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季铵盐合成有机胂二茂铁衍生物杜洪光,师树简(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北京,100029)关键词有机胂,二茂铁衍生物,铵甲碘化物,亲核取代关于二茂铁季铵盐的亲核取代反应已有较多报道[1~4],但对于含胂二茂铁季铵盐的这类反应还未见诸文献,由碘化[2-... 相似文献
2.
N,N-二甲基氨甲基二茂铁的单锂化物与三苄基氯化锡反应,得到1-二甲氨甲基-2-三苄基锡二茂铁(Ⅰ);与二苄基二氯化锡反应,得到二苄基二[2-(二甲氨甲基)二茂铁基]锡(Ⅱ).1-二甲氨甲基-2-(二苯胂基)二茂铁经单锂化后,再与二苯基氯化胂反应,生成1-二甲氨甲基-2,5-二(二苯胂基)二茂铁(Ⅲ);在四甲基乙二胺存在下,1-二甲氨甲基-2-(二苯胂基)二茂铁经双锂化后,再与二苯基氯化胂反应,得到1-二甲氨甲基-2,5,1'-三(二苯胂基)二茂铁(Ⅵ).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1HNMR表征,还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晶体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548(2)nm,b=1.3622(3)nm,c=1.5846(3)nm,α=95.87(3)°,β=96.54(3)°,γ=107.67(3)°,Z=2. 相似文献
3.
4.
对6个新的烷氧基亚甲基二苯胂基二茂铁衍生物进行质谱分析研究,在它们的电子轰击电离质谱中显现了强的分子离子峰和表征主体结构的一系列特征峰。通过磁场/静电场联动扫描和精确质量的测定探索了这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5.
几个新型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油类消烟剂、燃速催化剂等已得到应用,在药物、合成材料等方面亦具有应用前景。文献曾报道含二茂铁基β-二酮的合成及以它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此类配合物均含两个以上金属原子,它们在有机合成中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 我们将二茂铁甲酰丙酮分别与水扬酰肼、异菸肼、乙二胺及硫代氨基脲在甲醇或甲醇-水介质中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4个新型二茂铁衍生物,它们含有三个或四个配位功能基团,可作为多齿配体用于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6.
胺烷基二茂铁衍生物由于在有机合成中的特殊用途而受到化学家们的重视,成为二茂铁衍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从不同起始原料出发,合成胺烷基二茂铁衍生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N,N-二甲氨甲基二茂铁(I)单锂化后与三甲基氯硅烷(Me3SiCl)反应,合成了2-(三甲硅基)二甲氨甲基二茂铁(Ⅱ);Ⅱ再单锂化后与Me3SiCl反应得到了2,5-二(三甲硅基)二甲氨甲基二茂铁(Ⅲ);单锂化的I与Me2SiCl2反是得到了双-(2-(二甲氨甲基)二茂铁基)二甲基硅烷(Ⅳ)双锂化I与二倍量的Me3SiCl反应得到了2,1′-二(三甲硅基)二甲氨甲基二茂铁(V),由碘化(2-(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含二茂铁基的取代缩氨基脲,取代缩氨基硫脲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缩氨基脲、缩氨基硫脲既是很好的金属离子配体,又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抗细菌、病毒、抗结核、抗麻疯病、抗风湿、抗嗜眠等,文献曾有一些报道。其中有些在结构上调整,引入二茂铁基,显示了一些特殊性质。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12个新型结构的含二茂铁基的缩氨基脲(或硫脲),对它们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共轭结构的二茂铁咪唑衍生物,它们在质子的作用下呈现显著的光谱、核磁及电化学响应.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其氧化还原波处于低电位,表现为分子关的状态;在酸性环境中,其氧化还原波处于高电位,表现为分子开的状态;通过酸碱的调控作用其氧化还原波可以在高、低电位之间可逆转换,能够作为一类新型的电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根据Corey和Seebach“羰基反应活性逆转”原理合成二茂铁基α-二酮的新途径。用锂化二茂铁基二噻烷与一个酯反应,再经HgCl_2-CdCO_3水解得到标题化合物。共合成16种酰基二茂铁基二噻烷和13种二茂铁基α-二酮化合物。除两种外,其余均为新二茂铁衍生物。所有产物的结构都由元素分析、IR和~1H NMR谱确定。本文讨论了反应中二茂铁衍生物在结构及性质上的特点和产物的IR和~1H NMR谱。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4-N-苯胺基喹啉类衍生物,采用Ellman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当喹啉环上连有伸长的吡啶季铵盐片段时,可显著提高目标化合物的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化合物16对AChE和BChE具有明显的双重抑制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0.92和14.20μmol/L,抑制效果强于阳性对照药加兰他敏. 相似文献
16.
17.
合成三例二茂铁基查尔酮衍生物:1-二茂铁基-3-(5-溴噻吩-2-基)-2-丙烯-1-酮(1)、1-二茂铁基-3-(4-溴噻吩-2-基)-2-丙烯-1-酮(2)和1-二茂铁基-3-(5-氯噻吩-2-基)-2-丙烯-1-酮(3);采用1H NMR、13C NMR和HR-MS对化合物1~3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其热学性质;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并计算得到了它们的分子轨道能量和极化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Z-扫描技术(532nm,180fs)分别测定了三种化合物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1~3的紫外吸收波长发生明显红移,且1的非线性吸收幅度、极化率和分子超极化率最大; 1、2和3均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表现出超快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相似文献
18.
在氢化钠存在下,用乙酰基二茂铁与正辛酸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FeCOCH2COC7H15(Fc=C5H5FeC5H4).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学数据为:C20H26FeO2,空间群P21/n,a=0.5790(1)nm,b=4.1634(4)nm,c=0.7635(1)nm,β=101.39(1)°,Z=4.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0.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分子以烯醇式形式存在,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六元环,环中O…H氢键距离为0.146nm.β-二羰基中与正庚基相连接的羰基易于烯醇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