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吉杰 《化学教育》2001,22(3):5-5,26
湖北省初中化学“不同课型教学法”课题研究经验推广会于 2 0 0 0年 11月 14日至 17日在当阳市召开。湖北省教研室化学室主任夏正盛老师主持会议 ,各地、市、州化学教研专家和化学骨干教师共2 1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当阳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朱吉杰老师的主题报告和实验中学宋万明老师及建设中学曹孙梁老师的分报告 ,听了本教法3种典型课型的示范课 ,代表们还到实验中学现场观看了实验展览、录像、实验过程档案 ,与所有实验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当阳市初中化学“不同课型教学法”课题组的成果 ,在教育理论上特…  相似文献   

2.
受国家教委二司的委托,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化学试题库”课题研究工作在各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筹组及征题等准备后,于1988年5月26—30日在西北大学召开第一次审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17所院校的无机、分析、有机、物化四门课的代表63人,其中教授,付教授43人。本次会议的目的:(1)严肃认真审好题,(2)研究如何开展试题的测试反馈工作(3)商定1988  相似文献   

3.
刘钢  朱万春 《化学教育》2016,37(20):31-34
结合物理化学基础实验自身特点,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物化实验教学,详细分析了微课制作、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等诸多环节。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有效地发挥基础实验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正华 《大学化学》1986,1(4):21-22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智育方面担负着两项重要任务: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培养能力,而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五年来,我和教研室的同志们在有机化学课的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蔡启瑞,福建同安人,物理化学家,中国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概念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蔡启瑞先生1914年1月7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同安,193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教,担任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结构等课程助教.1947年被选派赴美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克服障碍,于1956年回到厦门大学,担任结构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后在厦门大学组建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催化教研室.蔡启瑞先生一直在厦门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毕生奋斗在催化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历任厦门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育》1984,5(1):48-53
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一开始就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实验能力,株洲市教育局教研室、株洲市化学学会于1983年5月底举办了株洲市1983年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相似文献   

7.
物理化学课是化学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出思想活跃、学以致用、具有开拓精神的高质量人才,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大纲,重视教材建设,较大幅度地精简讲课学时,组织各种物化竞赛,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写读书报告,组织论文报告会,邀请专家、教授给学生作专题报告,改进考核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样,对物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朱新邨 《大学化学》1991,6(4):59-59
北京大学化学系普通化学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对1981年出版的《普通化学实验》进行了适当的增删、修改和更新,编写了《普通化学实验》修订本。修订本的最大特点是增大了无机制备和选做实验的比例,删去了与后续课重复或较为陈旧的实验內容。元素部分的实验改变了过去照方抓药的试管实验,而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教材仅仅给予提示和启发,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自拟实验步骤进行自选实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实验的兴趣, 修订本包括45个实验,其中新增了电位法测定乙二胺合银(Ⅰ)络离子的配位数及稳定常数、分子和晶体结构、草酸亚铁的制备及化学式的测定等。这些都是经过严格筛选、针对性强、与理论知识密切配合的较成熟的实验。在实验技术上,每个实验突出一二个基本操作,使难点分散,学生易于接受,真正掌握实验技巧。  相似文献   

9.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1,32(8):14-14
如何开展并发挥好公开课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课题。青岛市化学教研室赵玉玲老师紧密结合新课程实施,着力抓好示范课、观念课和研究课3种课型的公开课教学,对全市高中化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秋季开始,我们在省教育厅教研室和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先后在初三和高一年级进行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引导探索法”的教改试验。  相似文献   

11.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化学教育》2010,31(4):15-21
1999年8月中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教育部成立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开始研制课程标准,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38个地市成为首批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至今,以新课程为代表的21世纪中国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走进第10个年头。笔者亲身经历并全程参与了这一改革的过程,试图从新课程的课标设计形态、教材物化形态、教学实施形态和考试评价形态等角度较系统全面地回顾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取得的进展,反思改革中的经验与问题,展望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基础上,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从硬件环境建设到在线安全课程(慕课)设置、从反应绿色化到高危实验虚拟化、从大型仪器管理到药品管理等方面,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以实现对学生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原来我校实验条件较差,三人一组一套仪器,不能很好地训练同学的操作能力,以致造成实验室秩序乱和同学不重视实验及基本操作的现象。后经教研室讨论,制定了实验前同学必需做好课前预习,实验时认真操作,教师在实验前预做等有关事项的10条守则。此外,还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为了使基本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采用配合录象对同学进行基本操作训练,例如《蒸馏》、《重  相似文献   

14.
编者 《大学化学》1986,1(2):27-27
兰州大学化学系,在健全各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稳定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提出“开展理科化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报告,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报告认为,目前综合大学化学专业的基础实验基本上按无机、分析、有机、物化、仪器分析、化工以及结构化学等七门来分别设实验课。这种设课方式固然有其紧密配合各门理论课等优点,但产生了各门实验课分散、重复、各自“小而全”、不利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等弊病,限制了实验内容的革新和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保文 《化学教育》1992,13(4):9-12
河南省化学学会和河南省教委教研室,于1991年10月在郑州举办了“河南省青年化学教师实验大赛”。参赛者是来自本省各地市年龄在40岁以下的高中青年化学教师,共130多人。赛程4天,由12名评委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在物化实验BZ震荡反应中的应用。与传统的BZ震荡反应实验相比 ,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很荣幸代表北京大学参加了这次实验竞赛.这次竞赛感觉从试题和形式上都较以前更为正式、客观. 笔试上,可以看到题目的侧重点进一步向普适的规律、实验的原则上倾斜.例如,有关特殊的实验装置的细节不再考查,但对蒸馏装置这样一个常见而重要装置的细节则给了半道大题.此外,题目对没做过类似实验的人也是适合的.在有机实验部分,大部分有关特殊实验的题目是给出大致实验步骤的.这样,对于没做过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实验内容去思考每一步骤的意义来回答问题.在物化实验部分则没有给出大致步骤,不过由于物化实验每个实验都比较特殊,叙述起来可能难以简洁而不透露太多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8.
陆子君 《化学教育》2007,28(7):32-33,35
江苏省教研室和江苏省化学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1月21~24日在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初级中学举办了江苏省初中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我市缪徐老师所授“溶液的形成”一课获得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的第一名。现将本堂课设计思路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作些分析、研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高校中设立高分子专业较早的单位之一,现在是国家教委批准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每年招收本科生30名和一定数量的硕士生及博士生。教研室现有教职员工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已开出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15门,建立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  相似文献   

20.
从1982年起,广东省教研室就以我校为试点,开展化学实验引导探索法的教改试验,于1986年获广东省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向省内外推广。10年来,我校化学教学改革围绕着将实验引探法向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这一主题,不停顿地探研,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