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是苏联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6年10月4日他出生于莫斯科.1938年他于莫斯科大学毕业以后当了兰茨贝格()的研究生,从事实验光学研究,同时从事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从1940年起他调往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论室,师从著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塔姆() 1942年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他于1953年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71年塔姆逝世后,金兹堡担任该研究所理论室主任,同时负责由他创建的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研究室.他从1945年起任高尔基大学教授.他是…  相似文献   

2.
格·尼·弗列罗夫()是苏联当代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1913年3月2日出生于顿河岸边的罗斯托夫城,1929年他从中学毕业以后,干过粗活工,机车库给油工和电工,后来(1933年至1938年)在列宁格勒综合技术学院工程物理系学习,在这期间(1937年)就开始在著名的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库尔恰托夫()实验室工作.1943年至1960年,他在以库尔恰托夫名字命名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1960年起他就担任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核反应实验室主任.1953年。他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从1969年起,他担任苏联科学院应用核物理学研究方法科…  相似文献   

3.
弗拉基来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科捷利尼科夫(B.A.)是苏联卓越的无线电物理学家、技术科学博士、理论无线电工学奠基人之一.他对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技术和电子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08年9月 6日,他出生于喀山.1931年于莫斯科动力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同时在苏联人民通信委员部中央科学研究所工作.1947年起任教授.1953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从1954年起任苏联科学院无线电工学和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从1963年起为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从1969年起任苏联科学院副院长.从1978年起任《科学》出版社物理、数学文献主编,还任《物理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Ky-1903年1月12日—1960年2月7日)是苏联物理学家,苏联原子核科学和原子核技术的组织者,从1943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他出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锡姆村.1923年从克里米亚大学毕业以后,前往彼得格勒的波里工程学院继续深造,同时又在巴甫洛夫斯克城的磁气象台工作.从1925年起他在列宁格勒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从1930年起主持该研究所的实验室工作),同时在1927—1929年期间任列宁格勒波里工程学院的副教授.1934年库尔恰托夫在没有经过学位论文答辩的情况下,被授予物理-数学科学博士的学位.1942年建立了苏联科学…  相似文献   

5.
德米特里·伊瓦诺维奇·布洛欣采夫是著名的苏联理论物理学家.他于1908年1月11日出生于莫斯科.1926年,布洛欣采夫进入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习.1930年他大学毕业以后,留校并进了塔姆的研究生班,对衍射、固体表面的分子吸收和斯塔克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研究,1933年从研究生班毕业.1934年他获得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从1935年起,布洛欣采夫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39年起为乌克兰科学院院士;1935年至1950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0年至1956年任苏状奥布宁斯克市科学研究实验室主任;1958年起他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6年至1965年他任杜布…  相似文献   

6.
巴索夫是著名的苏联近代物理学家,是量子电子学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12月14日他出生于沃罗涅什.1956年在莫斯科得物理-数学博士学位.从1962年起担任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63年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创建量子无线电物理实验室,他担任实验室主任.1958年至1973年间他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从1973年起任所长.1967年以来他一直担任苏联科学院常务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兼任苏联科学杂志《自然》的总编辑,《量子电子学杂志》的总编辑. 多年来,巴索夫积极从事量子无线电物理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他发现了量子系…  相似文献   

7.
 И.B.库尔恰托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苏联原子核科学和原子核技术工作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43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03年1月12日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锡姆村.1920年进入克里米亚大学学习.1923年大学毕业.1925年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从1930年起任该所实验室主任.1943年,他创建苏联科学院第二实验室.1955年,该实验室被改建成规模宏大的科研中心-原子能研究所.他在去世前一直担任该所所长.1960年该所称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他于1960年2月7日去世.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35
切伦科夫1928年进沃罗涅日大学学习。从1930年起,在前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他的重要发现是:亚原子粒子的能量越大,它运动得就越快:但它永远不能比真空中的光速快。然而,光通过水等透明媒质时,速度要比在真空中慢。这时,高能粒子通过这类媒质时,它的速度就可能超过光在该媒质中的速度。这样,它就会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  相似文献   

9.
国际著名物理教育家、中国物理教育界尊敬的老朋友居吉·马克思 (Gy rgyMarx)教授因病于 2 0 0 2年1 2月 2日在布达佩斯逝世 ,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 .附图 马克思教授在匈牙利科学院为他 75岁寿辰举行的晚会上居吉·马克思教授是犹太裔匈牙利人 ,1 92 7年出生于布达佩斯 .他于 1 95 0年在布达佩斯的厄特沃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 962年开始担任厄特沃斯大学教授 ,直至 1 997年退休 .1 970年当选匈牙利科学院院士 .1 970年至 1 992年担任厄特沃斯大学原子物理学系主任 ,是那一时期匈牙利各大学中惟一的非共产党员系主任 .他毕生从事物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德利克·安东·洛仑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卓越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1853年7月18日生于阿尔汉姆(荷兰)。1870-1872年,他在莱顿大学学习,以后在阿尔汉姆的夜校中讲授物理学。22岁时,洛仑兹就考取了博士学位,这表明当时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从1878年以后开始的35年里,他一直在莱顿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从1923年起,洛仑兹迁居到海牙,并在那里担任泰勒研究所的所长直至去世前为止。  相似文献   

11.
Φ.刀.沙皮罗是前苏联著名实验物理学家。1915年4月6日生于维捷布斯克。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5年至1958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从1959年起,任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中子物理实验室副主任。从1967乍起,兼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68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73年1月30日因病去世。 沙皮罗一生中专门从事中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科研成果。 提出中子光谱法 沙皮罗在前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昕原子核实验室工作期间,曾利用D+T反应的中子发生器作为中子源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1955年,他根据由他、拉扎列娃和法因贝格共同提出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在铅中慢化时间中子光谱测定法,这是一种研究原子核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他研究了辐射俘获截面,即入射粒子与原予核相互作用发生辐射俘获过程的截面。所谓辐射俘获过程,指的是原子核获得粒子并几乎同时放出γ射线的核反应过程。对于中子诱发的核反应  相似文献   

12.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1775年1月22日诞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他年轻时曾在中学教过数学,1805年定居巴黎,1808年任法国帝国大学总学监,后历任巴黎工业大学数学教授、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等职,1814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27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他还是柏林、斯德哥尔摩等科  相似文献   

13.
王守武 《物理学报》1961,17(6):251-254
苏联杰出的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A.Ф.约飞,于1960年10月14日逝世了。这不仅是苏联物理学界,而且是全世界科学技术界的重大损失。A.Ф.约飞生于1880年10月29日,他的科学活动开始于二十世纪初。当时,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正出现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贝克勒耳(AntoineHenriBecquerel)是法国物理学家.于1852年12月15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卓越的科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物理学教授,并作过法国科学院的院士.1875年,贝克勒耳进入公路和桥梁部门任工程师,并于1894年成为总工程师.其间的1877年,贝克勒耳毕业于巴黎路桥学院.1885年,他被提升为高级工程师,1888年,贝克勒耳又在巴黎工业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889年,他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92年,他父亲死后,贝克勒耳便继承祖父和父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崔琦.崔琦1939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1967年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并在此工作了13年,1982年受聘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崔琦于198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崔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薄膜电子特征、半导体微观结构和固体物理学等.  相似文献   

16.
<正>梁敬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凝聚态物理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5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物理系物理化学专业。1960年2月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巴依科夫冶金研究所金属合金热化学和晶体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欧美的Ph. D)。1984—1987年曾任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7.
这是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彼·列·卡皮察(ПетрЛеонидович апица)1974年9月27日对莫斯科大学物理系一年级学生的一次讲话.从那时起,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卡皮察院士讲到的治学原则,他列举的关于几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典型事例,以及他本人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物理学的亲身体会。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年一代,广大的科研工作者,都可从卡皮察的这篇讲话中受到启发,获得裨益.原文载于1987年6月 9日苏联《共青团真理报》,现将全文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院士帕依奇教授偕夫人弗莱里杰·帕依奇博士于今年三、四月间来华考察访问。四月一日到四日访问了长春物理所并做了“漫反射光谱和多形态晶体”的学术报告。 帕依奇教授是开创南斯拉夫现代科学研究的元老之一。曾任南萨格勒布大学物理研究所晶体的光学性能研究部主任,现为该大学退休物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19.
 一、德燃纳的简历及其在物理学中的贡献皮埃尔-吉勒·德燃纳(Pierre Gilles de Gennes)1932年生于法国巴黎.1955-1959年在原子能中心(Saclay)作研究工程师,从事中子散射和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随后在Berkeley完成博士后和进行高级研究或工作访问.1961年被聘为奥塞巴黎大学固体物理学助理教授,讲授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理论.1968年他的研究方向转向液晶物理方面,1971年被聘为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组建了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液晶研究组,后来在液晶物理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把研究内容扩展到聚合物液晶.自1976年以来就在巴黎物理和化学研究所任所长.从1980年起他的兴趣转移到界面问题,特别是在浸润动力学方面.最近他特别关注附着力的物理和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学领域内,从事科学教育活动已将有半个世纪的谢尔格依·阿历山大罗维奇·阿尔柴贝谢夫教授在1957年8月22日逝世了。谢·阿·阿尔柴贝谢夫在1887年生于嘉桑。1911年,他毕业于嘉桑大学物理数学系,获得了最优生甲等的毕业证书,并被留下担任该大学物理教研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