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现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优化、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提出了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林业大学本、硕两阶段"生物数学"系列课程的整体改革实践为例,针对数学本科专业和数学硕士点学科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问题,通过构建"理论学习—专题研究—课外研讨班"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教学法实践,探讨了如何以生物问题为背景,构建"问题—建模—求解"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搭建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平台的问题,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校数学类专业长期以培养数学建模为核心实践能力,坚持以培养具备较强的数学建模和科学计算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在这一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算法与软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三层两纵"互为交融的建模与计算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十余年的培养实践,结果表明该体系在我校数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大学数学》2015,(6):38-44
首先分析了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然后,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层次.最后,从以下五个方面: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管理改革等探讨了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措施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大学数学》2019,(1):50-56
民族地区双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中的热点.结合四川藏区数学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数学藏汉双语教师职前培养路径:明确数学双语教师职前培养目标,在国家双语教育政策支持下,积极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协同培养机制,构建数学双语教师专业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搭建数学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大数据平台,改善数学双语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促进数学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穆志民  马志宏 《大学数学》2012,28(3):97-100
鉴于数学在农业应用方面不断普遍化、深入化,而农林院校在数学应用教育方面的落后,结合我校开设数学类应用课程的实践,具体探讨农业院校如何开设数学应用课程——"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分析了实际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数学》2020,(1):52-59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新型理科专业.作者认为该专业须强调对学生的数理逻辑与计算思维训练,培养具有数学应用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在国家提出的普通高校转型应用型高校的背景下,提出了"知识主导,能力驱动"的应用型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就普通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体系、专业能力培养及实践等领域进行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数学素质与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已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还是一种技术,即“数学技术”;数学也不只是一种“知识”和“文化”,还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数学素质有:把客观事物和“数”与“形”的结合意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基本运算和应用数学软件的能力,养成用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卢高东 《数学通报》2008,47(2):40-41,46
注重"数学探究"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相似文献   

10.
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与数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现行工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为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培养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 ,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进行比较,概括出应用数学固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灵活的应用数学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德庄 《数学进展》2005,34(1):1-16
E.E.Daivd指出“当今被称颂的高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H.Neunzert称“数学是关键技术的关键”.这是人类对数学的新认识一数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数学技术主要是指应用数学技术.它的高难度突出地体现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研究上.这就必须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抓住事物内在最本质的数学结构,提炼其特殊的数学模型,给出精巧的好算法并解决之.本文简述了华罗庚应用数学技术的特色、近期发展及其某些思想与新概念等.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数学中 ,怎样发展应用数学并在社会建设中起促进作用 ?本文就此问题提供少量素材和一份讨论意见。全文分四章 ,共十一节。前两章共四节对历史和现状作了回顾。第三章分四节 ,对科研情况进行了分析 ,涉及到数学的学科性质、过四关分类、工作困难、以及在抽样思维、逻辑推导和应用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回顾与分析 ,本文指出 :在 2 0世纪 ,由于工业不发达 ,我国数学应用的基础薄弱 ;加上缺乏经验 ,我国数学联系实际的学风比较差 ,有待努力加强。第四章有三节 ,提出加强联系实际、发展应用数学的多种措施 ,并给出为了建成数学强国应该达到的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张若军  高翔 《大学数学》2021,37(2):13-17
数学作为一门学校教育中历时较长的课程,在培养逻辑思维、规则意识、意志品格等科学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多年来,我国的数学教学常常忽视教学体系中蕴藏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哲学元素没有获得足够的挖掘和应有的重视.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注重哲学视域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对于大学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分析近二十年来高中数学经历的三次重要改革中复数部分教学内容、要求的变化和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复变函数教材处理复数部分的状况.在此基础上,给出大学复变函数课程关于复数部分的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应用数学教学活动和开办《应用数学学校》的多年实践 ,我校学生结合实际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在上海市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取得好成绩 ,为了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作了进一步思考和打算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实验活动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高师院校学生肩负着未来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大使命.因此,高师院校数学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高师院校数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讨了高师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的一条新路,提供了适合高师院校学生数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模式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 we sought to understand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integrated mathematics. The participants were teachers in the first year of implementation of a state‐mandated, high school integrat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he primary data sources for this study included focus group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Through our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teachers had varied conceptions of what the term integrated meant in reference to mathematics curricula. These varied conception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ions of Integrated Mathematics Curricula Framework describing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integrated mathematics held by the teachers. The four conceptions—integration by strands, integration by topics,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contextual integration—refer to the different ideas teachers connect as well as the time frame over which these connections are emphasi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en when teachers use the same integrat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hey may have varying conceptions of which ideas they are supposed to connect and how these connections can be emphasized. These varied conceptions of integration among teachers may lea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same adopted curriculum in very different ways.  相似文献   

19.
经济数学是财经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讲授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的同时,怎样引入数学模型进行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从事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都应该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经济数学教学的实践,介绍了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几个经典经济模型案例,将数学与经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让数学变得既生动又符合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One goal of a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productive disposition towards mathematics. A way of conceiving of this is as helping mathematical novices transition to more expert-like perceptions of mathematics. This conceptualization creates a need for a way to characteriz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mathematics in authentic educational setting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urvey, the Mathematic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Survey (MAPS), designed to address this need. We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PS instrument and its validation on a large (N = 3411) set of student data. Results from various MAPS implementations corroborate results from analogous instruments in other STEM disciplines. We present these results and highlight some in particular: MAPS scores correlate with course grades; students tend to move away from expert-like orientations over a semester or year of taking a mathematics course; and interactive-engagement type lectures have less of a negative impact, but no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overall orientations than traditional lecturing. We include the MAPS instrument in this article and suggest ways in which it may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