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色偶极子模型框架下,首次将共线改进的偶极子散射振幅用于研究深度虚康普顿散射(deeply virtual compton scattering,DVCS)过程实光子的产生。首先,利用计算机程序求解微积分形式的共线改进偶极子演化方程,用数值方法求得偶极子散射振幅的解。其次,将共线改进的偶极子散射振幅用于拟合HERA能区DVCS过程实光子产生的实验数据,通过拟合得到微分截面下的χ2/d.o.f=0.51和总截面下的χ2/d.o.f=0.89。最后,利用微分截面分布的理论值,基于dσ/d|t|∝e-Bt抽取了DVCS过程的斜率,所得结果与HERA能区H1实验组测量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共线改进的偶极子散射振幅能很好地描述DVCS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在有效场理论和几种不同矢量介子主导(vector meson dominance,VMD)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介子波函数尺寸效应,引入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因子,研究了ηc→γl+l-的单达利兹衰变;计算了ηc衰变到γl+l-(l=e,μ)与双光子的相对衰变宽度,给出了相对微分衰变宽度随轻子对l+l-的不变质量谱的分布,并估计了区分不同模型需要的ηc、Jψ、ψ(3686)、hc和B介子事例数。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J/ψ→π+π-π0衰变中的A值分布, 所定义的A值是一个由末态π介子动量构成的一个无量纲的量A=(Pπ-xPπ+y-Pπ-xPπ+y)/P+πP-π,其中Ph、Phx与Phy分别表示强子h的动量的大小、该动量沿X轴与Y轴方向的分量.这里J/ψ是由e+e-碰撞产生的, 而e+的动量方向被取为Z轴正向.如果实验上能够证实A的事例平均值〈A〉不等于零,则存在CP(由电荷共轭变换与空间反演变换构成的联合变换)或者T(时间反演变换)破坏.通过筛选到的748个事例,测得〈A〉=0.010 39±0.014 61±0.015 2.进而,对于深入研究所需的数据样本大小和可能达到的观测水平作了数值估算.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 J/ψ→π+π- π0 衰变中的 A值分布 ,所定义的 A值是一个由末态π介子动量构成的一个无量纲的量 A =(Pπ-x Pπ+y - Pπ-x Pπ+y ) /P+π P- π ,其中 Ph、Phx 与 Phy 分别表示强子 h的动量的大小、该动量沿 X轴与 Y轴方向的分量 .这里 J/ψ是由 e+e- 碰撞产生的 ,而 e+的动量方向被取为 Z轴正向 .如果实验上能够证实 A的事例平均值〈A〉不等于零 ,则存在 CP(由电荷共轭变换与空间反演变换构成的联合变换 )或者 T(时间反演变换 )破坏 .通过筛选到的 748个事例 ,测得〈 A〉=0 .0 10 39± 0 .0 146 1± 0 .0 15 2 .进而 ,对于深入研究所需的数据样本大小和可能达到的观测水平作了数值估算 .  相似文献   

5.
基于He-HF相互作用势,用密耦方法求解散射方程,计算了E=86 meV时3He(1He,6He,8He,10He)-HF碰撞的弹性和非弹性分波截面,并详细地讨论了氦同位素原子对分波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确定的碰撞体系和给定的碰撞能量,激发分波截面比弹性分波截面收敛快,激发态越高,截面收敛越快;尾部效应仅在弹性散射和低激发态中产生,高激发态中不产生尾部效应.随着体系约化质量的增大,弹性分波截面和态-态激发分波截面收敛速度递减,收敛需要的分波数增多.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北京谱仪 (BES)中 K0S、Λ衰变顶点 (次级顶点 )寻找、径迹参数确定及误差矩阵修正程序的原理 .采用 BES- 的 d E/ dx和多重库仑散射修正 ,并考虑谱仪内磁场并非常数而是位置的函数等因素 ,对用于BES- 的寻找次级顶点的程序进行了修改 ,使之能应用于 BES- 的数据处理 .进而 ,通过对北京谱仪 J/ψ衰变道的蒙特卡罗模拟和数据分析结果 ,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北京谱仪(BES)中K0S、Λ衰变顶点(次级顶点)寻找、径迹参数确定及误差矩阵修正程序的原理.采用BES-Ⅱ的dE/dx和多重库仑散射修正,并考虑谱仪内磁场并非常数而是位置的函数等因素,对用于BES-Ⅰ的寻找次级顶点的程序进行了修改,使之能应用于BES-Ⅱ的数据处理. 进而,通过对北京谱仪J/ψ衰变道的蒙特卡罗模拟和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不进行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整体分析的情况下,估算新数据对部分子分布函数(part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PDF)的影响,以及用更新的部分子分布函数预测其他可观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工作。首先,用更新和优化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软件ePump (error PDF updating method package)研究由CMS 8 TeV顶夸克对产生的微分散射截面(1/σ) dσ/dytt、(1σ) dσ/dmtt、(1/σ) dσ/dyt和(1/σ) dσ/dpTt等实验数据对CT18NNLO胶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影响,然后,用更新后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1/σ) dσ/dytt、(1/σ) dσ/dmtt、(1/σ) dσ/dyt和(1/σ) dσ/dpTt,并将计算所得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  相似文献   

9.
具有微弱旋转效应的两个平行圆柱形介质波导的微弱耦合是在矢量波动方程的基础上使用特异摄动法来解析的.对应于复合两个平行圆柱形介质波导系统的耦合模方程是满足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得到的,此时摄动阶数限定在一阶范围内.可以发现具有微弱旋转效应的在两个平行波导的弱导内分别独立产生方向性耦合和偏振波的变换.方向性耦合是由耦合系数κ来控制,偏振波的变换是由耦合系数κx来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污染物对污水处理厂好氧污泥脱氢酶活性和耗氧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CEP和CTAB对脱氢酶活性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9.20×10-11mol/L和5.30×10-7mol/L;对耗氧速率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3.65%和12.21%。鉴于组分毒性终点值差别较大,采用等毒性配比法分析了TCEP-CTAB混合体系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获得酶活性抑制区间的联合效应EC50分别为8.30×10-11mol/L与3.26×10-6mol/L。进一步对TCEP-CTAB混合体系毒性作用类型进行评价,结果均显示为拮抗作用。相对于污泥耗氧速率,污染物对脱氢酶活性产生的胁迫响应幅度大、灵敏度高,可推荐该指标作为监控污染物对处理工艺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应用传统的陶瓷制备方法 ,制备了烧结温度分别为 12 0 0℃和 12 5 0℃的双钙钛矿结构庞磁电阻(GMR)材料Sr2 FeMoO6样品 通过X射线衍射、室温磁阻和穆斯堡尔谱研究 ,发现较低温度烧结的样品晶粒相对较小而磁阻较大 ,从而暗示晶界上的自旋极化电子对磁电阻效应有明显贡献 同时 ,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穆斯堡尔谱 ,看到了晶界上Fe离子磁状态的改变 ,这从另一角度证实晶界上的载流子散射是室温下电阻产生的主要原因 ,而晶粒之间自旋极化电子的跳动受到外加磁场的影响 ,产生了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双模光纤的传输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从理论上验证了在不考虑群速度失配的情况下,在光纤两个模式上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色散光波之间,存在着由相交相位调制(CPM)所引起的调制不稳定(Ml).由理论输出谱线进行分析得出,MI效应产生的参量四波混频(FwM)效应的参量stokes边带和反stobes边带将对普通的受激喇曼散射(SRS)产生明显的抑制,并讨论了输入光功率对此抑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简单的阴极电沉积-浸渍法,在空气中经450 ℃热处理3 h后,制备得到Zn(Ⅱ)修饰三氧化钨(WO3)薄膜光电极.根据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PL)等表征技术,分析了Zn(Ⅱ)的含量对WO3薄膜光电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在0.2 M的Na2SO4溶液、外加电压为0.8 V条件下的光电流测试表明,当Zn(Ⅱ)的相对原子比为9.99%时其光电性能最好,光电流值是纯WO3电极的3.5倍;外加电压为0.8 V下的光电催化降解孔雀绿(MG)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其光电催化活性是纯WO3的2倍.Raman光谱表明一部分Zn(Ⅱ)以ZnO的形式附着在WO3的表面.附着在WO3表面上的ZnO对WO3所产生的光生电子 空穴对起到了有效分离的作用,使WO3的光电化学性能和光电催化活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黑洞的性质,通过γ时空度规及磁场的四维矢势,推导出磁化时空中带电测试粒子运动的哈密顿函数及其对应的正则方程。采用四阶龙库-流形改正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再根据计算数据绘制出反映粒子在相空间运动的庞加莱截面演化图,形象地展示出能量和角动量对带电粒子混沌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其他参数条件不变并取相同的轨道初值,带电粒子能量越高其运动能力就越强,越容易破坏引力束缚态下的有序性导致混沌发生;而角动量的增大则加强了磁场力的引力效应,导致粒子的有效势增加,粒子运动的混沌程度因此减弱。  相似文献   

15.
经由食物链长期摄入氯霉素残留物会给人体带来各种危害和疾病。因此,建立快速、准确且高灵敏的食品中氯霉素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氨基化的SiO2纳米颗粒,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利用酰胺键和碱基互补配对作用在SiO2纳米颗粒表面依次组装互补DNA链和氯霉素适配体,成功构建了无标记化学发光氯霉素适配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制备简便,其中的氯霉素适配体既可作为生物识别元件,又可与苯甲酰甲醛反应产生化学发光信号,无需标记信号分子。该传感器的氯霉素检出限为3.26×10-9 mol·L-1,且选择性较好。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进行加标,回收率在94.67%~103.00%之间,表明该适体传感器可用于食品中氯霉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