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m0.5Sr0.5CoO3阴极氧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极化、交流阻抗技术考察了担载于La0.9Sr0.1Ga0.8Mg0.2O3(LSGM)电解质上的Sm0.5Sr0.5CoO3- La0.8Sr0.2Ga0.8Mg0.15Co0.05O3(SSC-LSGMC5)复合阴极的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在SSC-LSGMC5阴极氧还原反应的阻抗谱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两个半圆.高频环的电导与氧分压无关,低频环的电导正比于氧分压的0.5次方.并且低频环的氧分压级数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能对应于吸附氧原子的扩散过程. SSC-LSGMC5极化曲线与经典的Butler-Volmer方程吻合.阴、阳极的电荷转移系数均为1左右,交换电流密度的氧分压级数为1/4,对应于电荷转移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SSC-LSGMC5上的氧还原反应机制随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Sm0.5Sr0.5CoO3阴极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Sm0.5Sr0.5CoO3 (SSC)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以La0.9Sr0.1Ga0.8Mg0.2O3为电解质,利用多种技术考察了不同温度(1173~1373 K)焙烧的SSC阴极,以及1173 K 焙烧、掺杂La0.8Sr0.2Ga0.8Mg0.15Co0.05O3(LSGMC5)或La0.8Sr0.2Ga0.8Mg0.09Co0.11O3 (LSGMC11)高氧离子电导材料的复合SSC阴极.SEM的结果显示,随着电极焙烧温度的增加,电极的颗粒度增大,孔隙度减小;LSGMC5、LSGMC11的掺杂对电极微观结构影响不大.交流阻抗和极化实验的结果表明,SSC电极的活性随电极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电极的最佳焙烧温度在1173 K左右;掺杂了LSGMC5或LSGMC11的复合SSC电极的活性以及稳定性显著高于SSC电极.  相似文献   

3.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Sm0.5Sr0.5CoO3(SSC)-La0.8Sr0.2Ga0.8Mg0.15Co0.05O3(LSGMC5)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材料,其中SSC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LSGMC5用柠檬酸盐法合成。XRD结果表明,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SSC在焙烧温度大于1223K即表现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SSC粉末颗粒增大,导致含有高温烧结SSC的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结合变差。采用多种技术考察了利用不同温度(1173-1373K)预烧的SSC粉末制备的SSC-LSGMC5阴极上进行的氧还原反应。结果表明,SSC-LSGMC5复合电极的性能显著依赖于电极中SSC粉末的预烧温度,当SSC粉末焙烧温度在1223K附近时,具有最小的欧姆电阻以及氧还原反应极化电阻,1A· cm-2电流密度下的极化过电位为0.077 V。  相似文献   

4.
采用尿素-硝酸盐法制备了Sm0.5Sr0.5Co1-xCuxO3-δ(x=0~0.5)阴极材料.用TG-DSC,SEM,XRD和热膨胀仪对材料的形成过程、晶体结构、烧结体的微观结构及热膨胀性能进行了表征.用直流四端子法测试材料在500~800℃范围内的电导率.结果表明,制备样品的主晶相为正交钙钛矿结构,体系含有杂相;电导率随温度和Cu含量的变化关系表现为,x≤0.2时的样品随温度升高电导率降低,x≥0.3时随温度升高电导率增大,组成为x=0.2的样品电导率最高,500℃达到703.1 S·cm-1.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掺杂的Cu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Sm0.5Sr0.5Co0.4M0.6O3 (M=Co,Mn, Fe)作为IT-SOFCs阴极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热膨胀、电导率以及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 研究了Sm0.5Sr0.5Co0.4M0.6O3(M=Co, Mn, Fe; 分别简写为SSCC, SSCM, SSCF)作为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s)阴极的结构与性能. 研究表明, 固相法合成的Sm0.5Sr0.5Co0.4M0.6O3均为正交钙钛矿型结构, 材料的结构参数和性能都与M元素半径及M—O的键能有关. 晶胞参数随着Co、Mn、Fe的顺序增大.材料的氧空位浓度、热膨胀系数、电导率、电极催化活性随着Co、Fe、Mn的顺序降低. 同时由于SSCM较低的氧空位浓度, 使得电极反应受到氧在电极内的扩散过程控制, 具有较差的电极催化性能, 而SSCC和SSCF较高的氧空位浓度, 电极反应同时受到电极表面氧还原反应和氧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过程混合控制. 由于SSCF具有较高的氧扩散系数, 使得700 ℃以上SSCF电极表面氧还原电阻(ASR)也低于SSCC的, 因而出现了SSCF的总电极催化活性高于SSCC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导电聚苯胺/MnO2空气阴极氧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导电聚苯胺/MnO2复合阴极上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动电位扫描表明氧在该复合阴极上还原的极化曲线服从Butler-Volmer公式,表观标准活化能为184.9 kJ/mol,反应为电化学步骤控制;交流阻抗谱观察到氧阴极还原由3个明显的线圈组成,表明氧阴极还原分3步进行,第1个圆弧随过电位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表明第1步电荷转移过程的确为氧还原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导电聚苯胺的高比表面积与MnO2的多微毛细管结构使氧在该复合电极上还原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7.
La0.5-xNdxBa0.5CoO3化合物的磁性和输运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La0.5-xNdxBa0.5CoO3化合物中用Nd对La进行了替代研究,结果表明,Nd的掺入未改变Co3d电子的巡游性。随Nd含量增大,材料的分子磁矩单调下降,当Nd含量大于或等于0.45时,材料中出现了磁性相分离,当x≤0.45时,随Nd含量增加,材料的居里温度单调下降,这是由于稀土离子的尺寸效应。电阻测量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在居里点以下,材料属热扩散导电,在居里点以上属极化子的变程跳跃导电。  相似文献   

8.
La0.5Ba0.5CoO3中Y的替代效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5Ba0.5CoO3多晶材料,系统研究了Y的替代对材料磁性和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Y的掺入主要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Y向Co的3d轨道产生了电荷转移,使分子磁矩下降,二是出现了Co离子的反铁磁交换作用,当Y含量少于或等于0.3时,材料中出现了自旋的非共线结构。当Y含量大于0.3时,材料从铁磁态为主转变为反铁磁态为主,对不同Y含量的材料,其导电机制都属于极化子的变程跳跃导电,随Y含量增加,材料电经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新型固溶法合成La0.8Sr0.2MnO3(LSM)包覆Ba0.5Sr0.5Co0.8Fe0.2O3(BSCF)复合粉体(LSM-BSCF),并探讨了其作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LSM-BSCF阴极结合了LSM和BSCF阴极的优点,不仅增大了三相界面,而且稳定了微观结构.当温度为600儃750°C时,其极化阻抗为0.61儃0.09Ω·cm2.与溶液注入法制备的高性能电极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性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徐高超  刘瑞泉 《中国化学》2009,27(4):677-680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复合氧化物Sm1.5Sr0.5MO4 (M=Ni, Co, Fe)(SSM),并利用XRD和SEM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用Nafion膜作电解质、以SSM作为阴极、Ni-SDC金属陶瓷为阳极、银-铂网做集流体组成单电池,在温度为25℃~100℃的低温常压下以干燥氮气和湿的氢气为原料进行电化学合成氨气测定,同时研究了影响氨合成的关键因素,确定了合适的工作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最高氨产率可达到1.05×10-8mol·s-1·c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硝酸盐分解方法在Sm0.5Sr0.5CoO3 (SSC)中掺入少量的银 (Ag), 形成可用于SOFC的多孔阴极材料 (SSC-Agx). 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确定了材料的物相组成; 用SEM观测了中温电解质Ce0.8Sm0.2O1.9表面涂层电极的微结构;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研究了这些材料中低温 (500~800 ℃)电化学性能, 确定掺Ag量和烧结温度对阴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SC在中温区掺20% Ag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在600 ℃阴极总阻抗是SSC的1/11, 在750 ℃为SSC的1/4, SSC中掺Ag是提高阴极在中温区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Sm0.5Sr0.5Co1-xFexO3-δ(SSCF)的晶体结构、热膨胀系数、导电率及电化学性能。固相合成的Sm0.5Sr0.5Co1-xFexO3-δ化合物均为单相材料,随着掺Fe量的不同,SSCF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在0≤x≤0.4时,SSCF为正交晶系钙钛矿结构,在0.5≤x≤0.9时,SSCF为立方晶系钙钛矿结构。Fe掺杂可以显著的改善Sm0.5Sr0.5CoO3的热膨胀系数,随着Fe含量的增加,热膨胀系数减小。在800℃下,SSCF导电率均大于100 S·cm-1。随着Fe含量的增加,极化电阻增大;含量x=0.4时,极化电阻达到最大值;之后,随Fe含量的增加,极化电阻减小,在700~800 ℃时,Sm0.5Sr0.5Co0.2Fe0.8O3-δ表现出了良好的氧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钙钛矿氧化物材料Ln0.5Sr0.5CoO3(h=La,Pr,Nd,Sm,Eu)的超细粉体,研究了不同稀土元素掺杂时的晶体结构和电输运性能,分析了该钙钛矿体系结构的形成过程。实验表明,当烧结温度达到1200℃时,通过固相反应法可以形成稳定的单一的钙钛矿相。样品电导率在700℃附近出现最大值,低温段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La0.5Sr0.5CoO3材料的电导率在中温范围内最大,适合作为中温固体燃料电池的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热膨胀、电导率以及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研究了Sm0.5Sr0.5Co0.4M0.6O3(M=Co,Mn,Fe;分别简写为SSCC,SSCM,SSCF)作为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s)阴极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同相法合成的Sm0.5Sr0.5Co0.4M0.6O3均为正交钙钛矿型结构,材料的结构参数和性能都与M元素半径及M-O的键能有关.晶胞参数随着Co、Mn、Fe的顺序增大.材料的氧空位浓度、热膨胀系数、电导率、电极催化活性随着Co、Fe、Mn的顺序降低.同时由于SSCM较低的氧空位浓度,使得电极反应受到氧在电极内的扩散过程控制,具有较差的电极催化性能,而SSCC和SSCF较高的氧空位浓度,电极反应同时受到电极表面氧还原反应和氧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过程混合控制.由于SSCF具有较高的氧扩散系数,使得700 ℃以上SSCF电极表面氧还原电阻(ASR)也低于SSCC的,因而出现了SSCF的总电极催化活性高于SSCC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Catalytic oxidation of NO by O2 over La0.8Sr0.2MnO3 was tested in a tubular reactor.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373 to 473 K,space time from 0.090 to 0.720 s,inlet NO concentration from 300 to 2000μL/L, and O2 volume fraction from 3%to 9%.The steady-state conversion of NO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space time,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the O2 concentration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inlet NO concentration at a lower temperature.Under the conditions of 0.720 s space time,500μL/L NO concentration, 5%O2 volume fraction and 473 K,NO conversion reached 90%.A kinetic model including a network of 12 elementary reactions with the desorption of NO2 as the rate-limiting step is established and fits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ll.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NO2 desorption from the catalyst surface is determined to be 101 kJ/mol.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固相反应合成了稀土取代的复合氧化物Eu_(0.5)RE_(0.5)Fe_(0.5)Mn_(0.5)O_3(RE=La,Pr,Nd,Sm,Gd,Tb,Dy,Ho,Er,Tm,Yb).测量了这些化合物的XRD和XPS谱。在XPS研究中发现,稀土取代而使稀土元素本身的结合能相对于其倍半氧化物中的有所降低;在取代的复合氧化物中,随着RE离子半径的减小,Fe、Mn的结合能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