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MPc-PcM(M=V、Cr、Mn、Fe、Co、Ni、Cu)是催化H_2S液相氧化反应的良好催化剂,且其催化活性顺序为Co>Ni>V>Fe>Cu>Cr>Mn.采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INDO/S)分析了其前线分子轨道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这几种MPc-PcM的LUMO轨道皆为有金属离子参与形成的π轨道,但HOMO轨道间的差异却很大.M=Co、Ni、Cu、Cr时,其HOMO为π轨道;而M=Fe、Mn时,其HOMO却为σ轨道.正是在前线分子轨道的轨道类型、共轭程度及金属轨道贡献三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才导致MPc-PcM的催化活性顺序并非按中心金属离子价电子层d电子数的递变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林秋月  李伟琦 《分析化学》2000,28(6):706-708
研究了(NH4)2SO4-Zincon(锌试剂)-Tween-80体系萃取分离金属离子Cu(Ⅱ)、Co(Ⅱ)、Ni(Ⅱ)、Zn(Ⅱ)、Cd(Ⅱ)、Mn(Ⅱ)的行为。试验表明,Cu(Ⅱ)、Co(Ⅱ)、Ni(Ⅱ)在pH6 ̄9范围内,与Zincon形成的螯合物可被Tween-80相完全萃取,而Zn(Ⅱ)、Cd(Ⅱ)、Mn(Ⅱ)基本不被萃取,进而实现了Cu(Ⅱ)、Co(Ⅱ)、Ni(Ⅱ)与Zn(Ⅱ)、Cd(  相似文献   

3.
林秋月  李伟琦 《分析化学》2000,28(7):883-886
研究了(NH4)2SO4-Zincon(锌试剂)-Tween80体系萃取分离金属离子Cu(Ⅱ)、Co(Ⅱ)、Ni(Ⅱ)、Zn(Ⅱ)、Cd(Ⅱ)、Mn(Ⅱ)的行为。试验表明,Cu(Ⅱ)、Co(Ⅱ)、Ni(Ⅱ)在PH-6-9范围内,与Zincon形成的螯合物可被Tween80相完全萃取,而Zn(Ⅱ)、Cd(Ⅱ)基本不被萃取,进而实现了Cu(Ⅱ)、Co(Ⅱ)、Ni(Ⅱ)与Zn(Ⅱ)、Cd(Ⅱ)、Mn(0  相似文献   

4.
邓凡政  石影 《分析化学》1997,25(2):215-218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硫酸铵-铝试剂体系中Fe(Ⅲ),Al(Ⅲ)、Cu(Ⅱ)、CoⅡ)Cd(Ⅱ)Mn(Ⅱ)、Ni(Ⅱ)的萃取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在PH5.0-6.5HAc-NaAc缓冲溶液中,Fe(Ⅲ)、Al(Ⅲ)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Cu(Ⅱ)、Co(Ⅱ)Cd(Ⅱ)Mn(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实现了Fe(Ⅱ)与Cu(Ⅱ)Co(Ⅱ)Cd(Ⅱ)Mn(Ⅱ)及Al(Ⅲ)与Fe(Ⅲ)Co(Ⅱ)、Cu(  相似文献   

5.
应用INDO/S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簇合物离子Mo3S和Mo3S4Mn+(M=Fe、Ni,n=4;M=Cu,n=5)分别进行分子轨道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簇离子中的原子表观电荷和成键指标,说明Fe、Ni、Cu+与Mo3S成键作用的相对强度依次是Fe-Mo>Ni-Mo>Cu+-Mo。比较了用含组态作用的INDO/S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跃迁能与实验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值,并讨论了吸收峰归属情况。对于M为Fe、Ni的簇离子Mo3S4M4+,最低能量的电子跃迁吸收峰起源于异金属间电荷转移跃迁(MM’CT);而Mo3S4Cu(5+)簇离子观察到的吸收峰主要是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由Cu+离子到Mo3S的电荷转移跃迁谱线,大约在46000cm-1以上才能观察到吸收峰。从Mo3S4Fe4+次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500cm-1与Mo3S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900cm-1比较,表明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都能证实簇离子Mo3S4Fe4+在能量为16600cm-1处的吸收峰是起因于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NH4)n[LaSb9W21O86M3]·xH2O(M=Mn,Co,Ni,Cu,Zn,Cr,Fe),通过元素分析、183WNMR核磁共振谱、可见光谱、电化学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谢复新  陈东 《应用化学》1993,10(5):57-60
将两种N-乙酸取代氮氧杂大环固载(键合)于硅胶上,制得了硅胶固载大环(SGBMC)。研究了它们与Co(Ⅱ),Ni(Ⅱ),C(Ⅱ),Zn(Ⅱ)的配位性能,容量、选择性以及SGBMC的再生。结果表明它们对Cu(Ⅱ)有良好的配位选择性,且配位后的金属离子易为稀盐酸洗脱,SGBMC至少可重复使用5次。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NH4)n[LaSb9W21O86M3]·xH2O(M=Mn,Co,Ni,Cu,Zn,Cr,Fe),通过元素分析、^183W NMR核磁共振谱、可见光谱、电化学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运用离散变分X_α方法对双核金属酞菁(M=V~(2+)、Cr~(2+)、Mn~(2+)、Fe~(2+)、Co~(2+)、Ni~(2+)、Cu~(2+)、Zn~(2+)等)系列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得到了其费米能级。总态密度、前线轨道布居等,讨论了它们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报道9种新的过渡金属[Cr(Ⅲ)、Mn(Ⅱ)、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五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双核配合物的研究。变温磁化率分析结果表明,双核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对于二价过渡金属离子,磁交换作用大小为.对配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和农药活性测定,发现部分配合物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邓凡政  石影 《分析化学》1998,26(9):1115-1117
在pH4.0~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o(Ⅱ),Fe(Ⅲ),Ni(Ⅱ),Cu(Ⅱ)等金属离子与亚硝基R盐可形成稳定络合物,加入HCl适当提高溶液酸度(HCl浓度在0.3~0.6mol/L)用聚乙二醇2000(PEG)-硫酸铵-亚硝基R盐体系萃取,Co(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Fe(Ⅲ),Ni(Ⅱ),Cu(Ⅱ)基本上不被萃取,实现了Co(Ⅱ),Fe(Ⅲ),Ni(Ⅱ),Cu(Ⅱ)  相似文献   

12.
硫酸铵-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浮选 Cu(Ⅱ)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在少量抗坏血酸存在下,硫酸铵-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浮选Cu(Ⅱ)的行为。Cu(Ⅱ)被抗坏血酸还原为Cu(Ⅰ)后能与SCN-生成CuSCN沉淀。该沉淀可以被萃取浮选在乙醇与水两相界面之间。PH1~4时,能使Cu(Ⅱ)与常见离子Fe(Ⅲ)、Co(Ⅱ)、Ni(Ⅱ)、Mn(Ⅱ)、Zn(Ⅱ)、Cd(Ⅱ)、Cr(Ⅲ)、Mo(Ⅳ)分离。  相似文献   

13.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 篱子(M^2+=Cu^2+,Co^2+,Ni^2=,Zn^2+,Cd^2+)与核酸碱基(P=腺嘌呤,胞嘧啶)形成的二夫配合物以及与腺甘-5'-三酸(ATP)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酚物的稳定性用平衡常数ΔlgKM大,这可能与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存在配体间的芳环堆积、氢键作用以及πA-πB协同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StudiesontheReactivitiesofUndecatungstogallatesK_n[GaW_(11)O_(39)M(H_2O)]·xH_2O(M=Mn,Co,Ni,Cu,Cr,FeorZn)LIUJing-fu,ZHANXiao-p...  相似文献   

15.
钯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环己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了由不同金属酞菁(MPc,M=Fe,Co,Cu)氯代金属卟啉(MTPPC.,M=Fe,Cr,Mn)和Pd(OAc)2(醋酸钯)/HQ(氢醌)组成的催化体系对环己烯氧化成环己酮的催化活性。表明,在乙腈酸性水溶液中,Pd(OAc)2/HQ/FePc催化体系对环己烯氧化合成环己酮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30min内环己酮收率可达84%,选择性>98%,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邓凡政  石影 《分析化学》1995,23(7):832-834
本研究了聚乙二醇(PEG)-(NH4)2SO4-铬黑T(EBT)体系对Fe(Ⅲ)、Co(Ⅱ)、Ni(Ⅱ)、Cu(Ⅱ)、Cd(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结果表明,在pH7 ̄11的NH3·HNHCl缓冲溶液中,Fe(Ⅲ)、Co(Ⅱ)、Ni(Ⅱ)、Cu(Ⅱ)可被聚乙二醇(PEG)相萃取,而Cd(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Cd(Ⅱ)与Fe(Ⅲ)、Co(Ⅱ)、Ni(Ⅱ)、Cu(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17.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金属离子(M~(2+)=Cu~(2+),Co~(2+),Ni~(2+),Zn~(2+),Cd~(2+)与核酸碱基(L=腺嘌呤,胞嘧啶)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以及与腺昔-5’-三磷酸(ATP)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平衡常数表示。结果表明:ΔlgK_m比咪唑或氨的相应配合物ΔlgK_m大,这可能与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存在配体间的芳环堆积、氢键作用以及π_A-π_B协同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PhaseTransferResearchforHeteropolyanionsContainingCr(Ⅲ),Mn(Ⅳ),Co(Ⅱ),Zn(Ⅱ)ZHANGShu-yun;HUANGRu-dan;YUXin-wu;LIBaitaoandWANGEn-...  相似文献   

19.
过渡金属单取代的杂多化合物[(n-C4H9)4N]8-n[PZn+BrMo11O39](Z=M2+n、Fe3+、Co2+、Ni2+、Cu2+)对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环己烯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基于动力学、红外光谱及电化学方法的研究,对反应机理作了讨论.认为这类取代的杂多化合物与H2O2作用形成了活性中间体,活性中心为参与取代的过渡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20.
甲酰基甲酸氨基硫脲席夫碱二价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合成了甲酰基甲酸氨基硫脲席夫碱(H2FFTSC)的配合物.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等确定其组成为M(HFFTSC)_2·nH_2O(M=Co(Ⅱ),Ni(Ⅱ),n=2;M=Zn(Ⅱ),n=1;M=Mn(Ⅱ),Pb(Ⅱ),n=0)和Cu(FFTSC)·H_2O,红外吸收光谱等研究表明配体通过羧酸棍氧原子、甲亚胺氮原子和硫酮基(或硫醇基)的硫原子和金属离子配位.测试了配合物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