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NdCl3-LiCl及NdCl3-LiCl-NaCl体系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TA和X射线结构分析研究了NdCl3-LiCl二元体系相图和NdCl3-LiCl-NaCl三元体系液相限. 发现NdCl3-LiCl体系相图属于简单低共熔型, 低共熔点e3为28.5(wt%)LiCl, 452℃. 在低共熔温度以下有一固相下生成的介稳化合物, 在443℃分解, 组成为2NdCl3.LiCl. 经长时间退火, 该化合物消失. NdCl3-LiCl-NaCl体系有对应NdCl3、LiCl、NaCl、2NaCl.LiCl、NaCl.LiCl的五个液相面, 七条两次结晶线, 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69.0(wt%)NdCl3, 13.5(wt%)NaCl, 374℃], 两个三元转熔点P1[69.5(wt%)NdCl3, 14.5(wt%)NaCl, 380℃], P2[70.0(wt%)NdCl3,15.5(wt%)NaCl, 385℃].  相似文献   

2.
宋秀芹  郑朝贵 《化学学报》1995,53(10):978-984
利用DTA研究了LaCl3-KCl-LiCl三元系统相图。发现该相图由二个赝三元相图构成。相图中有五个液相面, 七条二次结晶线, 三个三元无变点, 它们分别为低共熔点E1[W(LaCl3)=0.115, W(KCl)=0.474, W(LiCl)=0.411, 345℃],E2[W(LaCl3)=0.494, W(KCl)=0.216, W(LiCl)=0.290, 410℃]和三元转熔点P[W(LaCl3)=0.600, W(KCl)=0.108, W(LiCl)=0.292, 429℃]。  相似文献   

3.
张翊凤  孟波 《化学学报》1992,50(3):257-261
利用DTA研究了SmCl~3-SrCl~2-MgCl~2三元体系相图。发现它有对应SmCl~3、SrCl~2、MgCl~2、SmSr~3Cl~9的四个液相面, 五条二次结晶线, 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41.8mol% SmCl~3, 30.7mol% SrCl~2, 500℃), 一个三元转熔点P(32.0mol% SmCl~3,39.3mol% SmCl~2, 520℃)。  相似文献   

4.
NdCl_3-SrCl_2-LiCl三元体系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借助于DTA与X射线结构分析研究了NdCl_3-SrCl_2-LiCl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体系内有对应于NdCl_3、SrCl_3、LiCl和Sr_3NdCl_9的四个液相面、五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68.0wt%NdCl_3,1.5wt%SrCl_2,30.5wt%LiCl;433℃)和三元转熔点P(65.8wt%NdCl_3,5.0wt%SrCl_2,29.2wt%LiCl;471℃)。同时发现有一个固相下形成的不稳定化合物Y(423℃分解)。  相似文献   

5.
靳军 《物理化学学报》1989,5(2):172-177
本文借助于DTA与X射线结构分析研究了PrCl_3-BaCl_2-LiCl三元体系相同。发现本体系内有对应于PrCl_2、α-BaCl_2、β-BaCl_2、LiCl和Ba_2PrCl_3的五个液相面、六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72.1wt%PrCl_3,2.8wt?Cl_2,25.1wt%LiCl;441℃)和三元转熔点P(62.5wt%PrCl_3,12.5wt?Cl_2,25.0wt%LiCi;490℃)。同时发现有一固相下形成的不稳定化合物Y(430℃分解)。  相似文献   

6.
PrCl3-BaCl2-LiCl三元体系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于DTA与X射线结构分析研究了PrCl_3-BaCl_2-LiCl三元体系相同。发现本体系内有对应于PrCl_2、α-BaCl_2、β-BaCl_2、LiCl和Ba_2PrCl_3的五个液相面、六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72.1wt%PrCl_3,2.8wt%BaCl_2,25.1wt%LiCl;441℃)和三元转熔点P(62.5wt%PrCl_3,12.5wt%BaCl_2,25.0wt%LiCi;490℃)。同时发现有一固相下形成的不稳定化合物Y(430℃分解)。  相似文献   

7.
吴晓静  代云  张楠  李静 《物理化学学报》2011,27(11):2535-2540
研究了CaCl2、LiCl和Ca(NO3)2在甲醇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并对溶液中可能的团簇构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TD)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和激发能计算.实验结果表明CaCl2和LiCl与甲醇形成了具有荧光性质的簇合物,且随着CaCl2和LiCl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整体呈增强趋势,而Ca(NO3)2与甲醇相互作用使甲醇发生荧光猝灭.理论计算得到盐/甲醇溶液中可能存在多种簇合物,但能使甲醇溶液荧光增强的团簇构型主要为[CaCl(CH3OH)n]+和LiCl(CH3OH)n,而NO3-与甲醇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簇合物的振荡强度几乎为零,解释了NO3-使甲醇发生荧光猝灭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CaCl_2-LiCl和CeCl_3-CaCl_2二元体系的相图已有报道。这两个体系的相图都属于简单低共熔型。文献[1]报道的CaCl_2-LiCl的低共熔点为487℃(43.3wt%LiCl),该体系在439℃以下有复盐CaCl_2·LiCl存在。对于CeCl_3-CaCl_2二元体系相图,各文献报道的低共熔点组成相差较大,归纳大致有三种:625℃(57.5wt%CaCl_2);613℃(61.5wt%CaCl_2)和618℃(26.9wt%CaCl_2)。由于盐的熔点和盐的纯度及  相似文献   

9.
LiCl—HOAc和LiCl—HOAc—H2O体系(25℃)相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LiCl-HOAc和LiCl-HOAc-H_2O体系25℃时的溶度,绘制了溶度图.在LiCl-HOAc体系的相图中有LiCl及LiCl·1/2HOAc2种固相,后者是固液异成分化合物,体系中未发现LiCl·5HOAc或LiCL·HOAc的生成.LiCl-HOAc-H_2O体系25℃时的相图中有3种固相,即LiCl·H_2O、LiCl和LiCl·(1/2)HOAc.相变LiCl·H_2O→LiCl→LiCl·(1/2)HOAc表明HOAc在该三元体系中具有盐溶、脱水和溶剂合3种作用.此结果提供了一种制备无水LiCl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25±0.2)℃的实验温度下,通过用表面张力法确定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乙基磺酸钠(OPS)在无机盐氯化物(LiCl,NaCl,KCl,MgCl2,CaCl2,BaCl2,AlCl3,FeCl3和SmCl3)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根据cmc值的变化得出无机盐反离子对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S的cmc值影响规律.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虽然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S分子中增加了一个非离子氧乙烯单元的亲水性基团,但其cmc值和无机盐反离子浓度[M]之间具有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似的线性关系:lgcmc=-4.242-(0.2980-0.0102Z/r)lg[M]([M]1mol/L),其中Z和r分别为反离子的价态和范德华原子半径的平均值.无机盐对OPS的cmc的影响具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不具有非离子型或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该关系式亦说明了水溶液中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S的cmc值与无机盐反离子的浓度、价态和范德华原子半径的平均值有关,反离子对胶束的结合度的大小取决于反离子的价态与范德华原子半径平均值的比值.最后就无机盐反离子对OPS的cmc影响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四元体系MCl-GdCl~3-HCl-H~2O(M=K,Rb, Cs; 20℃)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冉新权  陈佩珩 《化学学报》1994,52(8):789-796
本文研究了四元体系MCl-GdCl~3-HCl-H~2O(M=K, Rb, Cs; 20℃)在不同酸浓度下的溶度, 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 当M=K, HCl wt%=14~23%的平行截面时, 体系中无化合物形成; 当M=Rb, HCl wt%=13%时, 体系中无化合物形成, 但在HCl wt%=22的平行截面时, 体系中形成固液异组成的化合物RbCl.GdCl~3.4H~2O(1); 当M=Cs, 在HCl wt%分别为13%5和20%的条件下, 体系均形成4CsCl.GdCl~3.H~2O(2)和2CsCl.GdCl~3.7H~2O(3)两种化合物, 2在两种酸浓度下都是固液异组成的化合物, 3随酸浓度由低到高的变化, 从固液同组成化合物转变为固液异组成化合物。化合物1, 2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的研究结果为Meyer的合成反应提供了热力学相平衡基础和新的机理解释, 并可以更好地应用和指导Meyer合成反应。同时, 首次提出了合成RbGd~2Cl~7、Cs~3Gd~2Cl~9两个化合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DTA与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HoCl~3-MCl~n(M=Li, Mg, Ca, Pb; n=1或2)二元体系相图, 发现HoCl~3-LiCl体系相图属固液异组成型, 有一化合物Li~3HoCl~6生成, 且在483℃有一相转变。其无变点分别为p(34.0mol%HoCl~3, 506℃)和e(50.5mol%HoCl~3, 452℃); 而HoCl~3-MgCl~2, CaCl~2, PbCl~2体系皆属简单低共熔型相图。其低共熔点e的组成与温度分别为: 50.0mol%HoCl~3(580℃)、49.0mol%HoCl~3(541℃)、37.0mol%HoCl~3(422℃)。HoCl~3-PbCl~2体系在固相下有一不稳定化合物PbHoCl~5生成, 在408℃分解, 同时探讨了RECl~3-LiCl相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Mossbauer谱等手段, 研究了硝普钠与锰(II)、钴(II)、镍(II)、铜(II)氯化物在氢气氛中的固相反应, 发现过渡金属盐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硝普钠的分解方式, 其中CuCl~2.2H~2O与硝普钠室温时就反应生成Cu[Fe(CN)~5NO].χH~2O; 在较高温度下, CoCl~2.6H~2O和NiCl~2.6H~2O与硝普钠的固相反应催化了硝普钠迅速分解; 而氯化锰与硝普钠的固相反应与纯配合物较为接近。探讨了第一步反应可能的机理, 并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张锁江  张海朗  陈庚华  韩世钧 《化学学报》1995,53(12):1157-1162
本文设计并制作一套可搅拌U型电导池, 并用其测定了LiCl, NaCl在PrOH-H2O二元混合溶剂中的摩尔电导。应用Fuoss-Onsager电导方程关联得到Λ。, a°及Ka, 并据此探讨了LiCl, NaCl-PrOH-H2O的微观结构及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25℃下,用等压法测定了单盐水溶液(浓度范围分别为0.5-19.8mol.kg^-1,0.3-6.0mol.kg^-1)以及混合水溶液(离子强度范围为0.6-19.4mol.kg^-1)的水活度和渗透系数,同时测定了LiCl的溶解度.该体系的实验等水活度线符合本工作推导出的Zdanovskii规则扩展式,用Gibbs-Duhem方程和改进的Mckay-perring方法计算了单盐和混合盐水溶液的活度系数.由本实验获得的渗透系数拟合了Pitzer单盐和混合作用参数,检验了Pitzer方程对该体系渗透系数、活度系数和溶解度预测的适用性.用Pitzer方程取本工作得到的参数计算的溶解度与文献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关喆  郑莹  焦书科 《化学学报》2001,59(10):1783-1787
采用只在球形MgCl2上负载MAO,聚合前再同rac--Et[Ind]2ZrCl2预混的负载方式进行丙烯聚合。在少量AlEt3的活化下,很低的Al(MAO)/Zr摩尔比时即可获得比均相催化剂高一个数量级的活性,考察了温度、压力、Al(MAO)/Zr摩尔比和催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同时用13^CNMR测定了均相和载体催化体系所制备的聚丙烯的微结构,发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制得的聚丙烯立构规整性高于均相体系,其五元组立构序列[mmmm]可从均相的52.6%提高到负载催化剂的79.5%。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聚合物颗粒可较好地复制球形催化剂的颗粒形态。  相似文献   

18.
钱长涛  王兵 《化学学报》1996,54(11):1084-1088
双(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氯化镧或氯化镱, 在四氢呋喃中, -20℃下,分别与苯乙炔基钠发生交换反应, 生成双(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苯乙炔基镧或镱, 产率分别为77%和66%。直接将无水三氯化镱或三氯化钇, 在四氢呋喃中, 冰水冷却下, 与两摩尔的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锂和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钠进行一锅煮反应, 可得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双(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镱或钇, 产率分别为56%和72%。配合物经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的鉴定, 它们可能是非溶剂化的, 含分子内配位键的中性单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