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孙楠  陈凯  倪娟 《化学教育》2019,40(5):22-25
基于科学风险认知角度创新设计“营养与化学”的中考复习课,尝试以食品营养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和网络传播的伪科学信息为载体,引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加以分析、评价和批判,达到综合应用知识体系和培养科学风险决策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黄刚  许燕红 《化学教育》2022,43(7):31-37
在化学课堂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结合微项目学习模式,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构建选定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交流成果等4个教学流程,确立实施教学的核心问题,设计了鲁科版高一化学“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单元复习课”,进行了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化学微项目学习的实践教学,结合实践的基本情况提出4点反思。  相似文献   

3.
温永红  刘永军 《化学教育》2021,42(16):17-21
以配位化学为例,介绍了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将配位化学发展史上国内外科学家追求真知、热爱祖国、向往和平的一些励志故事融入配位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将配位化学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专业选修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做到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健霞 《化学教育》2019,40(21):15-19
以“金属和金属材料”为例,通过对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真假黄金鉴别方案的创新设计和不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落实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会基于证据的推理并建构探究不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内容的梳理,拓展深化学生已有认知,树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王磊  潘程 《化学教育》2009,30(4):39
“化学教学论”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围绕每个内容专题,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开展了汇报、讨论、辩论、设计、评价、学期论文汇报和答辩等多种形式的系列学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介绍了设计和研究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学生活动的模型,详细和系统的学生活动设计框架,具体的活动组织与实施方案,并结合本校化学教育专业的实际进行了实践研究,运用活动后即时访谈、跟踪性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调查分析了实践效果,结果表明,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了科学探究与决策的基本模式间的关系,并结合化学教学实例给出了探究教学模式,意在说明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过程与科学探究过程密切相关,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性科学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所引起的争议性复杂问题。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社会性科学议题试题理应成为中考化学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22年8个省份8份省级统一命题中考化学试卷(河北卷、河南卷、江西卷、安徽卷、陕西卷、山西卷、福建卷、海南卷)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考化学试卷中社会性科学议题试题的考查特点,为依托社会性科学议题开展化学教学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建模能力测评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建模能力进行试题开发和评价是目前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共同关注的研究议题。以整体效度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结构中心设计原则和证据中心设计原则作为设计方法论,构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建模能力试题开发框架,并以“电离与离子反应”主题中具体评价目标为例,对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效度进行全面、系统地呈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材料专业的化学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的一些做法,目的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走班制下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分类不清、学生层次混乱等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化学课程的分类构想,将化学课程分为专业化学、生活化学、职业化学和趣味化学4大类。最后,对化学课程分类和学生分层进行合理地思考与结合,设计了化学课程的分层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晓慧  周欣  陈晓翠 《化学教育》2019,40(12):88-94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以化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拓展课程“化学史”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专题讲座、学生课堂演讲和课堂剧演出等形式进行了课程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在检索化学史和化学各学科相关文献、确立话题、编制演讲稿或演出剧本、排练并进行演讲或演出的过程中,学生较好地体验了学科知识主动内化的过程,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陶冶了科学情操并体会了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有效提高了“化学史”课堂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中,通过社会性科学议题“是否应该停止使用氮肥”,在真实复杂的两难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基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视角分析、设计氮肥的制备、使用以及减少其对环境影响中涉及的含氮物质的转化,提高学生自主应用氮元素“价-类”二维图综合分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多维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经过多轮教学改进,结合教学效果抽提出以下教学策略:课上课下统筹安排,合理设置任务,提高学生参与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对议题的探讨;聚焦真实问题解决,将议题的探讨过程与关键能力持续进阶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让学生经历“做真事、真做事、真反思、真发展”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一次性筷子的利与弊”为社会性科学议题,设置有关工程技术、化学、数学、生物、物理、政策、伦理道德、安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逐一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整合所有跨学科活动成果尝试解答“一次性筷子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促进学生关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每个活动案例按照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成果展示、评价等4个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以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化学师范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化学师范专业学生敬业精神有待提高,职业规划有待明确,专业基本能力偏低,创新精神和个性意志仍待提高.针对调查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夏军  沈兆刚 《化学教育》2020,41(11):30-35
基于证据推理的教学是回应化学史、指向未来、面向现在的教学。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了基于证据推理的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必备基本技能;形成基本化学观念,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掌握科学思维方式,科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开启化学之门。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拔尖计划”2.0背景下,以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课程以科研方法训练为教学主线,将基本操作、合成技术、开放实验、计算实验、文献研读、科学写作等教学模块充分融合。通过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分层次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也为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晗清  韩洋  寇诺  易勇 《化学教育》2023,(19):15-21
结合课标,从肥料的组成分类、化工生产、作用机制、简单鉴别、环境影响等方面,对相关素材进行了解构与统整。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知识的螺旋式进阶路径,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范式;要藉以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宜依托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提升学生的STSE素养,从而全方位展示化学学科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8.
基于师范生专业能力提升和"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存在对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实施教学变革研究。通过开展以疑难实验为主题的研究性设计和实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并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师范生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和专业认证实施为背景,在分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上,以培养既具有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化学教育知识,又具有化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未来中学化学教师,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为目的,构建了化学专业知识、化学教育知识、化学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及科学与技术有机结合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将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应用于药物化学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发展自主学习的技能的相关教学模式,创设了适合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教学环境,并对相应具体操作模式进行探讨。初步提出了一些评价方法,对于提高师生的教学兴趣,考察PBL教学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