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紫精功能化的配体1-(3,5-二羧基苄基)-4,4'-联吡啶硝酸盐(H_2L~+NO_3~-)与Eu(Ⅲ)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一个金属有机配合物{[Eu(μ_2-OH)(L)(HCO_2)]·H_2O}_n(1),其中甲酸阴离子来自于溶剂DMF(N,N'-二甲基甲酰胺)分子的原位分解。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手性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1呈现出可逆的、快速响应的光致变色特性。在光热作用下,它表现为肉眼可见的从浅黄到深绿色的可逆颜色改变,这种着色/脱色过程可以循环多次,具有很好的可逆性。结构分析表明,供体羧酸基团和受体紫精单元之间以及配合物中π···π相互作用为电子转移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从而导致光致变色行为的发生。该手性配合物不仅呈现出光调节荧光特性,还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SHG)开关性质。在相同粒径的测试条件下,配合物1的SHG信号强度大约是磷酸二氢钾(KDP)的3.8倍。此外,配合物1的表面光电压测定显示它呈现出光电活性。  相似文献   

2.
周亚  陈勇强 《合成化学》2020,28(9):810-814
通过溶剂热合法,制备了两种新的Zn2+配位聚合物{[Zn(bib)(bdc)]•DMF}n(1)和{[Zn(bib)(bpdc)]•H2O}n(2)(bib=1,3-双(1-咪唑)苯,H2bdc=1,4-苯二甲酸,H2bpdc=4,4'-联苯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两个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是一种由bib和ndc2-配体混合连接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表现出了二重互穿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板反应, 以姜黄素和二乙烯三胺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的双姜黄素缩双二乙烯三胺(L)稀土大环配合物. 并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摩尔电导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LnL(NO3)3]•4H2O (Ln=La, Ce, Pr, Nd, Sm, Eu, Dy). 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荧光性质, 结果表明配合物表现出相应姜黄素的特征发射. 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 并用稳态和时间相关荧光光谱对配合物溶液的光致变色行为进行了研究. 在光照下, 配合物分子中的配体结构由烯胺式变为亚胺式, 溶剂对配合物光致变色性质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3个Zn(Ⅱ)/Co(Ⅱ)配合物{[Zn(H2L)(H2O)3]·H2O·0.5H4L}n(1)、{[Co(L)0.5(4,4'-bpy)]·0.5H2O}n(2)和{[Co(L)0.5(pbmb)(H2O)]·H2O}n(3)(H4L=5,5'-(hexane-1,6-diyl)-bis(oxy)diisophthalic acid,4,4'-bpy=4,4'-bipyridine,pbmb=1,1'-(1,3-propane)bis-(2-methylbenzimidazole))。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链结构。2为拓扑符号为(64·7·8)(6·72)的三重穿插网络结构。3是拓扑符号为(4·62)(42·62·82)的(3,4)-连接的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1呈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2-(邻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o-BrPhH3IDC)与六水合硝酸铕(Eu(NO3)3·6H2O)在对苯二甲酸存在下,在乙睛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一个三维超分子配合物(H3O)[Eu(o-BrPhH2IDC)4](1)。 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立方晶系,I-43d空间群;中心铕离子处于一个八配位的体系中。 对配合物1的固态荧光研究发现:在395 nm的激发波长下,标题配合物显示出特征的铕发射光谱。 这说明所采用的有机配体具有良好的天线效应,对铕离子有很好的敏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徐艳  李素芝  李新星 《无机化学学报》2023,39(10):1950-1958
在溶剂热条件下,5-羧酸-1-萘膦酸(5-pncH3)和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得到3例萘羧酸膦酸镧系配合物:[Pr(5-pnc)(H2O)]·2H2O (1)、[Sm(5-pnc)(H2O)]·H2O (2)和[Eu(5-pnc)(H2O)]·H2O (3)。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每个七配位的镧系离子由来自5个膦酸盐配体的6个O原子和来自1个配位水分子的一个O原子配位。[LnO7]通过O—C—O、O—P—O或—O—单元连接成一维双金属链结构,一维双金属链再进一步由萘羧酸膦酸配体(5-pnc3-)连接成三维开放骨架结构。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3在330 nm的激发光下,发射Eu的红色特征荧光,而配合物1和2在蓝光区显示出非常宽的配体中心发射带。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氰基构筑单元(Bu4N)[Fe(PzTp)(CN)3](PzTp=tetrakis(pyrazolyl)borate)和(E)-1-苯乙烯基-1H-咪唑(Bzi),合成了2例氰基桥联的铁钴链状配位聚合物。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配合物[Fe(PzTp)(CN)3]2[Co(Bzi)4]2(ClO4)2·H2O (1)为方波形单链结构,而配合物[Fe(PzTp)(CN)3]2[Co(Bzi)2]·CH3OH (2)则形成含有甲醇溶剂分子的双“之”字形双链结构。磁学研究显示,配合物1在360 K左右显示出热诱导的自旋转变,而配合物2在大约200 K显示出溶剂诱导的两步自旋转变。变温红外光谱证实了热诱导的金属间电荷转移行为。此外,光磁实验显示,当用808和532 nm的光交替照射时,1显示出可逆的光诱导电荷转...  相似文献   

8.
刘懿  牛淑云  金晶  陈亚东  于战  杨光第 《应用化学》2009,26(12):1439-1444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3种Cr(Ⅲ)配合物:[Cr(en)2ox][Cr(en)(ox)2]•2H2O (1)、[Co(NH2NHCSNH2)3][Cr(ox)3]•7H2O (2)和Cr(acac)3 (3) (en=ethylenediamine, ox=oxalic acid, acac=acetylaceton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SPS光谱对3种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与其相应的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配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均可呈现较好的光伏响应,而且测得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峰位置和紫外吸收光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三维微孔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分子式为[Zn3(DBA)(OH)(1,10-phen)2]n (1)和{[Zn2(HDBA)(4,4′-bipy)1.5]·H2O}n (2)(H5DBA=3,5-二(2′,4′-对羧基苯基)苯甲酸;1,10-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核锌基金属单元的三维微孔骨架,配合物2为双核锌基的微孔结构。与2相比,配合物1在水中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能,可作为检测Fe3+、Cr2O72-和丙酮分子的发光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DTPB)为主配体, 合成了锰(Ⅱ)配合物[Mn(DTPB)Ac]Ac·8H2O(1)和[Mn2(DTPB)(NO3)2(H2O)2][Mn2(DTPB)(NO3)2(H2O)(CH3OH)]·(NO3)4·5CH3OH·H2O(2),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DNA的相互作用, 发现这2个配合物均能与DNA结合, 并对配合物与DNA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直角光散射(RALS)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和2促进DNA凝聚的性质. 结果表明, 在近中性条件下2个配合物都能促使DNA凝聚.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不同凝聚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热法,以4,4′-二苯乙烯二羧酸,1,10-邻菲罗啉和乙酸钴为原料,构筑了一个新型共晶钴配合物[Co(1,10-phen)2(AcO)]·H2SDA·11H2O(CCDC: 1983364, 1,10-phen=1,10-邻菲罗啉,H2SDA=4,4′-二苯乙烯二羧酸),其结构和性质经FL, IR,元素分析,TGA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是由一个单核钴配合物以及一个H2SDA 分子构成的共晶配合物,其中单核钴配合物中的Co(II)分别与乙酸根中的两个氧原子以及两个1,10-邻菲罗啉配体中的4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六配位的CoN4O2八面体构型。共晶化合物分子间通过O-H…O氢键形成二维结构,再经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空间构型。配合物在低浓度条件下表现出荧光性质,并存在荧光浓度自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李育杰  黄薇  徐郡  吴大雨 《合成化学》2019,27(7):537-542
根据文献方法合成大环配体L,通过溶剂法与金属盐Fe(ClO4)2·6H2O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菲罗琳大环双核Fe3+配合物[Fe2(L)(μ-O)(DMF)4]·4ClO4(1, CCDC: 1834054)和[Fe2(L)(μ-O)(SCN)4]·4ClO4(2, CCDC: 1834055),其结构经IR和元素分析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1属三斜晶系,2属单斜晶系。配合物中两个铁原子通过一个氧桥进行连接,由于氧桥的连接使得配体发生折叠进而产生了π-π堆积。配体荧光滴定实验显示,配体L对过渡金属存在响应,随着过渡金属离子的加入,配体的荧光强度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13.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系列新配合物:[Cr2(tpc)2(HCOO)2(OH)2]·4H2O (1)、[Ba(tpc)2(H2O)2]n (2)、[Zn2(tpc)2(NO3)2]n (3)、[Pb(Htpc)(NO3)2]·2H2O (4)和[Rh(Htpc)Cl3]·CH3OH·H2O (5)(Htpc=2,2′∶6,2″-三联吡啶-4-羧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有机配体呈4种不同的配位方式;配合物1~5通过C—H…O/N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新颖的超分子网络。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在365 nm紫外辐射下,晶体2~5分别呈现绿色、蓝色...  相似文献   

14.
合成和表征了4种新型配合物[Cu2(TPHA)(NO2-Phen)1](ClO1)2·H2O、[Cu2(TPHA)(Me-bpy)1](ClO1)2、[Mn2(TPHA)(NO2-Phen)1](ClO1)2·2H2O和[Mn2(TPHA)(Me-bpy)1](ClO1)2(TPHA: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NO2-Phen:5-硝基-1,10-菲绕啉;Me-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并求出了交换积分J分别为-5.04、-6.52、-0.68及-0.73cm-1.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10-菲哆啉-1-氧化物(PhenNO)的稀土配合物RE2(PhenNO)6(Ac)2(ClO4)4·3H2O(RE=Eu,Gd,Tb,Ho,Er,Yb;Ac=乙酸根),经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探讨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氯酸铕的双亚砜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高氯酸铕的高、低熔点双(正-辛基亚砜)乙烷和双(苯基亚砜)乙烷的四个配合物:Eu(ClO4)3(α-BOSE)3·2H2O(Ⅰ)、Eu(ClO4)3(β-BOSE)4·2H2O(Ⅱ)、Eu(ClO4)3(α-BPhSE)3(Ⅲ)和Eu(ClO4)3(β-BPhSE)4·2H2O(Ⅳ)的合成及性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2,5-二甲氧基-N,N'-双(4-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简称为dmbpt), 并以其和1,3,5-苯三甲酸(简称为H3btc)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配合物[Cd2(dmbpt)2(Hbtc)2]·2DMF·C2H7N·H2O(1)和[Cd3(dmbpt)2(btc)2]·4H2O(2). 配合物1是具有3,5L2拓扑的二维金属有机骨架; 配合物2是具有jcr7拓扑的三维金属有机骨架, 这是一个稀有的拓扑结构. 配合物1和2都含有二级结构单元Cd2(—COO)4(—Py)4. 在结构关系上, 配合物2的三维网络可以看作是由配合物1的二维网络通过形成新的配位键连接而成的. 在原料和溶剂相同的溶剂热反应条件下, 能以不同比例同时获得2种配合物. 产物中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比例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调控, 这可能与由DMF分解产生的二甲胺促进H3btc的去质子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1,3,5-苯三甲酸(H3BTC)、苯六甲酸(H6MTA)和1,2,3,4,5,6-环己六甲酸(H6CCA)为配体合成了Eu(III)的二元发光配合物Eu(BTC)·2H2O, Eu2(MTA)·4H2O 和Eu2(CCA)·4H2O.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对其化学组成进行了结构表征, 表征结果与理论吻合良好. 利用荧光分度计, 研究了所制备配合物室温条件下的荧光性能(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和量子效率), 结果表明: 该三种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 均发射Eu(III)离子的特征红光, 其中Eu2(MTA)·4H2O(量子效率=10.25%, 荧光寿命=0.36 ms)的荧光性能最好, 这说明配体H6MTA 的能级与Eu3+离子能级匹配程度很好. 另外, 通过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主要分解温度远高于其他β-二酮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 使用含氮辅助配体1,4-二(4-吡啶基)苯(1,4-DPB)和半刚性脯氨酸衍生物配体(R)-5-(2-羧基吡咯烷-1-羰基)间苯二甲酸[(R)-H3PIA]或(S)-5-(2-羧基吡咯烷-1-羰基)间苯二甲酸[(S)-H3PIA]与Cd2+构筑了单一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d1.5((R)-PIA)(1,4-DPB)1.5]·0.75H2xGuest(1-D)和[Cd1.5((S)-PIA)(1,4-DPB)1.5]·0.75 H2xGuest(1-L). 配合物1-D和1-L呈具有开放孔道的三维柱层式框架结构, 含有三核镉簇单元 Cd3(CO2)6与两种螺旋链构建的波浪形Cd-PIA层. 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 热重分析、 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配合物1-D和1-L都是以纯晶体的形式存在, 2种配合物的热失重曲线接近, 圆二色谱有明显的正负吸收峰, 符合其对映体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与HgCl2和ZnCl2·6H2O作用,分别合成化学式为[Hg(PMBP)2(HPMBP)2]和[Zn(PMBP)(H2O)Cl]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电导等物理化学方法推测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式。配体在此螯合过程中皆由酮式转变为烯醇式,在Hg(Ⅱ)配合物中部分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