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鱼的摄食和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1.5~22.5℃条件下,仔鱼孵出后第3天起陆续开口摄食小型臂尾轮虫;14日龄仔鱼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24日龄仔鱼可摄食小型桡足类;4日龄仔鱼摄食率50%,胃饱满系数0.90%,6日龄后的仔鱼或稚鱼摄食率95%~100%,胃饱满系数1,70%~9.21%;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仔、稚鱼摄食量和体重的关系符合直线方程Y=-0.0223 0.047OX;全长和日龄的关系为Lt=3.4045 0.4484D-0.0385D^2 0.0013D^3;体重和日龄的关系为W=0.1203e^0.1954D;全长和体重关系为D=0.0543L^2.3850.仔、稚鱼个体间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对延迟投饵0~6d的鮸鱼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海水温度为24.5~25℃,盐度为24.2~24.8时,鮸鱼仔鱼3日龄后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5%.其不可逆点(PNR)出现在开口后第3天;(2)鮸鱼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减低,鮸鱼仔鱼的存活率亦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延迟6d投饵,8日龄仔鱼全部死亡;(3)鮸鱼仔鱼的适宜投饵时间为孵出后的1d之内.  相似文献   

3.
南岭南部北江源地鱼类区系及东洋区北侧界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浈水上游北江源地亚历河采集到鱼类40种和亚种,分隶于5目13科31属。以骨鳔类为主,其中鲤形目种类占67.5%,鲤科占鲤形目的70.49%,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似腹吸鳅,侧条光唇鱼,宽鳍Su等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生态类群占明显优势,亚历河的鱼类区系东洋区的特征比较明显;根据Ba亚科占鲤科类31.58%,以及东洋区鱼类占全部种类的36.24%,而鳊、鲴、Ju、鲢、雅罗鱼五亚科种类仅占26.33%等特征,认为将南岭作为全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更符合客观事实。鱼类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人工繁育开发新水产品种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污染物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底栖线虫/挠足类比值的季节变化,反映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在4月份中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6月份东片滩涂下潮带污染较重;8月份东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10月份东片滩涂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总体上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的第一类标准,除中部滩涂沉积物中Cu的含量在丰水期超标外,大部分滩涂并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但滩涂底质中PCB的含量超标严重.4种养殖贝类(泥螺、彩虹明樱哈、缢蛏、青蛤)体内油类和As的残留量均未超标,但Cd、Cr、Pb、Hg、Cu等重金属的残留量有不同程度地超标.这4种贝类生物对Hg的富集能力均很强,以青蛤最甚,其余依次为泥螺、缢蛏、彩虹明樱哈;对Cu的富集能力,泥螺比其他3种强;对Cd的富集能力,依次为青蛤、缢蛏、泥螺、彩虹明樱哈;对PCB的富集能力,以青蛤最强,其余依次为泥螺、彩虹明樱哈.  相似文献   

5.
16种贝类脂肪酸和甾醇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分析了16种东海沿海贝类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共检测出26种主要脂肪酸和14种甾醇.结果显示:分类地位相似的贝类基本具有相似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瓣鳃纲贝类中PuFA以EPA和DHA为主;腹足纲贝类中PUFA以EPA和ARA为主,EPA含量与瓣鳃纲贝类相当.但DHA含量明显低于瓣鳃纲.甾醇以胆固醇为主,其中瓣鳃纲中胆固醇含量占总甾醇的50%左右,腹足纲中90%左右都是胆固醇,瓣鳃纲中菜油甾醇、菜子甾醇和谷甾醇含量明显高于腹足纲.  相似文献   

6.
由我校海洋与水产系王国良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海水网箱养殖白鱼病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1999年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宁波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鲸鱼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是我国沿海及河口的名贵经济鱼类,是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中的主要品种,在浙江省已占海水网箱养殖总量的60%以上,宁波市海水网箱养殖鱼类总数的98%是护鱼.在幼鱼网箱集约式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病害的影响日趋严重,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业稳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月、8月和2007年5月,对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野生淡水鱼类17种,隶属于4目8科17属,多为山区溪流小型鱼类.主要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10种,占鱼总种数的58.82%.低海拔的高垄(H:2.4)、长虹水系(H:2.6)、五里洲(H:2.5)河段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象山港毛蚶群体组成以2龄贝为主,占66.10%。体重与壳长之间关系为W=10-4×1.1.175L.其生长规律可用Logitic自然生长方程L1=39.2739/1(1+(为月份)描述。壳长生长曲线的拐点为30月龄,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为66月龄,合理采捕时间应在生长转折点以后,主要采捕28~34mm大规格的4龄贝,黄墩港和铁港两支港毛蚶的资源实际结算量为929.25t,理论估算量为924.78t,合理捕捞量估算为270~370t采捕季节规定为12月至翌年3月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褐菖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 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6~18℃下, 仔鱼产出当日开口摄食, 4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 达(93.33±9.43)%, 饥饿不可逆点为7.2日龄; 投喂组仔鱼卵黄囊消耗较饥饿组快, 前者卵黄囊于5日龄基本耗尽, 后者维持到8日龄; 延迟投喂1~5d各组, 其10日龄仔鱼存活率在70%以上, 显著高于延迟投喂6~9d各组(P<0.05); 初产仔鱼平均全长为(4.15±0.10) mm, 饥饿3d内, 全长平均日增长量为8.3×10-2 mm?d-1, 第4天后出现负增长; 延迟投喂0~3d各组的20日龄仔鱼全长及特殊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延迟4d后各投喂组, 各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 因此认为, 褐菖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日龄, 对其以后的生长、存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10.
大海马昼夜活动节律与缠绕物偏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海马的昼夜活动规律及缠绕物偏好等行为进行了观察.大海马白天活动,晚上休息(Q≥3.59,P〈0.05).成熟类群以游泳(S)或身体快速运动(Af)摄食,光弱时,游动少,仅头部运动(Ah)、身体缓慢摆动(As)或休息(R);未成熟类群白天活动强烈,表现为2次摄食活动.大海马对细竹丝、聚乙烯绳、聚乙烯充气管等缠绕物类型偏好无差异(P〉0.05),与规格无关(P〉0.05);较喜好垂直或倾斜的缠绕物,喜好程度相似(P〉0.05),而不喜水平放置缠绕物,也与规格无关(P〉0.05);成熟个体喜欢在容器底部活动,未成熟个体以中上层活动为主(P〈0.01).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沿海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地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具体资料的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条件、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总体布局特征,内部结构形态和外部形态的演变发展规律,提出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形态与布局变化趋势,为港口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沿海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地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具体资料的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条件、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总体布局特征,内部结构形态和外部形态的演变发展规律,提出了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形态与布局变化趋势,为港口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文蛤、缢蛏和泥蚶3种滩涂贝类为研究对象, 评估了3种滩涂贝类不同处理模式下的尾水处理效果. 在流水模式下比较不同贝类及密度对水质指标影响的结果表明 所有实验组均显著降低了水体总悬浮物; 泥蚶对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效果较好, 文蛤对弧菌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静水模式下的结果表明 滩涂贝类对尾水处理效果与流水模式趋势相似, 静水模式下高密度(?m-2)贝类更能有效净化水质, 而适当降低贝类密度(?m-2)有利于去除养殖尾水中的弧菌总数. 静水模式下对水体菌群研究结果表明 高密度(?m-2)文蛤组和高密度(?m-2)缢蛏组水体菌群Chao1、可观测物种指数升高, 泥蚶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方面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日本刺沙蚕在杭州市及其郊县的淡水和半咸水水域中都曾发现.本文对其形态、分布和生态习性,特别是在淡水中群游的现象作了 观 察和 描述,并报告了采自淡水的日本刺沙蚕的水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矿质元素的含量,以及用它作幼鲤饲料的初步试验结果,提出了对该资源的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5.
4种鹭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9-2001年对池鹭、牛背鹭、白鹭、夜鹭混群的迁入状况、繁殖行为、雏鸟生长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鹭鸟数量逐年增多,种类由2种增加到4种,4种鹭鸟在筑巢、取食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种群协调性。4种鹭鸟的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夜鹭以蛙类和鱼类为主;白鹭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另有蛙类和昆虫类;牛背鹭的食物主要由昆虫类和蛙类组成;池鹭以鱼类为主。幼鸟体重生长率与成体体型大小成负相关,比较分析4种鹭鸟体重增长曲线,以池鹭和牛背鹭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类具有临时免疫的时滞SVEIR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Hopf分支.首先,以蠕虫病毒的潜伏期时滞为分支参数,得到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然后,借助于规范型理论和中心流形定理研究了模型Hopf分支的性质.最后,给出仿真示例,验证所得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延迟Hopf分支的产生可以有效控制蠕虫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海湾湾顶地区切向流动的成因及其作用。在湾顶地区,在入射和反射凯尔文波之间,在潮位方面存在着横向振动的“半波损失”,在潮流方面产生了平行于岸壁的切向流动。这种流动对湾顶岸壁起着切向冲刷作用,它的强弱,对海岸地貌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山东省南岸属于冲刷型的沙砾质海岸,与切向流动强有关,浙江省中部和南部属于淤涨型的淤泥质海岸,与缺少这种性质的流动有关。本文还讨论了沿底坡上升的向岸流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浙江北仑深水港区岸滩演变与岸线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金塘水道的几何特征和水力结构,根据岸滩演变规律和岸滩动态类型,论证了北仑深水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1年以来浙江省68个测站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大雾日数的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雾主要出现在东部沿海、浙北的中部和西部、浙中的西部和浙南的西南地区.浙中的南部和浙南的北部是相对少雾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雾日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下降趋势明显;各地大雾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区差异.大雾以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浙北多大雾日主要出现在春季、深秋至冬季两个阶段,浙中南多大雾日主要出现在深秋到冬季,东部沿海多大雾日主要出现在春季到初夏.月最多雾日东部沿海出现在春季,以平流雾为主,其他地区出现在冬季,以辐射雾为主;大雾主要发生在清晨,持续时间大多数在3h以内.统计表明:相对湿度、风速、气温和地面气压场与大雾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滨海湿地是自然界最具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加强对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滨海湿地演化研究是实现滨海湿地综合管理的前提. 基于1990、2000、2008、2017年盐城、杭州湾南岸及象山港湿地的土地利用数据, 对滨海湿地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环境质量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除1990~2000年象山港自然湿地增加了60.54 km2以外, 27年间3个研究区自然湿地面积持续减少, 人工湿地面积和非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2)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的影响强度为杭州湾南岸湿地>象山港湿地>盐城湿地, 相比于1990~2000年与2000~2008年阶段, 3个研究区人类围垦活动的强度在2008~2017年阶段有所下降; (3)湿地环境质量从优到劣依次为盐城湿地、杭州湾南岸湿地、象山港湿地, 3个研究区湿地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