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异丁烯是石油产品的粘度添加剂。低分子量(800~1000)聚异丁烯又是合成许多石油产品添加剂的重要原料。因此,研究聚异丁烯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凝胶色谱法(GPC)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分离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新方法,它与经典法比较,  相似文献   

2.
陈重酉 《色谱》1989,7(3):138-141
凝胶渗透色谱(GPC)是一种表征高聚物分子最和分子量分布等特征的物理化学方法。近年来,由于仪器的不断改进,包括高效填料的使用、多种检测器的联用及与计算机的联用、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等,使其在高聚物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当使用高灵敏度的浓度和分子量检测器时,GPC不但可以测定线性高聚物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还可提供高聚物的支化情况、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化学组成等多种信息。但是不论用GPC进行哪一项研究,欲想得到定量数据,必然对GPC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3.
简易法测定涤纶树脂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慕君  张晴  史悠琴 《色谱》1989,7(1):38-41
凝胶渗透色谱(GPC)是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一种相对方法,因此在测试样前必须对GPC柱子标定。通常采用“普适校正”和窄分布标样直接标定法来确定待测试样的分子量和淋出体积之间的关系,其结果的误差一般为±10~20%。近年来,有人借助电子计算器采用宽分布校正法标定GPC柱,但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4.
使用ALC/GPC/244仪测定了醋酸纤维素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首先对试样CA398—(3)、CA394—(60)、CA_1分别进行GPC测定,并以waters公司的聚苯乙烯为标样,根据普适校准曲线和GPC谱图求出试样的重均分子量_w和数均分子量_n、分子量分布宽度和峰值分子量。  相似文献   

5.
从内聚能的角度建立了含共聚组成、序列不均匀性的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布理论,导出其计算式.将凝胶渗透色谱(GPC)与紫外吸收光谱(UV)和示差折光仪(DR)串接,测定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物的分子量.根据St/PMI共聚合原理,对St-PMI共聚物的分子量进行模型化,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引发剂、单体配比、转化率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建立了室温下用凝胶色谱法(GPC)测定聚2,6-二甲基苯醚(PPO)树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的方法。淋洗剂不采用文献申报道的毒性较大者,也不在较高柱温下进行,而采用甲苯(或氯仿)在室温下测定。对样品在甲苯中溶解温度、浓度和稳定性等都进行了系统研究,找到了最优化条件。GPC数据结合改性PPO(MPPO)产品性能测定结果,经仔细分析找到了影响MPPO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PPO树脂中低分子量部分含量。它与产品冲击强度有明显的依赖关系。提出了一个从CPC谱图确定低分子量部分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木素结构的探索和工业应用的研究是当代木材化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课题。这些工作都和木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然而,在一般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方法中,超离心法是曾被认为应用于木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最成功的方法,但其最好的结果也还不足于推算出木素分子量分布的具体数据。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简称GPC)测定木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是六十年代发展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偏氟乙烯——六氟乙烯(以下简写为F_(26))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F_(26)共聚物用热解气体色谱(PGC)及~(19)F核磁共振(~(19)FNMR)等分析表明其化学组成基本相同,分子结构近于交替共聚物。 实验表明在硅胶柱中,以四氢呋喃为淋洗剂时,聚苯乙烯(PS)和F_(26)共聚物GPC普适校正曲线基本一致。从GPC测定结果表明分级和未分级试样对其测定结果没有什么影响。以宋名实的简易方法得到的K、α值:[η]=3.811×10~(0.645)同lg[η]~lgM作图法得到的K、α值基本一致。按GPC普适校正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的结果与绝对法比较,误差在10%左右。由此证明在GPC条件下,宋氏方法和普适校正可适用于本体系。  相似文献   

9.
PSt-TMI合成及其共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BP0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一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wTMI-O.03~O.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浓度O.5次方成正比,80℃下反应时还存在热引发,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反应总体活化能随单体配比中TMI分率增大而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则产物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不变。随反应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增大、产物中TMI含量略有下降。GPC串联紫外分析表明,产物中高分子量部分TMI含量高于低分子量部分中TMI含量。  相似文献   

10.
由六官能团引发剂环氧化角鲨烯(HES)与TiCl4组成引发体系,引发异丁烯(IB)在CH2Cl2/n-Hex(40/60,V/V)混合溶剂中进行正离子聚合,分别探讨了HES和2,6-二甲基吡啶(DMP)用量对IB正离子聚合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HES和微量水均可与TiCl4发生络合,并分别形成碳正离子和质子两种引发活性中心,导致聚合产物GPC谱图呈明显双峰分布.增加引发剂HES用量([HES]=2.64mmol/L),可以减少聚合体系中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提高HES引发效率;在聚合体系中引入少量DMP时,可明显地减少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和提高HES的引发效率,使得即使在较低HES用量下([HES]=0.084mmol/L),也可达到主要由HES引发IB正离子聚合,制备出官能叔氯末端的六臂星形支化遥爪聚异丁烯,GPC谱图呈现单峰分子量分布,分布指数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亲核试剂(ED)如吡啶(Py)、N,N-二甲基乙酰胺(DMA)或三乙胺(TEA)存在下,由引发剂H2O和共引发剂TiCl4组成引发体系,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剂中进行异丁烯(IB)正离子聚合,考察了溶剂极性、聚合温度及异丁烯浓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聚合体系溶剂极性增大,聚合速率加快,相近转化率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随着聚合温度降低,聚合速率明显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加,活化能为负值,活性链端发生链转移或链终止等副反应的几率减小,当聚合温度为-60℃时,可以抑制活性链端的β-H脱除反应和链转移副反应,并得到大分子链末端全部为叔氯基团的聚异丁烯(PIB).当[IB]0≤2.5mol/L时,随[IB]0增加,聚合转化率有所增加,聚合产物的GPC谱图均为单峰分布,分子量增大,而分子量分布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加入Py的聚合体系,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33~1.45范围内,对于加入TEA的聚合体系,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47~1.60范围内,并求出在加入Py和TEA的聚合体系中活性链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CM分别为5.5×10-4和6.6×10-4.  相似文献   

12.
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涤纶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凝胶渗透色谱(GPC)是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一种重要工具.GPC用于涤纶(PET)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所见报导不多,例如Sham以135—110℃,用间甲酚为淋洗液进行涤纶分子量分布测定.由于PET在高温的极性溶剂中易产生水解和酯交换反应,因此在样品的溶解和GPC的分析过程中必须采用氮气保护等措施,否则不能反映其真实分子量分布.Paschke等发展的溶剂体系,在室温,以硝基苯-四氯乙烷混合溶剂为淋洗液,此法虽可避免PET的降解,但在样品的配制过程中需用高温过滤设备和示差折射计操作比较麻烦.国内以苯酚-四氯乙烷为淋洗液,检测浊度.本文采用常温,新溶剂体系,以单一氯仿为淋洗液,测定涤纶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以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苯乙烯转化率和PS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采用SEM、GPC、FT-IR和TG对产物的形貌、分子结构和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2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7%,75℃下反应13h后,聚合反应的单体转化率可达87.8%,所制得的PS球形度较好,重均分子量为16.6万,分子量分布1.21,且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T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为单体,DMF为溶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基偶氮苯(PAAAB),并考察了聚合温度和链转移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 H-NMR、GPC等对链转移剂和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窄;随着[BDTB]/[AIBN]比例的增大,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下降,分子量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15.
以烷基钇[Y( CH2 SiMe3),(THF)2]与苯甲醇原位反应生成的三苄氧基钇为引发剂,研究ε-己内酯(CL)可控开环聚合反应(ROP).结果表明,随着聚合体系中单体/引发剂摩尔比的增大,产物聚己内酯(PCL)的数均分子量(1H NMR计算和GPC测定)均随之线性增加,且分子量分布(Mw/Mn=1.4~1.1)逐...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下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射下,选择不同的阴离子引发剂使环氧乙烷开环聚合,缩短了反应时间。用VPO及GPC测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以丙交酯和乙交酯为原料,PEG-800为引发剂,采用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单体比例的共聚物。通过IR、1 H-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应用GPC技术分析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定的方法考察了不同单体比例组成对其共聚物的亲水性能影响;通过吸水实验,表明随着乙交酯含量的增强,共聚物的吸水性增强。只要引发剂的含量一定,单体丙交酯、乙交酯摩尔比为3∶1的聚合物膜的吸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4,4'-二甲氧基二苯胺为原料,过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为氧化剂,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苯环类氮氧自由基——4,4'-二甲氧基二苯基氮氧自由基(DMDPN),并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组成双分子体系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调控聚合.用重量法测定转化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及分布.研究了氮氧自由基/引发剂比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并对得到聚合物进行了再引发反应以及1H核磁共振表征.结果表明该体系下,氮氧自由基与增长自由基之间无明显的氢转移副反应发生,聚合过程中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且聚合物末端具有活性,能进行再次链增长,体现出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点.确定了最佳氮氧自由基/引发剂摩尔比为1.6∶1、最佳聚合温度为120℃,并在70℃下实现了MMA的调控聚合.  相似文献   

19.
姜友青  易虹  梁鄂平 《色谱》1987,5(6):344-347
 ]脆性的聚苯乙烯塑料与韧性的氯醇橡胶共混,聚苯乙烯-聚环氧丙烷的多嵌段共聚物作为共混物的增容剂,这种共混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弹性体的基本特点。本文用沉淀分离法定量得到共混物的组分,并用高效凝胶色谱(GPC)分析各组分的含量;从GPC曲线计算嵌段共聚物的k和值;表征了聚苯乙烯-聚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组成。  相似文献   

20.
建议一种简单的用GPC曲线上淋出体积V_p;(V_(10)—V_p)及(V_p—V_(90))三参数来表征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其中V_p是GPC微分曲线上高峰的淋出体积值,V_(10)/V_(90)是GPC积分曲线上在累积分数10%及90%处的淋出体积值,V_p与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有关,而(V_(10)—V_p);(V_p—V_(90))则表征分子量分布的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尾端所延伸的宽度,分子量分布对于高聚物加工性能及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常与高低分子量的尾端部分有着密切关系。 应用此方法比较了几个国内外聚碳酸酯试样的分子量分布变化和性能的关系,说明这种表征方式能够反映不同GPC曲线上的差异(即分子量分布的差异),也能够明确地反映聚碳酸酯的冲击韧性和应力开裂性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