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如果在一个(或几个)恒力和一个变力共同作用下运动时,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具有最大速度?最大速度将怎样计算?解此类题时要对运动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在掌握变力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了解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各时刻所受合力、加速度、速度的变化规律.下面结合几个例题进行具体分析,来探讨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根轻绳的两端牵连着两个物体,如果在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中绳始终是绷紧的,根据轻绳不可伸长的特点,可以推知位于绳端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在沿绳拉紧方向上的投影是相等的,那么两个物体的加速度是否也具有与之相类似的关系呢?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课程改革带着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带着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着全新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来到了我们身边.作为教师,更应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笔者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微元法在物理新旧课程中有较大的改变.为什么要改变?改变后的内容应该如何教学?笔者对此有点陋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1极限思维法
极限思维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常常用它来解决某些不能直接验证的实验和规律.例如在研究落体定律时,伽利略由于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自己的论断,只好求助于极限思维法间接证明.他先证明了从斜面上滚落的小球总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后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极限情况,此时,小球将自由下落,从而说明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5.
引入“广义速度”和“广义加速度”的概念,把正交曲线坐标系或的速度加速度简化为广义坐标及其微商的偏导。 相似文献
6.
7.
8.
9.
动量定理在解决只涉及力、时间和速度,不涉及位移和加速度的一类动力学问题时,可只研究物体状态的变化,不必研究物理过程变化的细节,与牛顿第二定律相比较,它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这一事实已为广大同学所熟知,但有一类连续性问题(如:气流、水流、粒子流等),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05年我国地质部门发布了对珠穆郎玛峰的最新测量高度为8844.43米之后,在一些期刊上相继见到有关于从地质力学角度讨论山到底可能"长"到多高的文章,并有断言:9000米是山的极限高度.笔者读后对其核心论述初觉不妥,既而经查阅资料后再研究,形成了颇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人船模型是动量问题中的难点,以前在很多教学杂志和辅导参考资料中看到关于人船模型的解题方法,但都是讨论一个人与船组成的系统,有些动脑筋的同学提出“如果是多个人怎么办?”使用常规方法,要解很复杂的方程组,致使许多同学望而却步.下面举几例谈一下此类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物理教学中,用符号x表示位移的做法造成了对"位置"本原内涵的遮蔽,往往容易引发学生的困惑.重申"位置-时间关系"的本质内涵,并就两个实际问题为例指出其作用.教学中重"位移"轻"位置"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坐标系意识"淡化的危险,对其中的几点隐忧作出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量子点输运理论与B ures角度量的方法,研究了耗散环境下单量子点系统输运过程中的量子速度极限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隧穿过程存在库仑阻塞效应与量子相干效应,系统可加速能力随左侧隧穿概率有微小的变化;然而,系统可加速能力随右侧隧穿概率变化明显,归因于动力学通道阻塞与共隧穿的共同效应.能级差的增大使系统向目标态演化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而改变系统的加速潜力以及随时间演化的震荡频率.耗散环境中弛豫速率对系统可加速能力的影响不是单调的,存在一个有趣的转折点,当弛豫速率小于该点时,系统的可加速能力产生震荡变化,当弛豫速率大于该点时,加速潜力的变化受到了弛豫速率的单调抑制,弛豫速率的增大总体上抑制了系统的可加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重力条件下向外传播的球形火焰,对贫燃极限附近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测量,得到当量比从0.512(本文微重力实验中测定的可燃极限)到0.601范围内的零拉伸层流燃烧速度,并与前人实验数据和使用3种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实验结果与已有的微重力实验数据非常接近,而其他研究者在常重力... 相似文献
15.
16.
“整体法”解题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问题王小宁(鞍山钢铁学校114002)许多同学在看了一些参考书后提出把两个连接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水平伸展法”求解即“整体法”,比“隔离法’懈题简单.其实“整体法”运用的不正确,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用一个例... 相似文献
17.
把实际情况理想化,是研究物理现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理想化”的思想方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如:“理想气体”是实际气体的理想化,它是对真实气体加了些理想条件后得到的.理想气体要求:(1)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18.
也谈“用绳拉船靠岸的船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解质这问题中运用的所谓“速度合成与分解方法”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只在一个参考系中求解,运用速度的矢量性,将速度矢量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和分解,最常用的是在直角坐标系或其它坐标系中合成和分解;第二种是借助两个有相对运动的参考系,运用相对运动中的速度定理求解;第二是借助两个相对运动的参考系,运用相对运动中的速度定理求解,同时澄清了有关文献中某些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在运动学中,特别是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即时速度”固然是一个使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而“加速度”却更是学生感到最抽象最难懂的一个概念。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在讲解新的概念、定律和原理时,必须清楚地阐明它们的物理意义,并且指出它们和学生已学过的有关知识间的联系。”所以耍讲透这一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