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普通野生稻线粒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BamHI/H454、BamHI/pQT2-7-1、EcoRI/B376和EcoRI/pQT12四种酶/探针组合对85份普通野生稻、亚洲栽培稻和橹稻进行了线粒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共检测到16条多态性带,15种表型,组合成14种线粒体DNA变异类型.其中抽稻和粳稻的线粒体DNA已分化,培稻偏粳型,大部分普通野生稻属(或偏)拉型,但江西的东乡普通野生稻类型比较独特.中国普遍野生稻的线粒体DNA与地理分布相关,湖南的江永、茶陵和江西的东乡等不同的群体以地理位置相聚,随地理梯度遗传分化由少到多.  相似文献   

2.
通过远缘杂交得到了栽培稻品种IR36×中国疣粒野生稻的种间杂种,并对杂种植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稻×疣粒野生稻种间杂种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其株高、剑叶长度、穗长、颖花数及花药长度等介于双亲值之间;生长习性、柱头颜色、粒型和落粒性等与疣粒野生稻相同;穗轴有分枝、光周期敏感性则与栽培稻相似.杂种有24条染色体,高度不育.同工酶分析表明,杂种的酶谱为互补型或杂合型.RAPD分析显示双亲之间的多态性比例为81.4%,杂种的扩增带中包含亲本特有带和共有带,且以特有带为主.上述结果为中国疣粒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建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栽培稻遗传图第6连锁群中与Pi-2(t)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G64及其筛选出来的BAC克隆38D17作为探针,对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供试探针RG64及BAC克隆38D17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第6染色体.药用野生稻杂交信号的百分距离分别为44.87士5.33和46.50士4.57,而栽培稻则为35.85士3.06和36.05±2.44,信号检出率相应地为7.14%、42.53%、8.09%和40.78%.BAC克隆和RFLP探针杂交位置几乎一致,由此推知,与抗性基因Pi-2(t)连锁的BAC克隆在药用野生稻中的同源顺序就在第6染色体杂交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在未封阻的情况下,药用野生稻多个染色体上具有信号,这表明它和栽培稻的Cot-IDNA重复序列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同源性.文中讨论了栽培稻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和Cot-IDNA的制备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属我国华南分布的普通野生稻(O.sativa.L.f.spontanea)的红芒野生稻、藤桥野生稻作母本,以栽培稻品种作父本进行核代换,培育出了相应的雄性不育系。在选育三系的过程中,初步证明我国华南分布的普通野生稻细胞质在遗传和生理特性上存在着不同类型,它们在三系选育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嗜盐古菌AB19、AB30和AJ5编码螺旋C至螺旋G的氯视紫红质(halorhodopsin,HR)蛋白基因片断和168rRNA基因(168rDNA),测定了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hr基因序列差异显著.获得AJ5 HR蛋白基因序列在Halobiforma属中尚属首次.对hr基因序列进行的遗传分析,包括GC含量、转换与颠换的比值、密码子使用偏好,表明hr基因面临进化选择和偏倚突变压的双重制约,是一类进化程度较高的基因.对比br基因编码蛋白螺旋C到G的序列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种属特征.采用BR和HR蛋白螺旋C到G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比传统的168rDNA序列具有优势,BR和HR可以作为两种新型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和花[鱼骨](H.maculat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4种取自GenBank的[鱼骨]属鱼类同一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在实际分析的600bp序列中,序列A+T含量(56.9%~57.8%)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11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46个;唇[鱼骨]和花[鱼骨]2个地理种群间变异位点均为11个,唇[鱼骨]种群间碱基替换均为转换,花[鱼骨]的转换/颠换为8/3.以COⅡ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作外群,构建了[鱼骨]属鱼类的系统发生树,其拓扑结构显示2个地理种群浙江花[鱼骨]单倍体Ⅰ(H1)与江苏花[鱼骨]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浙江花[鱼骨]单倍体Ⅱ(H2)形成一个单系群.韩国唇[鱼骨]和日本[鱼骨]为姐妹群,然后与中国花[鱼骨](浙江和江苏)相聚为一支.长吻[鱼骨]和朝鲜[鱼骨]单独聚为一支,表明2者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同时表明,韩国唇[鱼骨]与江苏花[鱼骨]、日本[鱼骨]和浙江花[鱼骨](H1)的遗传距离均为0.0084,结合形态特征鉴定,推测韩国唇[鱼骨]和日本[鱼骨]是中国花[鱼骨](浙江和江苏)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符号差分检测(MSDD)存在着和分组长度成指数级的高计算复杂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符号反馈检测(IMDFD)算法,它除了具有低复杂度的性能外,还能克服多符号反馈检测(MDFD)的错误传播和低信噪比下性能恶化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通过增加观察间隔,能很好地填补差分检测和相关检测之间的性能间距,并且随着考虑的序列长度逐渐减小,IMDFD算法在复杂度稍微增大的基础上,系统的性能也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分析及转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野生稻对江陵691,PXO61和T7174三个白叶枯致病菌系的抗性遗传及转育效应.普通野生稻2号与四个栽培稻杂交组合F2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普遍野生稻2号带有三对相互独立遗传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一对同时支配对供试三菌系的抗性,并且与显性基因Xa-4和Xa-7非等位,与隐性基因xa-5及xa-c独立遗传;另两对则分别只控制对江陵691和T7174之一的抗性.利用杂种胚和F1幼穗培养,可有效地将非AA型野生稻抗病性转育至栽培稻之中.  相似文献   

9.
以10种杓兰属植物为材料,利用PCR技术从叶片DNA克隆ITS序列.测序结果表明,10种杓兰属植物ITS的长度为522-572 bp,变异位点194个,其中信息位点99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95个;5.8S序列的长度均为170 bp,但变异位点十分丰富,其中信息位点30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20个,利用这些位点可将10种杓兰属植物完全分开.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植物可分为三组,绿花杓兰、西藏杓兰、黄花杓兰和紫点杓兰聚为一组,高山杓兰、大花杓兰、褐花杓兰和杓兰聚为一组,斑叶杓兰和离萼杓兰聚为一组.序列已上传至NCBI,登陆号为JN018070-JN018079.本研究克隆和分析了10种杓兰属植物的ITS序列,为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线粒体DNA的COⅡ基因,测定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了瓯江彩鲤“全红”、“粉玉”、“粉花”、“麻花”和“大花”共20只个体的序列核苷酸位点差异和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大花”和“全红”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粉花”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在长度为604bp的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到9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占1.49%),20只个体具有4种基因型,5种体色各自的平均核苷酸位点差异分别为0.38%、0.2%、0、0.13%和0.47%.UPGMA分子系统聚类树显示,“粉花”、“麻花”和“粉玉”的遗传关系接近;“全红”相对独立成一支,与其他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遗传关系较远.COⅡ基因可以作为区分三分支群体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1.
杭州 地区禾亚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杭州地区禾本科禾亚科植物的调查、采集、鉴定,取得结果为本地区的禾亚科植物有157种(其中有20个变种1变型),隶属于81属,12族.以族、属、种为单位.对本地区禾亚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禾亚科植物各族间属、种数量相差悬殊,与地带性和族的地理分布有关.(2)属以单种或寡种为主,表明本地区植物区系的多样性.(3)无特有属、种,反映该分布区地形较为单一((4)属的分布区类型多样,具有热带到温带分布的过渡性.(5)植物区系组成复杂,种的分布以全国分布型、长江以南广布型和华东分布型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将一个含有凡纳滨对虾兰尼定受体基因的fosmid克隆用DNA剪切仪进行片段化处理,回收3~5kb之间的DNA片段连接到pUC118HincⅡ/BAP载体上,构建了适合于鸟枪法测序的亚克隆文库.经鉴定,该文库滴度为5.0×104 cfu.mL-1,重组率达到90%,插入片段大小在3~5kb范围内.随机挑取100个阳性克隆进行两端测序,通过拼接得到一条兰尼定受体基因部分片段,该片段长2 550bp.通过比对分析,发现该基因片段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果蝇兰尼定受体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疆所产蝇子草属(Silene)31种、1变种和女娄菜属(Melandrium)11种从器官形态特征、花粉形态特征及把这些特征数量化分析三方面做了研究。认为把蝇子草属与女娄菜属合并,属下只分为44个平行的组(Section),或仅以子房内隔膜的有无来划分蝇子草和女娄菜为两个属的观点都是欠妥当的。提出将蝇子草属和女娄菜属作为两个亚属,置于广义的蝇子草属中,并将新疆所产的共42种1变种在蝇子草亚属(Subgen Diaphragm X.L.Pan)中分为5组,在女娄菜亚属(Subgen Melandrium(Roehl.)X.L.Pan)中分为3组的设想,并绘出新疆所产的这两属植物修订后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长须螨科Stigmaeidae剌芹螨属Eryngiopus一新种,江西刺芹螨Eryngiopus jiangx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江西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15.
诸葛菜属Orychophragmus Bunge为中国特有植物,至今为止在分类学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在文献考证、野外采集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对诸葛菜O.violaceus、铺散诸葛菜O.diffusus(O.violaceus var.homaeophyllus)、湖北诸葛菜O.hupehensis、太白诸葛菜O.taibaiensis的13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观测.基于对6个居群58个个体的形态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1)PCA散点图显示所分析的所有个体可分成3类,即诸葛菜、湖北诸葛菜+太白诸葛菜、铺散诸葛菜;(2)结合以往研究结果,诸葛菜属只含1个种,将湖北诸葛菜和铺散诸葛菜处理为诸葛菜的亚种,并做了新组合[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subsp.hupehensis(Pamp.)Z-H Chen et X.F.Jin,subsp.homaeophyllus(Hance)Z-H ChenX.F.Jin],同时将太白诸葛菜和秭归诸葛菜O.ziguiensis作为湖北诸葛菜的异名.  相似文献   

16.
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其硫化物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宁海东坝养殖场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光合细菌,通过纯化和初步鉴定,得知该菌株是一株隶属于外硫红螺菌属的紫色硫细菌(Ectothiorhodospira sp.).该菌株能以S、Na2S2O3和Na2S等多种含硫化合物作为无机电子供体.不同废水中硫化物处理效果的研究显示,该菌株处理高浓度硫化物的效果较为明显,其对畜禽废水和鱼粉废水中硫化物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8.55%和56.15%.  相似文献   

17.
<正>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两栖动物,宗愉等(1982)和作者(1982年8月)曾在局部地区作过调查。为了全面搞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种类及其区系特点,我们在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团的领导下,又于1983年6—7月在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作了范围较广泛的调查。现将多次  相似文献   

18.
温州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州地区位于浙江东南部,地处27°03′~28°36′N,119°37′~121°18′E,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令其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基于文献和标本查阅,通过《温州植物志》项目组近6a的系统调查,编写了《温州野生维管束植物名录》,以此名录为依据对温州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温州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6科,958属,2 460种(不含种下类群),其中裸子植物8科,20属,25种,被子植物158科,938属,2 435种.就科和属所包含的种数而言,寡种科(2~10种)和单种属最多,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48.2%和53.9%,体现出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属的分布区可划分为14个类型和24个变型,热带分布的属稍多于温带分布(分别占50.1%和47.4%),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占比例最大(19.8%),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17.0%)和东亚分布及其变型(13.2%).本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珍稀濒危植物较多、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性质、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较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