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初中8年级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浙江省现行科学教材中选取3个主题,在实验班中将这3个主题结合科学史料进行科学史融入教学,以考察科学史融入教学方式对初中学生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科学史融入教学比传统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科学史融入教学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方法有极其显著的影响;科学史融入教学在短时间内难以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2.
让科学史走进课堂──介绍一种科学史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冰 《化学教育》2000,21(2):38-40,32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BAAS)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 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BAAS在1917年的年会上再次提出科学史教育是融合学校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夏波  程萍  保志明 《化学教育》2016,(19):13-16
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要素,通过科学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例,借助科学家探索电解质电离现象的史实,能揭示"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是观察和推理的必然结合"等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4.
徐敏 《化学教育》2005,26(12):62-64
1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们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在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一种以化学史为载体,或者更广泛地说是科学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发展规律教育的课程内容?现行的课本中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有关化学史的阅读材料,但几乎很少有教师将这部分内容纳入课堂教学的范畴。然而化学史恰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最为生动和直观的教育素材。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呼吁的:“我们交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在西方、美国,科学史的案例式教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成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而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几乎没有科学史教育。教师们的观念仍然是围着高考转,孩子们的观念就是一切为高分而努力!笔者很想打破这一现状,我们想在教学中寻求一个合适的时机作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王秀红  历晶 《化学教育》2005,26(12):20-22,26
通过科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建立起一定的科学本质观已越来越受到理科教育者的关注。科学本质的复杂性、丰富性决定了个人或社会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层次性和结构性。科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化学史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摆在化学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入手,初步确定了初中生应具有的科学本质观。通过一个具体化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介绍一种融合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化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是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的重要策略.本研究以181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准实验设计,探讨了在原子结构教学中,不同科学史设计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都有影响,但影响的方面和程度不同;采用“认识型”、“反思型”的科学史设计效果要明显优于“知识型”.  相似文献   

7.
项云英 《化学教育》2003,24(1):46-48
错误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伴生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学史固然是一部辨错、纠错的历史 ,但又何尝不是一部容错、用错的历史 ?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 ,不必赘述 ,但以介绍科学史中的错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恐怕还未必能为大家所接受。笔者认为 ,选择这样一个特殊的切入口 ,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教育功能。要做到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史上的错误 ,首先必须打破狭隘的学科畛域 ,进行跨学科的横向拓展。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我固然首先向学生介绍化学史上的错误 ,诸如关于“基本粒子”的探索弯路 ,关于电离理论的曲折历程 ,…  相似文献   

8.
科学史是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的重要策略。本研究以181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准实验设计,探讨了在原子结构教学中,不同科学史设计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都有影响,但影响的方面和程度不同;采用“认识型”、“反思型”的科学史设计效果要明显优于“知识型”。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课程的学习是培养职前教师科学本质观的一条途径。本文以化学史课题“燃烧理论的发展”为例说明在化学史教学中的科学本质观培养内容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教学被认为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有效途径,科学争议能够从科学知识的持久性、个体性、证据的属性等方面很好地说明科学本质,化学史上曾引起广泛持久争议的电离理论可以作为一个说明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