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化学课程学习的现状,从课程难度、学生基础、学习目的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改变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次”教学与辅导,缩小学生基础差距,降低学习难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慕课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详细讲解、反复熟练,线下夯实基础,强调重点,通过后台数据、线上测验监督和管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并结合线下作业、考试,做到线上、线下实质等效;在教学思想上进行改革,举例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引入到化学课程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使教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李善吉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2,19(8):67-69
高分子实验教学是培养高分子应用型人才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该校的实验情况,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初步探索:第一,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改进,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第二,改革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和教学内容,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成型加工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开设综合性高分子实验课程;第三,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科研情况,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并开设第二课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适量开设微量、半微量实验。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结合我校高分子学科特色,探索在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已经开展十多年的学生研究计划,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设计、实验和经验总结,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分子化学课程积极探索"以学为中心"的线上教学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内容丰富的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和多手段的线上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腾讯课程直播突出知识点、难点和重点,辅助以QQ学习群的实时交流与答疑,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并有机融合了课程思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坚持“以本为本”,针对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瞄准“一夯实两提升”,即夯实师范生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的课程目标,构建以“七项训练任务”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内容。采取了包括基于板块任务法开展教学设计训练、基于模型认知开展展示讲解训练、基于模拟授课开展实验探究指导训练、基于素养表现开展实验教学评价训练、基于创新视角开展实验创新能力训练和基于专业发展开展实验反思能力训练等策略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师范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向化学类(非高分子)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发展较为缓慢,亟需紧跟研究前沿,引入新内容。本文总结了近十年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以温敏型高分子的制备、溶液性质、光学性能与应用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设计符合理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契合时代与科学发展的、被学生喜爱与重视的一系列高分子化学实验,以有效解决培养需求与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且在不新增开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加入到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激发学生对学科领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和应用的基础,也是高分子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但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成为近些年来各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课题。而在高分子化学实验合成方法中,悬浮聚合方法由于反应温度低、操作方便、反应过程容易散热、聚合物粒度容易控制、水为分散介质廉价等优点,在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高分子化学悬浮聚合实验为例,从"看"、"听"、"摸"、"嗅"多个角度向学生们展示了高分子化学反应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及不同反应阶段所表现出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结果,旨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验能力,使之早日踏上科研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传统的“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所设置的聚合实验往往耗时较长,且实验过程中有诸多空余等待时间。因此尝试在不增加实验课实际课时量的前提下,引入一些耗时较少、既具有一定趣味性又包含了诸多知识点的小型实验,例如PVA凝胶(胶泥)实验、界面聚合制备尼龙-66、交联聚丙烯酸钠颗粒的高吸水特性(人造雪实验)等,有效利用了这些空余等待时间。近年来的教学反馈表明,这些趣味型实验为相对较为枯燥的高分子化学实验增添了乐趣,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