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铜纳米簇不仅具有金属纳米簇的特异性,还有前驱体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配体辅助法、模板法、微波法、电化学法和刻蚀法等综述了铜纳米簇的制备方法。从离子诱导聚集、pH诱导聚集、组装诱导聚集和溶剂诱导聚集增强发射等方面综述了铜纳米簇聚集诱导荧光发射增强性能。从离子检测、小分子检测、酶活性检测、生物大分子检测和生物成像等方面综述了铜纳米簇的应用,并对铜纳米簇的制备、性能优化和应用等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合成NaYF4∶Yb3+,Er3+稀土纳米晶, 再经3-苄基三硫代碳酸酯基丙酸(BSPA)修饰, 制得功能化纳米晶体; 以罗丹明6G(R6G)为母体荧光染料, 经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乙烯基功能化单体罗丹明6G酰基邻羧基苯甲肼腙(R6GHA); 将功能化纳米晶体与R6GHA构成荧光共振能量传递(FRET)的“给体/受体”对,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点击化学”反应, 合成具有多重响应性复合荧光纳米凝胶NaYF4∶Yb3+,Er3+/PNIPAm-co-R6GHA. 采用TEM, XRD, FTIR和DSC对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上转换荧光光谱(PL)研究了该复合纳米凝胶对pH值、 环境温度和不同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行为, 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环境温度变化对复合纳米凝胶的荧光发射具有显著影响, 且该复合纳米凝胶对Hg2+具有选择性荧光响应; 在H+或Hg2+作用下, 复合纳米凝胶中纳米晶和R6GHA之间会发生荧光共振能量传递; 通过纳米凝胶中纳米晶与R6GHA特征荧光发射峰比率的变化, 实现对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唐海云  曾毅  李迎迎  陈金平  李嫕 《化学学报》2011,69(19):2241-2247
设计合成了具有4个苯基取代的α-吡喃酮衍生物,研究了该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稳态光物理过程,以及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的聚集行为和发光性质.该化合物在良溶剂中几乎没有发光,而形成聚集体后发出明亮的蓝绿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达17%,比溶液中增强了253倍.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低温荧光实验结果推断,聚集荧光增强主要是聚集体中分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相法合成的CdTe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能量给体, 通过Schiff碱反应将单链DNA连接到表面.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取的Au纳米粒子作为能量受体, 通过Au—S键将单链DNA连接到表面. 通过DNA链间的杂交, 构建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FRET). 测定了CdTe-DNA、 探针体系和探针体系+目标DNA的荧光强度. 结果表明, 探针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弱, 加入目标DNA后, 体系荧光增强, 表明该体系的构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了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的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1,4-二苯乙烯基苯(给体)与吖啶黄(受体)在乙醇的刚性溶液中分子间能量传递的行为,探讨了分子的浓度、给体、受体分子间的实际距离 R、临界距离 R_0与能量传递效率 E_T、能量传递速率常数 K_T 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聚集导致的荧光增强与双分子膜上能量转移吴立新,郑惠(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3)(吉林粮油食品专科学校)梁映秋(南京大学化学系)关键词聚集,双分子膜,荧光增强,能量转移在模拟生物膜功能研究中,以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系为模拟剂研究其自组织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Λ-型TB骨架作为分子的基本框架, 将二腈基异弗乐酮引入其中, 采用简便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聚集态荧光增强现象的红光材料2,8-双[2-(5,5-二甲基-环乙烯基-2-烯基)丙二腈]-6H,12H-5,11-甲基二苯[b,f][1,5]二氮芳辛(DMCEM). 同时, 制备了粒径不同的DMCEM纳米颗粒, 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2,4-二氨基苯肼和2,6-二甲酰基对甲苯酚为反应物,合成了一种具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荧光的聚合物纳米颗粒(E-FNPs)。E-FNPs富有-NH_2,-C=N-和邻位-OH基团,能够发射较强的ESIPT荧光(Φ=0. 66)。在E-FNPs溶液中加入VB_1时,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浅黄色,同时其ESIPT荧光明显淬灭;加入其它维生素和相关生物活性物时几乎无变化。基于该原理建立了一种检测VB_1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1~35. 5 nmol/L。检出限为1. 6 mmol/L。该方法应用于维生素药片VB_1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 1%~105. 2%。本研究的"合成-修饰一体化"方法可以为ESIPT荧光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提供借鉴;基于ESIPT荧光淬灭机理的纳米传感器可为VB_1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参照文献方法合成了BSA修饰的水溶性发光金纳米粒子,并考察了其与溶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据溶菌酶对金纳米粒子的发光增强现象,建立了测定溶菌酶的荧光新方法.考察了发光金纳米粒子的浓度、pH值、反应时间及共存物质对测定的影响.优化条件为:发光金纳米粒子浓度4.0×10(-6)mol/L,pH 7.0、反应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10.
蒋治良  刘凤志  刘绍璞  卢欣 《分析化学》2003,31(11):1364-1368
在0.2mol/L HCl介质中,罗丹明S(RDS)分别在520nm和550nm处有一个吸收峰和荧光峰。当有Au(Ⅲ)存在时,Au(Ⅲ)与Cl^-形成AuCl4^-,AuCl^-与RDS^ 借助于静电引力形成疏水性的AuCl4-RDS缔合物分子。AuCl4-RDS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而生成(AuCl4-RDS)。缔合纳米微粒,粒径为45nm。在360nm产生瑞利散射峰,在600nm产生共振散射峰。由于纳米微粒形成后,只有裹露在(AuCl4-RDS)n纳米微粒界面的RDS荧光分子才能吸收激发光子跃迁到激发态,进而返回基态产生荧光。而体相的RDS荧光分子无法与激发光作用产生荧光,即受激RDS分子数大为降低,故550nm荧光峰和520nm吸收峰的降低。当缔合纳米微粒体系加入乙醇后,体系的红紫色和共振散射峰消失,吸收峰和荧光峰恢复,由于乙醇致使(AuCl4-RDS)。纳米微粒分解为AuCl4-RDS分子。结果表明:红紫色(AuCl4-RDS)n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其共振散射增强、荧光猝灭和产生共振散射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标题配合物是由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IDB)与NiSO4•6H2O在甲醇-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的紫色晶体. 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 结构分析表明, 镍(II)分别与两个IDB配体中的苯并咪唑的四个氮和胺基的两个氮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研究了纳米金和小牛胸腺DNA对配合物荧光的影响, 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猝灭与恢复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严曼  石德清  肖琳霞 《有机化学》2008,28(6):1012-1015
为了寻找新型低毒性的潜在除草剂, 以2-氯-5-(氯甲基)吡啶和2-氯-5-(氯甲基)噻唑为起始原料, 经过叠氮化, 然后与乙酰乙酸乙酯的环化, 水解, 卤化, 最后与2-氨基-4,6-二取代嘧啶的缩合反应, 合成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 其结构经IR, 1H NMR, MS 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测目标化合物在100 mg/L浓度下显示出良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3.
张万权  李燕萍  刘晨江  王吉德 《有机化学》2007,27(12):1586-1589
分别采用微波辐射法和加热回流的常规方法, 将1-氨基-2-(2-甲基/三氟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5-巯基-1,3,4-三唑与α-溴代芳基乙酮3a3e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1,2,4-三唑[3,4-b]-1',3',4'-噻二嗪类化合物4a4e 5a5e. 微波辐射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 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14.
黄明智  张泉  任叶果  雷满香  黄路  任竞  杨光富 《有机化学》2006,26(11):1539-1543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除草活性化合物, 合成了12个全新的N-{2-氯-5-[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2,3-二氢嘧啶-1(6H)-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 其化学结构经IR, 1H NMR, 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如7a, 7b, 7c, 7g, 7h, 7i, 7k7l在有效成分75 g/hm2剂量下, 茎叶处理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等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 其抑制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以1-肼羰亚甲基-2-三氟甲基苯并[d]咪唑(1)为原料, 与芳基异硫氰酸酯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得酰氨基硫脲2a2d, 继而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合环得4,5-二氢-3-(2-三氟甲基苯并[d]咪唑-1-亚甲基)-4-芳基-1,2,4-三唑-5-硫酮(3a3d), 然后分别采用超声辐射法和常规加热法与四种胺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报道的Mannich碱4a4d, 5a5d, 6a6d7a7d. 与常规加热法对比, 超声辐射法具有操作简单, 反应时间短, 条件温和, 产率高, 副反应少等优点, 为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IR和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6.
在Hypersil C18色谱柱上, 利用新型荧光试剂苯并[b]吖啶酮-5-乙基对甲苯磺酸酯(BAETS)作柱前衍生化试剂, 采用梯度洗脱对10种胆汁酸衍生物进行了优化分离. 在二甲亚砜溶剂中, 以碳酸钾作催化剂, 95 ℃, 45 min后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 衍生物在稳态荧光条件下, 在乙腈和甲醇水溶液中的百分离子化δ值在0%~88.83%和0%~89.15%范围内. 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λex/λem=272/505 nm.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正离子模式实现了胆汁中胆汁酸的定性定量测定. 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95以上, 线性范围宽, 检出限为0.76~1.62 ng/mL.  相似文献   

17.
通过[Na~+,Tb~(3+)]离子对取代[Ba~(2+),Ba~(2+)]离子对,制备了一系列的Ba_(5-2x-y)Tb_(x )Na_x(PO_4)_3Cl∶y Eu~(2+)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形貌、组成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54 nm激发下,Ba_(3.97)Tb_(0.50)Na_(0.50)(PO_4)_3Cl∶0.03Eu~(2+)样品的发射光谱既包含了Eu~(2+)位于450 nm左右的宽带特征发射,又包含了Tb~(3+)位于490、545、583和622 nm的窄峰特征发射。由于存在Eu~(2+)→Tb~(3+)的能量传递,使得Ba_(3.97)Tb_(0.50)Na_(0.50)(PO_4)_3Cl∶0.03Eu~(2+)中Tb~(3+)的发光强度相对于Ba_(4.00)Tb_(0.50)Na_(0.50)(PO_4)_3Cl中Tb~(3+)的发光强度显著提高。通过改变[Na~+,Tb~(3+)]离子对的浓度,实现了对Ba_(5-2x-y)Tb_(x )Na_x(PO_4)_3Cl∶y Eu~(2+)荧光粉的光谱调控。当x=0.50时,Ba_(4.97-2x)Tb_(x )Na_x(PO_4)_3Cl∶0.03Eu~(2+)中Tb~(3+)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