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原酸分子印迹体系的计算模拟及复合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芳  钟世安 《化学学报》2011,69(6):693-700
以绿原酸为模板分子,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4-乙烯基吡啶(4-VP)、2-乙烯基吡啶(2-VP)四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和PM3半经验法, 运用Gaussian 03软件模拟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ΔE), 以讨论不同功能单体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影响, 结果丙烯酰胺的印迹效应最好.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 绿原酸为模板分子, AM, AA, 4-VP, 2-VP四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 用紫外光引发表面修饰聚合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复合膜, 测量底物绿原酸在几种印迹膜上吸附量的大小, 得出的实验结论和理论计算的结果相一致. Scatchard 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分子印迹复合膜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Kd2分别为0.151和0.480 mmol/L. 底物(绿原酸)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实验表明, 分子印迹复合膜对绿原酸有较好的结合性能, 结合量分别是14.934和28.123 μmol/g.  相似文献   

2.
以反式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白藜芦醇及其结构类似物(2-萘酚、白藜芦醇甙和双酚A)的结合和透过性,并用扫描电镜对膜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白藜芦醇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印迹膜对白藜芦醇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其它结构类似物,其饱和吸附量达1.72μmol/g,为非印迹膜的3倍;尺寸效应和印迹效应是影响物质在印迹膜上的透过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尺寸比模板分子小的2-萘酚最先透过,而相对于尺寸接近或大于模板分子的双酚A或白藜芦醇甙,模板分子优先透过。而且,模板分子在印迹膜上的透过量大于非印迹膜。  相似文献   

3.
《广州化学》2017,(6):26-31
以纤维素为原料,1-乙烯基咪唑为最佳功能单体,2,4-二氯苯酚(2,4-DCP)作为模板分子,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结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纤维素基印迹吸附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纤维素印迹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L-苯丙氨酸(L-Phe)为模板分子、分别以氯化1-羧甲基-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VIM]Cl)、甲基丙烯酸(MAA)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组装体系进行分子模拟分析、荧光光谱分析,预测较优功能单体,辅助设计了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L-MIPs);其次,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功能单体种类对L-MIPs的吸附性能和印迹因子的影响,并比较了分别以[VIM]Cl、MAA和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L-苯丙氨酸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运用多种表征方法对L-MIPs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VIM]Cl为最优功能单体,且制备的聚合物在300 °C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浓度为1.0 mg.mL-1,饱和吸附量可达33 mg.g-1,印迹因子可达3.86。相对于结构类似物D-Phe、L-His或L-Trp,识别因子β分别达到1.24,1.41和1.30。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于分子印迹体系的中功能单体的筛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槲皮素金属配位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培民  王兵 《化学学报》2010,68(24):2543-2550
以中药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与Zn(II)的配合物为模板, 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水溶性线性聚合物聚乙二醇(PEG, Mw=600)为添加剂,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带支撑的锌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使用扫描电镜测定了不同PEG用量下膜的表面形貌. 通过膜渗透实验考察了PEG含量对金属配位印迹膜渗透速率的影响, 系列印迹聚合物膜的识别体系及对不同底物的渗透选择性, 同时考察了阳离子和阴离子对印迹膜渗透模板分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制膜过程中水溶性线性聚合物PEG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膜的透过性能|槲皮素-Zn(II)模板印迹聚合物膜对槲皮素表现出明显的渗透选择性, 对槲皮素结构类似物芦丁和柚皮素的渗透选择性较差|且该金属配位印迹聚合物膜对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也都表现出较好的选择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L-苯丙氨酸(L-Phe)为模板分子、分别以氯化1-羧甲基-3-乙烯基咪唑鎓([VIM]Cl)、甲基丙烯酸(MAA)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组装体系进行分子模拟分析、荧光光谱分析,预测较优功能单体,辅助设计了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L-MIPs);其次,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功能单体种类对L-MIPs的吸附性能和印迹因子的影响,并比较了分别以[VIM]Cl、MAA和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L-MIPs的吸附行为,运用多种表征方法对L-MIPs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VIM]Cl为最优功能单体,且制备的聚合物在300℃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浓度为1. 0mg/m L时,饱和吸附量可达33mg/g,印迹因子可达3. 86。相对于结构类似物D-Phe、L-His或L-Trp,识别因子β分别达到1. 24,1. 41和1. 30。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于分子印迹体系的功能单体的筛选及MIPs性能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支载型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透过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辉  陆燕  王旭东  李晨曦 《分析化学》2006,34(7):1003-1006
以2-氨基吡啶为模板,采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为支载膜,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出支载型分子印迹膜,并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2-氨基吡啶及其结构类似物的透过选择性,并对甲基丙烯酸与2-氨基吡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对模板分子能够形成摩尔比为1∶2的配合物,分子印迹膜能够实现2-氨基吡啶与其类似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高吉刚  陈长宝  王荣荣  周杰 《化学学报》2008,66(9):1067-1073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N-(p-乙烯基苄基)-N,N-二[2-(3-羧基丙酰氧基)乙基]胺. 采用质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单体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荧光猝灭法和同步荧光法研究了单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机理, 结果表明在pH 7.4离子强度为0.5 mol•L-1条件下, 单体与牛血清白蛋白中的色氨酸残基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其结合比为2∶1, 表观结合常数KA=2.239×1011 L2•mol-2. 以该单体为功能单体, 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分子,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和多孔聚偏二氟乙烯膜为支持膜, 在水介质中制备了一个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 渗透实验表明, 这个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渗透量要远高于对照的人血清白蛋白和卵蛋白, 通过与非分子印迹膜对照也说明了此分子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高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以氯霉素(CAP)为模板,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四氢呋喃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混合溶液为反应溶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氯霉素的分子印迹及非印迹聚合物。优化功能单体、不同溶剂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四氢呋喃和离子液体[BMIm]BF4(体积比1∶1)作为反应溶剂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氯霉素具有高的吸附容量,良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因子为2.6,进行吸附-解吸附循环5次后,氯霉素印迹聚合物的性能稳定,可重复使用。将制备的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富集材料,应用于鸡蛋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回收率可达62.3%~81.1%,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丹酚酸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α-甲基丙烯酸(MA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丙酮、乙酸乙酯、乙腈和甲醇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丹酚酸A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蛋白质,聚(丙烯酸羟乙酯-乙烯基咪唑-1-(烯丙基乙酯)-3-乙烯基咪唑氯)[P(HEA-co-VIM-co-[AVIM]Cl)]为大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通过氧化还原引发聚合法制备了蛋白质印迹水凝胶.圆二色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P(HEA-co-VIM-co-[AVIM]Cl)能够较好地维持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稳定性,而相同质量的HEA,VIM和氯化1-(烯丙基乙酯)-3-乙烯基咪唑([AVIM]Cl)的混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破坏严重.选择性吸附和竞争吸附的结果表明,用P(HEA-co-VIM-co-[AVIM]Cl)制备的印迹水凝胶比用HEA,VIM和[AVIM]Cl制备的印迹水凝胶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在制备过程中维持模板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得到具有高识别能力和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采用大分子单体印迹蛋白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蛋白质在印迹过程中的结构容易变性的缺点,对蛋白质印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霞  樊静  王小龙  张艳树 《化学学报》2013,71(10):1411-1420
以氯化1-乙基-3-甲基咪唑(C2mimCl)离子液体为模板分子, 甲基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双功能单体, 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为载体, 制备了C2mimCl表面印迹聚合物(C2mimClMIP/PS-DVB). 采用红外、扫描电镜和Brunauer-Emmett-Teller分析技术对C2mimClMIP/PS-DVB进行了表征.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C2mimClMIP/PS-DVB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识别特性. 结果表明, 聚合物对C2mimCl和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C4mimCl)两种离子液体有高度的选择性识别作用. 将C2mimClMIP/PS-DVB作为固相萃取(SPE)剂制备成SPE柱, 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 考察了C2mimClMIP/PS-DVB的动态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参数条件下, SPE柱能够从结构类似物中选择性分离富集C2mimCl和C4mimCl, 且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能. 将SPE柱用于地下水中C2mimCl的分离富集, 显示出良好的实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烟酸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增英  钟世安 《化学学报》2010,68(3):246-250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烟酸为模板分子,用紫外光引发表面修饰聚合制备了微孔滤膜支撑-烟酸分子印迹复合膜.电镜扫描对该印迹复合膜进行了表面形态表征.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分子印迹复合膜中存在等价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为5.55×10-2mmol·L-1.底物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实验表明,分子印迹复合膜对烟酸有较好的结合性能,结合量是6.10μmol·g-1.与其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烟酰胺相比,分子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展示了更好的选择性及高度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朝晖  胡宇芳  张华斌  李辉  姚守拙 《化学学报》2009,67(18):2121-2126
以孔径0.45 μm的尼龙微孔滤膜为支撑膜, 咖啡因为模板分子, 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采用表面热聚合技术制备对咖啡因具有优良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印迹复合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讨了不同功能单体印迹聚合膜选择渗透性能的影响,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对分子印迹膜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孔隙率、溶胀性、热稳定性以及选择性等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复合膜对咖啡因具有优异的选择透过性, 其分离选择性因子为2.3. 该印迹膜呈现出较好的结合能力, 对印迹分子存在两个结合位点, 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0.146和0.330 μmol/g, 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山茶叶粗提液中咖啡因的分离和富集, 富集因子为10.52.  相似文献   

15.
在光照和引发剂的作用下, 模板分子香豆素-3-羧酸、 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或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TRIM)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表面聚合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分别以TRIM和EDMA为交联剂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在不同溶剂中对混合底物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 结果表明, 以TRIM为交联剂的印迹膜对模板分子具有更高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 另外, 以乙腈或乙腈/水作为溶剂对分子印迹膜所作的实验和讨论有助于为从复杂样品中分离模板分子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青莠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分别以α-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两种对除草剂青莠定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光度法研究显示了模板分子青莠定和4-乙烯基吡啶的离子作用强于它和α-甲基丙烯酸之间的氢键作用,并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和对底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青莠定表现出更高的结合能力和更优的选择性.这对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环境样品中除草剂青莠定的分离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磺胺异噁唑为模板分子,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分别用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采用牺牲硅胶法合成了磺胺异噁唑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单体对聚合物识别性能和选择性的影响;对比磺胺异噁唑和磺胺二甲嘧啶的结合特性,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在印迹过程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计算了离解常数分别为2.01×10-4和7.30×10-3mol/L.  相似文献   

18.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阿魏酸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法制备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并将其用于阿魏酸的分离提取.使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印迹复合膜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伸测试等技术研究了印迹复合膜的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平板超滤膜分离器考察了印迹复合膜的结合性能与渗透选择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阿魏酸的结合容量高于对结构类似的肉桂酸,当吸附浓度为0.1 mmol/L时结合选择因子达到1.9.在渗透40 min时,印迹复合膜对阿魏酸渗透量为5.16 μmol/cm2,与肉桂酸相比,渗透选择性因子为1.74,渗透性能优于非印迹复合膜.  相似文献   

19.
以苯磺隆为模板分子, N,O-双异丁烯酰乙醇胺为交联功能单体, 在尼龙-6膜上通过紫外光照引发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 用紫外分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交联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印迹因子的测定和底物竞争渗透实验结果表明,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对模板分子苯磺隆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特异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慧丽  樊静  魏娅方 《应用化学》2009,26(8):971-975
以泻药酚酞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不同比例的一系列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采用静态平衡实验法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 3 h 后基本接近最大吸附量,其中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 1∶6∶20的MIP2的印迹因子为 2.30,效果最佳。Scatchard 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过程存在两类结合位点,一类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Kd1= 0.63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 Qmax1 = 25.4 umol/g,另一类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 Kd2 =3.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 Qmax2 = 61.9 umol/g,通过与酚酞类似物质在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吸附行为比较,表明对酚酞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