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赤眼蜂和缨小蜂是两类常见的卵寄生蜂,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中两类最重要的害虫天敌.本文对国内外在赤眼蜂和缨小蜂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新疆的研究近况及应用前景作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这两类寄生蜂在新疆农林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新疆小蜂总科昆虫的研究现状,从形态特征、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小蜂总科的物种资源情况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经统计,新疆目前已知小蜂总科16科145属289种,其中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缨小蜂科Mymaridae和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的物种数在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三棒缨小蜂属Stethynium Enock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并描述了采自新疆的1中国新纪录种—模式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triclavatum Enock,研究标本保存于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klimi)雌性触角5种感器。观察到毛形感器远端神经树状突膨大成为外节,外节的端部有细管体,说明它是属于机械感器,具有触觉的功能。刺形感器和坛形感器是化学感器,前者的角质壁上见有嗅孔分布,后者角质壁出现11~13条纵列狭窄的凹沟,每条凹沟都通向内部的大室。ⅰ型感器有两种形态:ⅰ型Ⅰ占绝大多数,在其角质壁上无嗅孔,感觉神经树状突分布在感器的内腔中,可能是一种具有触觉作用的机械感器,极少数为ⅰ型Ⅱ,在毛的内腔出现大室和小室,感觉神经树状突只伸向内腔的小室,根据有大、小室的存在,它们具有味觉作用,但从它的基部收缢的特点,说明又有触觉的功能,所以是具有双重性质的感器。至于栓锥感器,树状突出现在内腔,但从结构上没有嗅孔这一特征分析,可以归属为机械感器。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雌雄蛾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金银花尺蠖雌雄蛾触角上共分布9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腔乳头感器、叉形感器、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叉形感器只存在于雄蛾触角上.  相似文献   

6.
前言赤眼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广泛、大量应用与其繁殖它的自然寄主卵供应不足的矛盾,促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生防科学工作者开展了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的研究,试图研制出一种人工寄主卵取代自然寄主卵并实行工厂化、械机化生产,以解决赤眼蜂利用中间寄主卵供应不足的问题。近年来,这一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从1975年初起开始了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触角腺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日本沼虾触角腺的形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日本沼虾的触角腺由体腔囊、迷路、原肾管和膀胱组成 .体腔囊细胞有许多足状突起 ,具有过滤功能 ;迷路占整个腺体的 4 / 5,其展开长度约 ( 10 0±10 ) cm;迷路细胞顶部具有发达的微绒毛、基部质膜内陷 .原肾管细胞的微绒毛短而不规则 ,基部质膜内陷却十分发达 ,原肾管的展开长度约 ( 4 0± 4 ) cm;膀胱细胞基部质膜也有内陷但无微绒毛 .上述结构是触角腺排泄功能和渗透压调节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斑节对虾触角腺的显微及超微形态结构进行了研完.其触角腺由体腔囊、迷路和原肾管3部分组成.体腔囊足细胞小,足突起短而细,胞质内小泡和颗粒不多;迷路细胞微绒毛短少而不整齐,含有大量小泡,基底及两侧质膜内陷较深,但基底部线粒体数量很少;原肾管细胞微绒毛较短少而杂乱,胞质内小泡和颗粒含量较少,基底及两侧质膜内陷很深.上述结果显示,斑节对虾触角腺各组成成分中,与其排泄和渗透压调节功能相关的结构较为发达.因此,谊虾是甲壳动物中调节能力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者”.  相似文献   

9.
两种筛器类蜘蛛的微细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蛛亚目、筛器类的类褛网蛛(Psechrus mimus Chamberlin)和居室拟壁钱(Oecobius cellariorum (Duges))两种蜘蛛, 在扫描电镜下反复观察, 拍摄了大量照片.对筛器及其筛器纺管, 前、中、后纺器及其大纺管和小纺管, 感觉器——— 听毛、触毛等进行了描述与测量.首次发现类褛网蛛初孵化的幼蛛有纺器而无筛器.  相似文献   

10.
用二价铜离子(Cu2+)胁迫克氏原螯虾,分析其肝胰腺、触角腺、鳃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在含10mg/LCu2+水中生活;在10mg/LCu2+胁迫下,在0~24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在24h达到最高;在24~36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活性开始下降,而SOD活性继续上升,在第36h时达到最高;48h后,肝胰腺和触角腺中SOD和SOD活性下降并均趋于平稳表达,SOD活性仍显著高于非胁迫处理时,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Cu2+处理时;鳃中的SOD和SOD活性未受到Cu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借助平面应变问题的Green函数,可推导出任意弱形状夹杂的Eshelby张量表达式。利用该Eshelby张量,给出了由温度本征应变在夹杂内、外产生的应变场和应力场理论解。目的是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和AN-SYS数值模拟含任意弱形状夹杂内、外部的应变场和应力场,验证我们的应力场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分别对番茄果肉及果芯的固形物进行低温分离提取,并分别采用这二种提取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这种提取物对大鼠的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果芯固形物对大鼠血栓抑制效果优于果肉固形物.  相似文献   

13.
渝、鄂、湘、黔接壤贫困山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渝、鄂、湘、黔接壤贫困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指出自然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该地区的水土治理规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从英、汉科技文献的文体入手,例举了4种常见的体例程式,探讨了英、汉科技文献中常见的几种句法特点,给出了翻译理解科技文章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并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情况、实践教学、导师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通过提升教师内涵,形成由专业带头人、课程主讲教学骨干构成的教学梯队,高级职称比例从专业建设之初(2007年)的10.53%提高到50.00%;依托"导师制",注重能力培养,形成了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体系;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丰硕,2009年专业建设负责人主持申报并获得《通信原理》省级精品课;积极开展"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以毕业设计带动学习风气,就业率逐年递增,2009~2011年平均就业率为93.1%,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本专业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矩阵的合同、相似与二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矩阵的合同关系、相似关系都是等价关系,它们虽然不同。但又有联系.对称矩阵是这两个知识点的交汇点。即两个实对称矩阵合同当且仅当它们相似.进一步得到二次型可以通过一个正交变换化为标准型。这一理论是高等代数教科书的重要内容。然而.现行的教科书对该理论的证明至少涉及到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和欧氏空间的内容.本文利用欧氏空间的正交性质给出这一理论新的简洁证明。以供教学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互联网上开展商务活动的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分析说明中国国家信息化基础结构已初具规模,中国参与全球化EC发展进程的时机已经到来,指出了目前中国大规模地推行EC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紧扣培养实践性创新人才主旋律,提出了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多维结构实践教学模式".在突出模块化启发性教学思想和分层次研究性自主实践理念的基础上,建构了由"多维模块化实验教学系统"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系统"组成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多维结构实践教学体系".以多层次不同特征的共享型、共建型和产业型的不同实践教学硬件条件为依托,借助动态模拟仿真和虚拟实验等技术建造网络化交互式实验教学软性平台,完成了多层次不同特征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基础分析、综合应用、工程设计和技术创新等能力,培养实践性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儿童的弱视、斜视与立体视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中国正常学龄前儿童立体视功能发育提供重要的基本数据,并了解立体视与性别的关系;揭示弱视与斜视患者立体视损害的规律.方法随机抽样测定473名(男232人,女241人)4~6岁正常儿童的立体视锐度.同时无选择地测定122例弱视与斜视门诊患者的立体视.结果473名儿童中,465人(98.3%)通过120",402人(85%)通过60″,且无性别差异.122例患者中100人(82%)为立体视盲,弱视愈深,立体视愈差,其立体视损害与注视性质及斜视的发生有关(P<0.05),单、双眼弱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立体视损害较共同性外斜视者更重(P<0.01).结论我国正常学龄前儿童立体视功能发育情况良好,且无性别差异.弱视、斜视患者立体视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20.
闪电事件时空变化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 481个站点的闪电日数数据诊断1961—2016年我国闪电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单站闪电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西北西部和西藏地区年均单站闪电日数呈分段变化特征。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和东南地区年均单站闪电日数大致呈2~4 a的周期变化。西北西部、西藏和西南地区分别呈2,4和6 a,3和8 a与2~6 a的显著周期变化。年均单站闪电日数突变集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但均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空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闪电日数呈明显的“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1961—1980年,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闪电日数主要以正距平为主,1980年以后,正距平范围逐渐减少。在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上,我国闪电日数年际变化趋势整体上以减少为主,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减少明显;在波动特征的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华北平原、沿长江两岸附近地区均为闪电日数年际波动较大的地区,而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和新疆中部及北部地区年际波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