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模拟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间天然组成比的基体匹配校正标准溶液进行外标校正,有效地抑制了地质样品分析中的基体效应,以^115In-^103Rh双内标元素校正,监控和校正分析信号的短期和长期漂移;通过单个稀土元素及钡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测定计算出等效的干扰浓度,进而校正了稀土元素分析中多原子离子干扰。建立了地质样吕吕痕量稀土元素测定中基体效应及多原子离子干扰的校正方法。通过对5个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针对地质矿石类样品进行了多种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以及相关一致性。结果表明,采用Agilent 4100 MP-AES分析一系列地质样品效果良好,与传统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相比,操作简便成本低,安全性更高,适合此类地质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在地质样品无机元素分析测试中常用,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测定线性范围广、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土壤,岩石样品时,综述了酸溶法、碱熔法、烧结法三种消解体系各自特点及消解剂的特性;详细分析了样品测定时外标法、内标法、标准加入法的选择及应用;探讨了样品测试时仪器条件的优化措施,同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干扰及校正做了分析。最后,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技术在地质样品中非金属元素分析物测定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拟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间天然组成比的基体匹配校正标准溶液进行外标校正,有效地抑制了地质样品分析中的基体效应;以115In-103Rh双内标元素校正,监控和校正分析信号的短期和长期漂移;通过单个稀土元素及钡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测定计算出等效的干扰浓度,进而校正了稀土元素分析中多原子离子干扰.建立了地质样品中痕量稀土元素测定中基体效应及多原子离子干扰的校正方法,通过对5个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定量测定限为0.0090.133μg·g-1,RSD小于5%.  相似文献   

5.
简述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程,对其主要部件的技术发展进行概述。综述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传统地质样品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及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对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地质样品分析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随地质学研究的需求变化,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会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6.
地质环境样品中挥发酚分析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酚被列为环境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已成为评价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简述了挥发酚的化学性质及地质环境来源,概括了国内外挥发酚测定的相关标准方法,从样品预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地质环境样品中挥发酚分析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溶剂萃取、蒸馏、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吹扫捕集等样品预处理技术,以及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溴化容量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酚生物传感器法等技术在地质环境样品中挥发酚分析上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挥发酚的分析技术及其环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钠熔融分解样品,热水浸提,试样经铍盐做共沉淀剂,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除钙、镁等的影响,在盐酸-氯化铵底液中,用极谱法对锡进行测定,改进并简化了国标方法.对极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锡从熔矿方式、测试温度以及干扰元素的影响及消除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优化.锡的方法检出限为10.0μg/g.方法经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并进行不同仪器和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一致,准确度高.方法精密度(RSD,n=12)低于2%.方法效率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已应用于大量地质样品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钴(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 化学发光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简单价廉等优点,已被用于免疫分析、水样分析和其它简单样品中无机组分的分析.但由于选择性较差,目前还很少见到利用该方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元素的报道.我们详细研究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钴的条件,实现了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钴.  相似文献   

9.
将模糊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对地质样品中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稀土多组份体系进行解析,较好地解决了计算光度分析中校准模型的优化问题。对数据库的建立、聚类参数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地质样品中15个稀土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标准偏差小于1.2。  相似文献   

10.
金、铂、钯均为贵金属,具有重要的经济及地质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应的分析方法层出不穷,不断突破创新。本文从样品的分离富集、分析测试等方面对地质样品中金、铂、钯元素的分析作了综述,并对其分析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芳香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地质样品中芳香化合物的方法。对观察到的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分析,了该法对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质样品中岩性自动分类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地质样品岩性变化大,容易引起对X-射线荧光分析准确度的影响,尤其是主、次量元素受影响更大,因此,作者提出了岩性自动分类,交互有效-基本参数法分析地质样品中主、次量元素,并与原有的经验系数和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准确度更好些,对岩性的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质样品中岩性自动分类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鉴于地质样品岩性变化大,容易引起对X-射线荧光分析准确度的影响,尤其是主、次量元素受影响更大,因此,作者提出了岩性自动分类,交互有效-基本参数法分析地质样品中主、次量元素,并与原有的经验系数和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准确度更好些,对岩性的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ALKNN等模式识别方法对地质样品、合金样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分类方法、浓度、强度、特征值等方面考察了影响样品识别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聚乙烯塑料瓶封闭水浴加热,王水溶解,以铼作内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金可分解完全,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实际样品测定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4.1%~6.7%。方法检出限为0.12ng/g,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地质样品的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超细样品的地质分析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射线荧光(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和质谱(ICP-AES/MS)技术,研究了超细地质分析样品(约800目)的分析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对于超细样品,XRF可直接粉末压片制样而不必高温熔融制样进行高精度的主、次组分测定;ICP-AES/MS的取样量可降至2 ~5 mg(仅为-200目样品的1/20 ~1/50),试剂用量大大减小,样品更易消解,不仅可节约成本,降低能耗,还显著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讨论了发展超细样品分析的意义及对地质分析技术发展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对浸取剂高选择性要求及严重串相问题等缺点,在浸取常数稳定的前提下,以常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为基础,确定了建立标准样本的方法,将系统聚类法用于模拟地质样品中各形态铅的同时测定。克服了串相问题及降低了对浸取剂高选择性的要求,用此法对模拟样品进行了分析,相对误差小于±11%,结果优于常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Ta的方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将其应用于地质样品中痕量Ta的分离富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富集后的试液进行测定。对氧化石墨烯含量、配体种类和浓度、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吸附条件和洗脱剂类型、体积、洗脱时间等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对地质样品标准物质进行测定,Ta的方法检出限为2.0 ng/g,富集倍数为26.7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银(Ag)时,会遭受以锆(Zr)源为代表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质谱干扰。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王水提取-在线氩气稀释-ICP-MS的分析方法,样品中超过90%的Zr组分在沸水浴-王水提取过程中被去除,样品溶液中残余Zr对107Ag所造成的质谱干扰,则通过在线氩气稀释技术(在样品气溶胶进入ICP炬焰前使用适量Ar气进行稀释)被有效消除(Zr0+ZrOH/Zr<0.01%)。在最佳化的运行条件下,本方法获得的Ag方法检出限(LOD, 3σ)为1.86ng/g,20种国家地质标准参考物质在本方法下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本方法能够充分应用于批量地质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模糊聚类—因子分析法解析稀土配合物吸收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模糊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对地质样品中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稀土多组份体系进行解析,较好地解决了计算光度分析中校准模型的优化问题,对数据库的建立、聚类参数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地质样品中15个稀土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标准偏差小于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