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生物与工程结合的固沙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与工程措施对科尔沁沙地西部流动沙丘进行植被恢复,并通过沙丘监测和植被调查来评价流沙固定和恢复效果.1.0×1.0m的草方格结合适宜的固沙植物,能达到最佳的防风固沙效果.流动沙丘经人工措施固定后,随固定年限的增加,土壤水源涵养能力逐步提高,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如全C、有效K、碱解N和有效P等指标显著提高,土壤化学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植被盖度明显提高,植物生态系统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开山采石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为了有效遏制采石场对城乡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加强采石场的规划管理和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已迫在眉睫。阶段植被恢复的概念是在矿山台阶式开采的基础上边开采边恢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除必要的道路、工业场地、贮料场、弃渣场外,其余空闲场地应逐年进行植被恢复,使矿山每年保持相对固定的裸露地表面积,达到植被恢复最大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质是群落演替,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建群植物种类,最终目的是建立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所面临的挑战是理解和利用植被演替理论来完成并加速恢复进程.植被演替理论是指导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基础理论.本文对植被演替理论的发展、在生态恢复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应用、植被演替的研究方法及趋势进行了综述,旨在启发...  相似文献   

4.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植被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Bagnold提出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概念,是描述各种表面空气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参数,已被广泛应用于沙面、植被覆盖表面、雪面、水面等.植被高度、密度、覆盖度、侧影盖度等特征,通过影响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来达到抑制风蚀的效果.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植被特征关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植被特征因素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关系,并对影响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植被因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物种组成特征,选取刺槐林地、榆树林地、灌木林地(紫穗槐)、混交林地(刺槐×榆树)、荒草地、耕地(玉米地)6种复垦植被为研究对象,对植被类型恢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交林中,榆树与刺槐混交比例为1∶0.67.四个林地的树高最大值为6.14m,最小值为2.31m,变异系数的最大值为9.52%,最小值3.34%,属于弱变异性;胸径最大值为6.53cm,最小值为4.02cm,变异系数最大值为15.29%,最小值为3.68%;树冠冠幅最大值为3.92m,最小值为1.56m,变异系数最大值为17.28%,最小值为1.03%.混交林内榆树的重要值为49.14%,刺槐的重要值为50.86%,刺槐林中榆树的重要值为27.73%,刺槐重要值为72.27%.除了耕地以外的其他样地的植被覆盖度均在95%以上,其中刺槐林植被覆盖度最高,为99%,榆树林地的植被覆盖度最低,为96%.  相似文献   

6.
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功能特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恢复、修复或重建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可增加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其凋落层是巨大的水分蓄积库,增强了系统水分涵养功能;植被的恢复和重建,通过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和土壤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7.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物根系丰富,边坡比裸露边坡土壤抗冲性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细致整地、改良土壤,选择抗旱耐瘠薄植物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研究成果为矿区废弃地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保护区风灾区的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5.8%,目前的恢复现状为:已恢复区大约占10%,半恢复区占7.9%,未恢复区占81.4%.本文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横山、维东、池西、峰岭四个自然保护管理站的数据为基础,根据长白山区植被、土壤等的变化特征,确定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和立地分类系统.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共有39种立地类型,其中,台地草地中层壤质山地棕色针叶林土,阴陡坡草地中层壤质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和阴缓坡草地中层壤质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三种类型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8.56%、19.53%、10.57%,面积分别为4390.35 hm^2、2223.78 hm^2、1203.99 hm^2.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范围确定及风沙地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沙地范围的界定,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Landsat8OLI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采用水系流域分割方法,划定科尔沁沙地的自然地理范围.并提取了各类沙丘分布信息,对沙丘格局特征和形态示量做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面积64 387.22km2,风沙覆盖面积37 381.00km2.风沙地貌分布及格局具有一定规律性,沙丘类型自西向东、自南向北趋于简单,并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干、支流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不同河谷形态、走向其两侧沙丘发育呈现差异性,河流对沙地发育演化及维持其平衡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速公路建成后不同恢复年限边坡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恢复年限及原生植被中共有61种植物,分属18个科.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演替等方面变化明显.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逐渐丰富,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增加显著,群落层次向成层的方向发展,群落向进展演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汕头市企望湾布设8条沙滩地形监测断面,根据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的3次现场测量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砂质海岸的冲淤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沙滩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冲淤变化,沉积物分布受台风影响显著,纵向沿岸输沙仍是沙滩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中科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的放牧试验样地中,于放牧试验结束后的恢复期,研究了土壤动物优势类群蛴螬群落对放牧的反应,结果表明,停止放牧后经两年的恢复,不同放牧强度下蛴螬群落的个体数量,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指数大多表现为中轻度放牧强度下较高,重度放牧强度下,以上指数均较低,蛴螬群落主要种群在放牧强度等级上生态位大多较窄,仅东方绢金龟有较宽的生态位,蛴螬群落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除东方绢金龟和毛缺锶金龟外,均很小,东方绢金龟较为耐放牧扰动,而蛴螬群落整体对放牧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水肥状况对沙地小麦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水肥条件和不同砂土类型的小麦子粒形成及灌浆强度的测定表明,沙地小麦灌浆主要良现为灌浆期短(一般15-17天),开花至成熟持续时间短(30天左右),千粒重低,灌浆强度较高的特点。千粒重与旗叶单位面积干重、茎秆上部三个节间单位面积干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倒二叶、倒三叶相关不显著。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沙地小麦灌浆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可减少灌水,提高灌浆强度,延长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14.
植被条件对近地表风速垂线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有无植被时近地表风速垂线分布进行了对比,定量地研究了植被条件对近地表风速垂线分布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植被条件与风速减小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不同高度上的风速减小率随着植被模型行距或株距的增加均呈减小的趋势,高度为10cm和5cm的植被模型,其4cm高度的风速减小率均随行距和株距的变化均服从相似的指数函数形式,通过对比拟合曲线方程系数可知,株距的变化对风速的改变影响更大.不同高度上的风速减小率随植被侧影盖度均呈指数递增的趋势,通过两种高度的植被模型之间的对比可知,植株高度较高,密度较小植被的防风蚀效果可由植株高度较矮、种植密度大的植被达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从地理位置、地势和植被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科尔沁沙地的自然状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了该地区沙漠化的严重现状,用累加效应的方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因子,以奈曼旗为例具体地进行了说明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的沙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疆和田地区土地沙漠化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沙漠化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新疆和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灾害多发,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沙进人退的形势日趋严峻,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多个侧面阐述了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研究区1987年及2000年TM影象图进行了系统解译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并以空间叠加法得出了研究区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和推测了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坨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趋势,揭示了其内在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15年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发展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1—2015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了呼伦贝尔沙地近15年来植被覆盖度和沙漠化土地的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总体有所减弱,但年际变化显著.其中:2001—2007年沙漠化土地以扩张为主;2007—2013年随植被覆盖缓慢恢复,沙漠化逐渐逆转;2013—2015年沙漠化有所加剧.降水量年际变化是该区沙漠化逆转或加剧最重要的驱动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几十年内该区沙漠化具有正过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